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完美图解》 所属活动: 2018年第60次线下活动晋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话题地图” 学习目标: 如何让你的开会时间缩短一半。

开场:

           大家好,我是李佳欣,今天1-1拆书的挑战者。
我的三个标签是:工科女、好奇和相信。准确的说我是一枚即将毕业的工科女,毕业后将会从事智能驾驶相关工作。我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毕业之前,也就是明年六月份之前成为三级拆书家。因为好奇,所以我一个工科女不老老实实敲代码而跑过来和大家一起拆书;也是因为好奇,我大着胆子一个人跑了一趟越马泰,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我还参加过即兴表演的一次聚会,现在在学习爵士舞,在舞社我用实力滥竽充数,总之各种有意思的事情都想掺和一下。我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勤能补拙,我相信并且祝愿每个人每件事都会有一个happy endding。

       

什么是“拆书”?

那什么是拆书呢?它是一种成人阅读的方法论。成人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读书来获取某项技巧或者技能,并且注重于对书中技巧的运用。“拆书法”便是一种指导人们快速获取并运用书中技巧的方法论,它强调在学习某个技巧的过程中,向后回想过去的经验,做出反思,向前思考未来,如何将技巧落地。

对于不同的学习对象,拆书法可以分为两种:对于个人学习而言,使用的是便签法,让人们通过读一本书来达到参加主题培训的效果。对于组织学习而言,使用的是RIA现场学习法,会有一位指引者引领大家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而那位指引者我们把他成为拆书家。

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什么组织?

如果一位拆书家能创造一位培训师的价值,那么一群拆书家能创造什么呢?答案就是拆书帮。你可以把拆书帮看成是一个由拆书爱好者聚集而成的公益性社群组织,这个社群在各个城市有自己的分舵,他们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你的一天要在会议上花费多少时间?以前我对这个问题在50家大企业的管理层做过一份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会议占去了工作时间的26.5%,也就是说大致为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

      虽然花了这么多时间在会议上,但是对会议持有不满态度的人却多不胜数。“总是在重复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会议?”“说起来,这些到底是什么会议?”

难道就没有能够让会议更加顺畅,更加高效的方法吗?

      在这里我为大家介绍这样一种方法,它能够让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中的沟通变得更有成效。这种方法是能够进行话题共享的“话题地图”。图(白板)中所展示的就是话题地图的模板,让我们一边看这个模版,一边来讲解吧。

     讨论适从中央向四周呈放射状展开。在中央的部分填入议题。然后从中央出来的箭头轴向就是“论点”。随之,在各自轴顶部的方框内填入讨论的内容。然后,将讨论的结果用红笔画出,在箭头末端写出根据各个论点引出来的“答案”。最后,将最后得出的结论作为“下一步”,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对策和行动之中。

将整个步骤归纳起来:

1)将议题写在中央位置。

2)写明几个论点。

3)讨论过的内容填写在方框里面。

4)结论(答案)写在箭头前面。

5)在“下一步”(对策&行动)中付诸实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今天我准备分享的拆页出自《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这本书。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通过一张纸来帮助你快速整理思路的方法论,并且这些方法已经在丰田、宝洁等公司中得到了彻底的执行。由此可见,书中提出的一张纸整理术的实用性很强,能够切实的在工作中使用。

这次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方法是能够让会议时间缩短一半的“话题地图”。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都一定主持过或者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会议和讨论,即便是还没毕业的我也要参加各种会议。在会议中我相信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原本在严肃认真的讨论A问题,结果不知什么时候就变成了茶话会;明明是大家的头脑风暴,结果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B同学的独角戏;再或者会议主持者提出一个了问题,原本参会者应该踊跃发言,结果大家却面面相觑干瞪眼;更有甚者,因为某问题的意见不合,C同学和D同学在会议上直接开始了你来我往的辩论交锋。

这样的会议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那么如何才能让会议短时、高效、不偏题的进行下去呢?

请大家使用一分钟的时间来阅读手上的拆页,看看如何使用话题地图来推动会议的进展。读完之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what】通过拆页的阅读,大家可以了解到话题地图就是用来避免开会跑题,提高开会效率的一个方法。通过话题地图的绘制,提醒大家当前时间段的主题、讨论时长、当前进展等内容,从而保证会议不偏题又能解决问题。

【where】这样的话题地图适用于头脑风暴、讨论类会议,但不适用于报告型会议。

【how】要如何绘制话题地图呢?总结了一个顺口溜:

1)议题坐中央。

2)论点在两旁。

3)内容填方框。

4)结论要明确。

5)行动写周详。

解释一下。“议题坐中央”,在白纸中间写下此次会议要讨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论点在两旁”,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此次会议将要按照哪些论点而展开讨论,把这些论点按照重要程度顺时针写在四周,并写下预计的讨论时间。

“内容填方框”,讨论每一个论点时候,给大家2分钟时间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每个人发表意见,大家一起讨论,把大家的想法写在对应的方框内。目前不能确定的问题,写在风险框中,作为记录。

“结论要明确”,综合大家的想法,对于当前的论点,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写在论点旁边。

“行动写周详”,根据每个论点讨论的结果,写出下一步的具体行动,明确参会者的职责。

【why】在白板上写下会议的议题、论点,有助于理清会议思路,以一种明确的方式给参会者一个约束,时刻提醒参会者当前讨论的问题是什么;讨论之前的独立思考,又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风险框的设置能够让所有人聚焦到此次会议的重点,把此次会议不能解决的部分记录下来以后再解决。

【自己经历】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通过答辩来评选优秀班级,答辩需要每个班级自定主题,来展现自己班级的特色。我参加了第一年我们班的优班答辩。我们当时的状态是这样的:大家围坐在桌旁,班长说“我们今天要把主题定下来,然后准备答辩稿和ppt,谁有什么想法都说一下。”短暂的沉默之后,A同学说可以主打学习,B同学反驳道“咱班成绩不是最好的”,C同学提议我们学的是计算机可以主打科技感,D同学反驳道“科技感是我们这个学院的特色,不算我们班的”,这时班长提议说可以主打我们是个有爱的班集体,E同学问“有爱要怎么体现呢?”,班长答“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讲解课后题的场景来呀”,我问“那其他班级也可以是有爱啊,不够有特色”,班长答“我们可以展示的有特色一点”,于是接下来就上演了一场班长舌战群儒的大戏,最终班长一锤定音,优班答辩的主题就是“有爱”。

【反思】这本是一次头脑风暴的会议,但最终变成了班长的一家之言,而我在会议中曾向班长提出质疑,但并没有提出其他的想法,最终我也选择了妥协。这就失去了头脑风暴的意义,如果我当时能够站出来说:“好的班长,有爱可以作为一个备选项,我们再继续想想其他的主题”。把当前讨论的中心从“有爱这个主题好不好”,拉回到此次会议的主题上的话,会议就可以继续进行了,说不定我们就会想出更好的主题。

【应用场景】下一次带领学弟学妹做优班答辩时,我就可以利用话题地图的方式,带领大家进行头脑风暴。

【具体行动】我会画出话题地图,并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把控方向。

1)议题坐中央。“这一次优班答辩的主题是什么?”

2)论点在两旁。“论点1:我们班的优势在哪里?论点2:我们班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3)内容填方框。开始讨论时每人思考2分钟,每个论点讨论15分钟。记录下来讨论的内容。比如:优势(专业课成绩好、学生活动参与人数多、四六级成绩好),特点(成绩好的同时社团活动也很丰富、同学们有互助小组)。

4)结论要明确。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比如: 优势——学习能力强,特点——学习活动能兼顾。

5)行动写周详。最终确定我们的主题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写答辩稿的时候要从学习、课余生活两个方面入手,着重强调成绩好的同时课余活动不仅丰富而且质量高。

像这样运用 “话题地图”的方法,议题可以被充分的讨论,我可以牢牢的把控住会议的走向,最后得到一个解决方法。以上就是我此次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