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很开心今天有这么美好的机会与大家一同分享书中的精华,我是林静。用一句诗的画面来帮助大家记住我的名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今天我为各位带来的片段是“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法”,来自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一个日本的80后编辑,多年的文字编辑经验让他在信息整理方面游刃有余,独创了信息整理术,坚持把生活中值得记录的任何事都忠实地写在笔记本上,因此他拥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身份是“笔记本作家”,目前他已经记录了上百本笔记,他的这种生活方式被日本 NHK 和 TBS 电视台采访了以后,声名鹊起,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他所写的书深受广大商务人士的好评,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
接下来,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完成片段的阅读。
【原文片段】
接下来就可以着手写读书笔记了。
第一步就是按照前面所说的,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写上六位数的日期,内容要用大一些的字体,写得越清楚越好。每次换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写起来会更轻松,还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第二步就是摘抄和写评论。首先,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经过五六遍的反复阅读,最后筛选出的内容不会太多。接着,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片段来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Why】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很有钱的罗马人,他重金请了很多各个类型的学问家,放在身边,当他和朋友就某些事情要高谈阔论的时候,他就叫这些学问家在一旁帮他补充,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给他提供一些素材,或者是帮他提示荷马的诗句。这个财主觉得这都是他的学问,只是暂存在这些他请的人脑袋里而已。
蒙田说,我们只是努力地往脑袋里塞东西,却让我们的智力和悟性空空如也。
不信的话,请你回答这几个问题。你最喜欢哪本书?这本书讲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部分?这本书对你产生什么影响?它的优点是什么?
你卡壳了吗?
其实,你就像开头所说的那个罗马人一样,虽然看了很多书,也买了很多书,但这些书却没真正的属于你。因为你靠着别人去思考,自己没有思考的习惯。那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帮助你真正地跟你所读的书建立联系,不是一味的读下去而已,而是进行有效的思想输出的方法?
【What】
“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法,是“摘抄+感想”的组合式笔记法,它利用笔记来帮助你进行思想输出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能够帮助你知道什么是真正你需要的知识,也能帮助你快速抓住每本书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重点。
【How】
掌握了“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能够帮助你梳理对你有用的知识,让你牢记每本书的精华,使得你的知识体系不断充盈。“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法的步骤有以下几步:
1、做好索引信息。写上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
2、摘抄关键内容。筛选书的内容,尽可能地精简。对此,只要记住这句话就可以掌握筛选的精髓——有目的性地寻找最能打动你的话,做好标记。
3、写出主观评论。写出你对书中内容的评价,有什么感想。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阅读没有目的性,阅读觉得无法抓住重点、不知如何运用书中知识的人。
缺点是费时,摘抄内容费时且繁琐。
【激活经验】
其实对于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我是深有体会。
在 2014年1月,当时领导叫我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在搜集素材过程中,我因为方法不对,耽误时间。
当时,福州市局要求单位写一份关于新形势下工作变革的调研报告。领导将这事交给我,叫我三天之内要写完。在写的过程中,我很苦恼。因为之前没有这种这方面的素材和资料。后来向兄弟单位借来了一些相关的书籍材料。但是总是看一些内容,觉得这部分很好,等写时可以稍加结合,折起来,可是要写的时候,又觉得没法应用。
结果因为看了不下30本,所以到后来我忘记重点之前最想结合的部分在哪里了,又得回头一本本找,就这样返工,浪费了很多时间。
现在想来,在这过程中,我在过程当中缺乏主动做笔记梳理思想输出的问题。
一是没有做到索引信息。当时想着时间来不及,哪里还有空做笔记,所以没思考做读书笔记,更没想着要做索引,如果我当时有做下索引,会省去很多的搜索时间。
当时应该按照看书日期、书名和作者,先做好索引,方便查找信息。如写下20140115——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途径和思考——李岩。
二是没摘抄关键内容。当时虽然有对书的内容进行筛选,没有精简,但是只是折页,而且每本书中折页标记得太多,没有筛选出每本书的关键内容和精髓,当要去用时,才发现不知道在哪页。
现在想来,要有重点意识,摘抄“根据研究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当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党务工作者对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研究,重点关注如何通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项工作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二是学界对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学理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机关党的建树科学化的内涵、特征、存在的问题、路径、举措等方面。”
三是没有写出主观评论。当时标记后,有想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出大致想法,但是自信自己会记得,不用手写出来。后来因为内容太多,想法太多,逐渐就忘却了。现在再看,写出每一段的评论太重要了,可以节省后期的思考时间。
当时应该写下自己的感想:“虽然类型分为两类,但是大部分的文章是从各自单位的实际出发,实践研究的比重大于学理研究,基本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跟自己单位相关的具体化目标和行动,较少涉及构建机关党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这是我的失败经历所萌生的教训,希望能够给大家引以为戒。
【A1】激活经验
现在进入我们的A1环节,我们现在有6个人,我们就分成两组,每组内派一个代表来进行回答。
你的读书方式和读书习惯是什么?你觉得你以前读书是否有质量?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这些经历:
一本书你认真地读完之后,却没记住什么?当别人向你要求表述书中的主要内容,你是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到重点?还是口若悬河,引人入胜?你有没有经常读书,却觉得读的这本书对你来说没有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你现有的读书方式是什么样的,它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帮助或者阻碍?这种读书方式,有没有帮助到你进行思想输出,让你能够针对某个主题进行系统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事物的认知和对问题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接下来,我们用一分钟的时间准备,稍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分享。
时间到,看大家都很认真思考的样子,应该已经联系到自己过去的做法了,有没有哪位伙伴愿意来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呢?
下面是学习者丫丫现场的分享:
由于在工作上发掘自己写作能力上的短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去年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年要读上关于阅读写作的50本书。我去当当网上,把这一类型的书看到豆瓣评分高的,我都买下来了。确实,我做到了,但我突然发现读完之后,读书破万卷,除了在追求读书量上,我做到了,但并没有真正让我下笔如有神。我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
我反思了下,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从没想过要做读书记录索引。因为小学时,一直头疼暑假时老师布置几十页的读书笔记卡,所以一想到做读书记录,就觉得很痛苦,提不起干劲,直接放弃。
二是没有关注关键信息。我读书时的习惯是觉得好,就划一下。经常看一本书,里面很多地方都是我大段大段划荧光笔的标记。所以到后来,想去找我觉得特别有用的话时,常常要重新把书再翻一遍。
三是没有去思考要写出主观评论和感想。我一直记得陶渊明的话:读书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读书,读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形式化,了解作者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不用去追求太深刻的理解和剖析。
现在想来,我以前的读书过于粗线条。
是的,如果读书过于粗线条的话,读书没有收益,也在情理之中了。接下来我们进入A2环节。
【A2】催化应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的一年你有清晰的读书目标吗?在了解和介绍完我们刚刚提到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你打算如何规划自己的读书方式?
请在便签上写出你现阶段能用到的读书场景,比如要写一篇论文?要准备资料做一次演讲?结合“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你会怎么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你的工作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方法的读书目标,结合方法步骤,给出明确的行动时间和督促完成的措施。
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来思考,并在便签纸上写下,稍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好,时间到,有没有一位愿意到现场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目标。
下面是学习者钱丹现场的分享:
我的目标是在3月1日前,在硕士论文最后一轮文献收集过程中,用“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法来对我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做好文献资料索引记录。如写上20190224——《我国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源生态拟合度研究》——刘冬梅。
第二,做好关键内容摘要。例如摘抄“能动创新场、阻碍创新场和激励创新场不单彼此之间以及和科技人力资本之间具有作用效力,它们也与外系统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这种输入、输出的过程可能使某个创新场场能得到增强,也可能使削弱。”
第三,积极写下主观评论。写下对于关键摘要的思考或者理解,例如“对于这种场能,不论是增强还是削弱,都将会在整个科技人力资本创新场系中作用及反馈,体现出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
好了,希望通过今天对读书方法的分享,能够对大家今后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