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一级拆书家阿米。(F)今天我带来的书是《沟通的艺术》,这本书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沟通方法。(A)这本书畅销30多年了,仅仅在美国就有超过200万的读者。别看这本书这么厚,其实读起来也非常有意思,除了详细的理论知识,还有非常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包括很多热门电影、美剧的分析,让你轻松印证书中总结的沟通准则。(B1)如果你曾被别人批评说话过于直白不讲情面,或者是有时候说话过于委婉又达不到目标,或者是感觉自己不善于沟通倍感挫折,那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有所启发。(B2)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想和对方提点意见,但刚开口说到对方做的事情,对方就会一副防备的样子,谈话气氛就变得不愉快。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这本书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学习目标)希望大家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在和别人交往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能通过三个步骤,用“我”字开头的句式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拆页中这个案例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当我们表达不满的时候,我们习惯这样说:“你做了什么什么,你总是怎么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怎么样,你不能怎么怎么样……”我们习惯地用“你”来开头,想让对方注意到自己的问题。的确,这样很容易引起对方注意,“你”字就像一把矛头指着对方,让人感觉不舒服,很容易激起对方的防卫。使用“你”字开头的语言,通常是包含着评判的,谁也不喜欢别人随便评判自己,对不对?假如别人对你说:“你刚才干嘛去了?”“你的房间该打扫一下啦!”你会有什么感受?你心里肯定是翻起白眼:“关你什么事!”
拆页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就是使用“我”来开头,描述的是“我”对他人行为的反应,表达的是我自己的不满,我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去评判他人的行为和价值。具体可以怎么做,根据文中的方法我们细化成三个步骤:
1、说处境:告诉对方“我”遇到了什么问题,什么烦恼。当你对对方的行为感到不满时,先不要指出对方的行为,而是陈述对方的行为给“我”带来的问题。
2、谈感受:告诉对方“我”在经历问题时的一些感受。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描述自己的行为,表明是“我”行为让“我”产生了不好的感受。
3、提想法:告诉对方“我”的想法,“我”的期望,“我”的意见。
(预防异议)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每一句话都要以“我”字开头,只是在描述对方的行为给你带来困扰和不舒服感受时,我们才需要考虑把“你”字句式改成“我”字句式,这比“你”字开头的语言少了一些指责的意味,让人更容易接受一些。那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来说吗?当然也不是,这三个步骤强调的是要从“我”出发,去描述“我”的处境、“我”的感受、“我”的想法,具体的顺序可以根据当时的对话发展来进行调整的。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就在昨天晚上,我弟玩游戏到十二点多还没睡。我当然很不高兴,一是他每天下班回家就是玩游戏,不看书不学习,我觉得不够上进;二是他很晚不睡,说话声音会影响我休息。之前有跟他提过意见:“你今晚已经玩了四个钟头的游戏了,该睡觉了 !”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我自己的时间我自己支配,不用你管!”我反思,也许是“你”字开头的表达让他觉得我在指责他。我昨晚就用了这种“我”字开头的表达:“(谈感受)我看你玩游戏到这么晚了也不休息,我心里挺着急的。这让我想起我刚毕业的时候也是花了太多时间去玩游戏、追韩剧,没有抽时间去看书学习、健身,现在很后悔浪费了大好时光。(说处境)我睡觉时还听到你在玩游戏,跟队友说话,我有时心急躁得睡不着。”我弟默默地不说话,但我觉得他听进去了。我又接着说:“(提想法)我希望你玩游戏时控制一下时间,留点时间去做点其他事,也注意按时休息,保证身体健康。”他说:“嗯知道了,玩完这局就睡!”
我当然不能确定我弟以后真的能改变,但起码我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不会自己憋着生闷气,也不会让他觉得我在指责他。而当我们习惯用“我”字开头的时候,我们会更关注自己遇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它,而不是去埋怨对方。
(场景演练)我们通过书上的这个例子学了三招用“我”字的语言表达意见的方法,那接下来我们要通过一个演练来加深理解应用。请大家认真听一下演练场景:
小李和小王是同事,他们负责同一个项目。小李在工作上有个小毛病,喜欢拖延,交材料时经常要催一下才交。今天,小王已经做完了他的材料,就等着小李交材料一起汇总。本来说好了两点钟交,到两点半了还没见小李拿材料来。小王当然不高兴啊,明天周一就要给领导汇报工作了,现在还没拿材料过来分析汇总,晚上又要加班了!催了两三次,快三点半的时候小李终于抱着一堆材料过来了,小王决定跟他谈一谈,希望他以后能按时交材料,积极推进项目进度。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呢?
(分组讨论)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如果按照我们这个片段里的方法:说处境、谈感受、提想法,小王会对小李说些什么?小李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大家在小组内分角色演练一下。五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小组的两位小伙伴上来为大家表演一下这个对话场景。
(角色扮演)
小王:小李,能过来一下吗?
小李:哦,来了来了!
小王:小李,现在都三点多了,我们本来约好了两点要拿材料给我……
小李:马上好,给我十五分钟!
小王:现在快三点半了,我们约了两点的,我等着你的材料汇总,没有你的材料我做不了……
小李:好,十五分钟,马上过来!
小王:我等着给领导汇报,不然今晚又挨加班,不能回家……
小李:来了来了,王姐,不好意思!
小王:小李啊,我本来今晚约了家人六点出去吃饭,你三点多才拿材料过来,时间紧迫,领导又催着我要,我等会又要加班,我很苦恼啊!你看没能按约定时间拿过来,不仅耽误你,也耽误我,对吧?你看下次能不能提前完成工作,不要拖?
小李:好的好的,请你喝茶!
小王:喝茶是小事,希望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下次我们一起把工作做好,好吧?
小李:好的好的!
(拆书家点评)
拆书家:请问小王,刚才你应用这三个步骤是怎样一个流程?
小王:刚才我用“我”这个语言跟小李陈述我在等待他的材料还没送过来,耽误我做汇总,所以我要加班。本来我和家人约好了回去陪他们吃饭,现在因为加班不能回去,所以我的感受是很苦恼。我希望小李下次能按时按约定拿材料来给我,这样大家能更高效地工作。这就是我的想法。我是这么按顺序应用刚才的三个步骤的。
拆书家:应用得很好!但我们也能发现,在很急的时候,还是不小心就说“你……你……你……”,是吧?
小王:是。我们以前更多的是用“你”字,这样会让对方听起来有谴责语气。用“我”字来说“我”的处境,“我”的感受,对方如果善解人意他也会感到抱歉,下次就能尽量遵守约定了。
拆书家:是的,我们平时不希望自己会给别人带去困扰,也不希望别人会直接指责我们,说我们做错了什么事。当我们发现自己给别人带去困扰时,我们也会自己加以改正。别人听了也会是有这种想法的。
回顾今天我们从书中学到的提意见的三个步骤:“说处境,谈感受,提想法”,在表述的时候注意把关注点放在“我”身上,陈述的是“我”的问题,“我”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我”的感受,提的是“我”的想法。尽量在描述别人给你造成困扰时,不要用“你”字来开头,而多转换成“我”字开头,这样会让你的沟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