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东莞乐享分舵第90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20190310 学习目标: 识别并校正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

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0.5分钟)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封荣华,用3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1、一级建造师;2、二级拆书家;3、三期训练营教练。
分组:根据大家坐的位置,以桌为界,分成两组,前面6个为一组,后边5个为一组。
【图书介绍】(2分钟)
事件场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把人生比喻成一场比赛,比赛可是有输赢的,而获胜者寥寥无几。无论是长跑或者短跑,作为一个普通人,既不是富二代,家里也没有矿,再怎么跑,也比不过那些坐车、坐飞机比赛的。
提问: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有何感想呢?会如何去面对呢?。
影响:是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父母不是富豪,还是就认命了,但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和个人的发展;
解决: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人生真的就是一场比赛吗?人生=比赛,这个前提假设是成立的吗?难道人生除了比赛这个假设,就没有其他的可能了吗? 今天我带给大家的这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就会帮助大家梳理和识别思维中的隐含假设,校正其不合理性,走出选择困境,并且使用改变语言习惯的方法,改变僵固型心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第一个R:阅读原文拆解页】(2分钟)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第一个片段,完成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学习目标1】学习者能够学会使用(行动)破除隐含假设三步法(澄清),识别隐含假设并校正其中的不合理性,走出选择困境(界定)。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我们是如何走入两难困境的?

网友经常来信像我诉说他们的烦恼,这些烦恼大多关乎选择,特别是关于个人前途和事业发展的选择。读多了,我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有一些共性,下面就是两个代表性的例子:

案例一:我从高一开始想学动画制作,大学的专业也想选这个,但是高考失利让我没有读上想读的专业,而是读了国际贸易。我现在大二,在顾及自己专业的同时还要去动画学院蹭课,同时还要搞社团,忙得一团糟,还感觉什么都没做好,同学都说我压力很大,但我真的很迷茫,希望你能帮帮我。

案例二: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公司作者无关痛痒的工作,我渴望去大城市展示自己的才华,尽管我没有什么才华可言。我想做一些有技术水准的工作,不停学习一些专业技能,我渴望到一个能用得到我所学专业知识的地方去,尽管我不专业。正式这种不专业让自己很没底气,没底气就没信心去,突然发现我居然这么懦弱,或者说,自卑吧。虽然两位求助者的处境各不相同,但稍作分析我发现他们存在一个共通的模式。

                             011.png                  

当我们陷入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是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其结果是我们通常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可见选项:从我们的个人经验和当前情境中自动产生,显而易见,无需主动探索和发现。

可能选项:指被发现的潜在可能性,来自与我们关联的未知世界,或者已知事物的深层信息,需要我们主动探索和发现。

隐含假设的威力在于虽然他们存在,你却已是不到,只是时时刻刻被它们影响着。在以上的两个案例中,,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两个人各自具有的隐含假设:

012.png

上面这个表格中隐含假设粗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他们不过是不同形式的“偏见”,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些假设是对的。如果求助者能意识到这些假设的不可靠,廓清这些假设的不合理成分,就可以挣脱这些假设给自己思维造成的束缚,从原先“无路可走”的假象中走出来,发现新的改变现状的途径,进而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些新的“可能选项”。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看看这两个求助者怎样走出困局。


014.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7分钟)

【提问互动】请问一下大家在这个片段里面看到的关键词有哪些

【学习者】隐含假设。

【拆书家】回答的非常好,那什么是隐含假设?它是怎么来的呢?(回应和反馈)

【概念与匹配案例】隐含假设

隐含:就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比较隐秘的。假设:假想出来的条件。

隐含假设:就是潜藏在我们的思维深处的一些假想出来的条件,而每一个假设在我们进行选择时都是一个自我限制的边框或者门槛,导致我们只看到一些为数不多的可见选项,而忽略了广大的可能选项,从而被束缚住了思维,限制了其他可能。而这些假想出来的条件又是在过往的经历、习惯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惯性。

下面我们就来判断一下,以下哪些是有隐含假设的。

【互动-提问】小王过年前没买到回家的火车票,根据过往买火车票的经历,很难买得到票了,他觉得过年回不了家了,请问小王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有隐含假设吗?

【学习者】有隐含假设

【拆书家】回答的很对,首先,小王的选择是受到了过去经验的影响,其次,小王只看到了坐火车回家这个可见选项,而忽视了飞机、汽车、提前一段时间坐车回家等可能选项,所以它是有隐含假设的。

【互动-提问】小王今天换到了新的岗位,这是公司新成立的部门,做的工作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也没有任何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请问小王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隐含假设吗?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回答的很好,它没有隐含假设,因为没有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

【互动-提问】小王计划去旅游,不仅把以前经历过的报团、自由行等可见选择考虑到了,还把其他可能会遇到的方式也考虑到了,请问这里面有隐含假设吗?

【学习者】有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看来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其实它是没有隐含假设的,因为隐含假设必须要同时满足2个条件,1、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2、只看到可见选项,而忽略了可能选项,在这个案例里面,小王确实受到了过去经验的影响,但是他不仅仅看到了可见选项,还看到了可能选项,第2个条件就不满足了,所以,这个案例里面是没有隐含假设的。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隐含假设有“你妈觉得你冷”“把自己的感受=事实”“不优秀不能活”等。

【拆书家】理解了什么是隐含假设,那如何破除隐含假设呐?

【行动步骤】破除隐含假设三步法有三个步骤:

1、 找到隐含假设。破除隐含假设前要先找到隐含假设,这也是这个方法的难点,我们可以从当前处境、理想目标和内心状态来分析;当理想目标与现实处境相差很大的时候,人的内心往往处于负面状态,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陷入只看到可见选项,看不到可能选项的时候。

2、 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并进行校正。找到隐含假设后,分析假设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没问题,如果假设不合理,就需要进行校正。

3、 思考更多的可能性,突破牢笼。对不合理的假设进行校正以后,就形成了新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并进行尝试,突破选择困境。

【好处】破除思维中的不合理性,找到更多的可能。

【不这么做的坏处】陷入思维的困局里面,找不到出路。

【互动-提问】有的人喜欢吃猪蹄,有的人不喜欢吃,我就不吃,根据我多年吃肉的经验,我觉得猪蹄骨头多,皮多,不好吃,实际上我就没吃过,也不知道好不好吃,我的隐含假设是感觉不好吃=事实不好吃,大家觉得我需不需要破除这个隐含假设呢?

【学习者】好像没有很大必要。

【适用范围】是的,这个隐含假设对我几乎没有影响。我们需要破除的是那些对我们有很大影响的隐含假设。

【预防异议】有的人会说,细思极恐,好多隐含假设啊,破都破不完啊,好苦恼啊。这里我想说的是,隐含假设是一种思维模式,思维惯性,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改变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不需要苦恼,慢慢改变即可。

【成功案例】:2019年元旦的时候,拆书家本人和一个小伙伴小王去珠海长隆玩,一路上这小伙子都闷闷不乐的,原来是没找到合适的对象。在小伙伴的讲述中,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个女孩子眼睛小,另一个女孩子手指甲上有个小坑,不好看,这个小伙伴觉得接受不了。我尝试用破除隐含假设的方法来引导他。

【拆书家】小伙子,眼睛小、指甲不好看,这个都是小问题吧,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在你的思维里面,身体上的小瑕疵=整个人都不行,相亲对象要完美?(找到隐含假设)

【小王】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

【拆书家】嗯,确实如此,那你觉得身体上的小瑕疵=整个人都不行,相亲对象要完美这两个假设合理吗?

【小王】听你这么一说,确实不合理啊,每个人都有缺点啊(识别假设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完美的相亲对象还是少,再说别人也不一定看得上我,那我以后相亲的时候还是不要对别人要求那么高了,还是多了解别人,多多相处之后再考虑要不要继续谈下去(突破选择困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布置作业找人分享

【拆书家指令】现在我就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大家做一个刻意练习。这个练习不需要在现场完成。请你在未来一周内,找机会向你身边的人,可以是亲人、朋友,也可以是同事、客户,分享今天所学到的破除隐含假设的三步法。请大家在纸上,写出自己的A2便签。你计划什么时候完成这个任务?找谁做这个练习?给大家4分钟时间思考一下

【学习者分享】我计划今天晚上回去在微信上跟我师父分享,这不是12期训练营开营了吗,我经常在教练群里面发文件、消息,但是总是有教练私聊我,说没看到,没收到,其实群里面的消息我是去看的,这是我的经验,我以为别的教练也会去看,把我自己的想法等同于别人的想法(找到隐含假设),这是我的隐含假设,学了这个片段之后,我认识到,这个假设是不合理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看群消息,以后我发完群消息后再私聊效果会更好一点。

【拆书家】感谢泉水的分享,请大家给她鼓个掌。

【拆书家】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隐含假设,以及如何破除隐含假设,接下来,我们就选择一个典型的造成隐含假设的原因-僵固型心智来深入探讨一下,在阅读片段2前,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做下自测题。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A1】请大家自测(1分钟,请大家进行量表自测。量表题要求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一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这里有5个题目,请大家选择,按照16的标准为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并算出总分。

自测题

完全不符合→非常符合

1、我渴望挑战

1

2

3

4

5

6

2、我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

1

2

3

4

5

6

3、我善于从批评意见中学习

1

2

3

4

5

6

4、我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或受到激励

1

2

3

4

5

6

5、我认为仅仅努力,不一定会提升能力

1

2

3

4

5

6

总分


I解释自测题(1分钟,解释一下你刚才让大家自测的量表题的意义。)

【拆书家】 请问25分以上的有吗?请举手示意一下

【拆书家】没有小伙伴举手, 25分以上,分数越高,越接近于成长型心智

【拆书家】10-25分的也请举手示意一下

【拆书家】我看到所有的小伙伴都举手了,非常好,在这个分数区间,说明是半成长型心智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拆书家】10分以下的没有,10分以下,说明思维比较僵化,今天正好来对地方了。

【学习目标2】学习者能够学会区别(行动)僵固型心智和成长型心智(界定),以及使用(行动)改变语言习惯的方法(澄清)来改变僵固型心智(界定)

【R:阅读原文片段二】(1分钟)

僵固型心智&成长型心智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发现,有些人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能变得更有能力,这样的人就具有“成长型心智”的特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努力或不努力都不会产生什么改变,这样的人则具有“僵固型心智”(fixed mindset)。德韦克同时发现,具有成长型心智的人,他们所取得的学业或事业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

一个僵固型心智的人怎样才能转变为成长型心智呢?比如不要说“我不擅长做这件事”,而是问“要做成这件事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不要说“这件事我做不好”,而是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把这件事搞定”;不要说“这件事我已经完成得很好了”,而是问“我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不要说“我肯定不会像他们那样做事情”,而是问“从他们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些什么东西”……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7分钟)

【互动-提问】请问一下大家在这个片段当中提到了哪几种心智?

【学习者】僵固型心智、成长型心智。

【互动-提问】根据我们上个片段学到的隐含假设,僵固型心智的人的隐含假设是什么?

【学习者】假设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拆书家】回答的非常好,那究竟什么是僵固型心智,什么是成长型心智呢?

【概念对比讲解】从字面意思来看,这2个概念很好理解,僵固型心智假设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而成长型心智假设人的能力是可变的,正如我们常说的“用进废退”,就是这个道理。

【拆书家】下面我们来判断一下,以下属于哪种心智。

【互动-提问】36岁的高速公路收费员说:我已经36岁了,除了收银,我啥都不会,请问这是哪一种心智?

【学习者】僵固型心智

【拆书家】对,是僵固型心智,因为她认为36岁能力就已经固定下来了,学不会其他技能了。

【互动-提问】姜淑梅奶奶60岁认字读书,75岁学写作,81岁出书4本,老奶奶觉得她的人生还有很多可能,请问这是哪一种心智?

【学习者】成长型心智

【拆书家】对,成长型心智,老奶奶虽然年纪大,但是她认为能力是可以习得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老奶奶通过努力,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互动-提问】小明已经很努力的学习了,但是考试就是拿不到好成绩,小明觉得这是还不够努力,要按照以前的学习方法更加的努力学习,请问这是哪一种心智?

【学习者】僵固型心智

【学习者】成长型心智

【拆书家】这个问题大家出现了分歧,其实这个案例是成长型心智的一个误区,努力本身虽然值得夸奖,但是一味地努力,而不管方法结果,不管能力有没有提升,都不去不改变方法,它也是僵固型心智。就像这个案例说的,已经很努力了,结果却不理想,是不是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个问题:努力的方式方法不对,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努力的方式呢,而小明是没有改,所以他是僵固型心智。

总结一下,成长型心智相信努力是可以提升能力的,但仅仅努力是不够的,还要看努力的方法和与之相对应的结果,以及结果不如意时及时调整努力的方式。

理解了僵固型心智和成长型心智的概念和区别,那如何将僵固型心智改变成成长型心智呢?

我们从语言习惯上找到一个切入点,以点破面,通过改变语言习惯的方式改变僵固型心智。

1、 调整思路,把负面问题调整为正面问题;比如把我过不了TF3-3,改成我如何才能过TF3-3?

2、 在提问中加入询问数量的词语;比如有哪些方法,哪些措施,哪些渠道?

举例:有哪些方法才让我过TF3-3?

3、 加入可能性提问。在描述中加入“可能”“可以”这类的词。举例,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过TF3-3?

通过这个方法,把负面状态转变到目标聚焦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改变。

【好处】:通过改变语言习惯的方法,改变僵固型心智,找到更多可能。

【不这么做的坏处】:不能改变僵固型心智,陷入负面情绪之中。

【适用范围】适用于那些相信改变也愿意改变的人,喜欢安逸,不求上进的人就不适用了。

【预防异议】:有的人会觉得这个方法好是好,但是真的有用吗?真的就能改变僵固型心智吗。其实我想说的是,改变分为2种,一种是思维上的改变,一种是行为上的改变,改变思维其实更难一点,也并不是说非得改变成功了才叫改变,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说,你从很讨厌某个人到不怎么讨厌一个人,这也是一种改变。还有的人会说,这个方法太简单了,我有必要分成3步,一步一步来吗?确实,这个方法是简单,对于使用已经很熟练的人来说,直接到达第3步完全没有问题啊,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还是按照步骤来。还有人会说,是不是所有的僵固型心智都要改变呢,不是这样的,就像有的人是理科生,有的是文科生,对于文科生来说,数学确实是弱项,也确实是挑战,文科生害怕这个挑战也确实是属于僵固型心智,但是这是非必须的,没有必要改变。

成功的A1:2018年5月,公司组织培训学习新的进度管理软件-斑马网络图,刚开始我是很抗拒的,觉得这个东西是多余的,有excel、project软件就足够了,而且还听说公司已经培训了半年,没人学会,也有一丝畏难情绪,觉得自己也可能学不会(畏惧挑战,僵固型心智)。运用改变语言习惯的方法,我是这么做的:

1、我如何才能学会斑马软件?

2、我有哪些方法、哪些措施能让我学会斑马软件?

3、我有哪些方法、哪些措施可以让我学会使用斑马软件?

我仔细一想,可以去斑马软件公众号上找一些学习视频,特别是针对初学者的学习视频,其次,我有斑马软件公司工作人员的手机号和微信,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找他们求助。后来在2018年8月份的时候,斑马软件公司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我们公司培训,我一举拿了2个奖。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微行动学习

【拆书家指令】针对刚才的拆页学习,大家了解了什么是僵固型心智,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僵固型心智的案例呢?请大家先花2分钟时间按照分组讨论一下

实录过程:

1步:分2组讨论,选择一个普遍的值得讨论的事例。(明确问题)

【第一组】家里面的老人重男轻女,老思想,明明现在男女都一样。

【第二组】我想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有长板,有短板,写作是我的短板,我必须把这块短板补齐。

【拆书家】好的,那大家觉得哪个问题更有讨论价值?

【学习者】重男轻女我们管不了,讨论补短板这个吧。

2步:引导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好的,那我们就选择补短板这个,大家觉得发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请大家在组内讨论一下。

【拆书家】好的,讨论时间到,我们请每组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第一组】本质原因我觉得在她的隐含假设里面,想要成长,必须要补短板。

【第二组】我觉得她的本质原因是隐含假设,只有补好写作的短板,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思维很僵化,而思维的僵化又强化了隐含假设。

3步: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好的,感谢小伙伴的分享,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分析,可不可以认为本质原因是人必须要补短板这个隐含假设?

【学习者】是的。

4步: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好的,针对这个本质原因,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出一个解决方案:如何破除必须补短板的隐含假设?讨论时间是5分钟,5分钟以后,我们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说出小组讨论的方案。

5步:各组分享解决方案

【拆书家】好的,5分钟时间到了,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案。

【第一组】我们觉得解决方案分成5步,

第一步是建立清单,罗列长板和短板清单:

第二步是分配权重,根据长板和短板对目标的影响分配权重,如果对目标的影响大,就分配较大的权重,反之分配小权重;

第三步是回顾目标;

第四步是制定计划;

第五步是复盘优化。

【拆书家】第一组很棒哦,说的比较全面了,第2组有补充的吗?

【第二组】第一组已经说的非常好了,没有要补充的。

6步:总结各组解决方案

拆书家好的,刚才大家针对如何破除必须补短板的隐含假设进行了一场微行动学习,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努力下,也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我来归纳总结一下,

第一步是建立清单,罗列长板和短板清单:

第二步是分配权重,根据长板和短板对目标的影响分配权重,如果对目标的影响大,就分配较大的权重,反之分配小权重;

第三步是回顾目标;

第四步是制定计划;

第五步是复盘优化。

A2】写剧本

【拆书家指令】接下来就请大家写一个剧本,使用改变语言习惯的方法,运用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场景中去,可以用于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也可以用来帮助别人改变僵固型心智,比如你遇到一本看不进去的书;或者你的朋友来向你抱怨,某些事情他无能为力;又或者拆了5次TF1-2都没过,想放弃了,请大家用3-5min时间写一下,写好以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拆书家】有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的,有请。

【学习者分享】

【时间】今天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老婆

【事件】讨论女儿不吃饭的问题

【对话】

【老婆】最近女儿都不太愿意吃饭了,这可怎么办啊?

【我】这确实挺让我们烦恼的,那有没有办法可以让女儿吃饭呢?(负面正面,加入复数,加入可能)

【老婆】加入一个奖惩机制可能会有效,女儿不是很想去动物园玩吗,她要是做到了,我们就带她去。

【我】行啊,这不就有办法了吗。

 

【总结】(0.5分钟)

感谢小伙伴的精彩分享,今天通过对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和成长型心智2个片段的学习,让我们学会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并识别、校正隐含假设,以及通过改变语言习惯的方法,改变僵固型心智。希望大家把这2个方法真正的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我今天的拆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