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要主义》 所属活动: 北京宇宙中心分舵第119期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放弃也是一种勇气,前进就是一种胜利 学习目标: 放弃不再痛苦,前进也很轻松

开场: F特征:这本《精要主义》讲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不能自己安排生活的优先次序,就只能任由别人替你安排。
A优势:这本书不是简单的口号,让我们精简和抓住重要的事情,而是一步一步带我们去完成这样的方法,书中从探索/排除和执行三个步骤来带领我们进入精要主义的生活。道理简单易懂、方法行而不难。
B利益:你有没有许多不想做的事情,结果都到你身上来了?如何优雅的说不;你有没有明明知道不对,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放手?沉没成本的陷阱;明明自己有一个震惊众人的想法,结果却一直不能执行?奖励自己的小胜。你是不是会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却又感觉无所适从?选择,我们需要的力量。这本书里会找到这些问题的解释。相信在这本书里也会带给你新的思考,你是不是需要精要的人生。


一个小测试:
看看你怎么回答:
为了奖励员工一年的努力,临近年末的时候,单位发给员工每人一张音乐会门票,位置在前排中间,价值800元。你本身对听音乐会颇为喜爱,拿到票子十分高兴。可是天公不作美,在开音乐会的那天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雪,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雪导致路面积雪情况严重,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暂停使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1. R:阅读原文拆页一(1分钟)

沉没成本指的是,由于已经投入其中的成本无法收回,而对某项已知的亏本生意继续投入时间、金钱或精力的倾向。毫无疑问,这很容易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投入越多,就越想破釜沉舟坚持到底,直到投资获得回报。在某事上投入的越多,要从中抽离越困难。

 个人很容易为沉没成本俘虏。为什么我们能忍受一场难看的电影而不中途退场,是因为我们已经为电影票花了钱。房子装修似乎永不见完工,但我们却总是不断的往里投钱,大概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也正是受制于沉没成本,哪怕公交车或地铁迟迟不来,我们也会一直等着,而不去叫一辆出租车;明知道一段关系有害无益,我们也会精心维护,哪怕自己的努力只会让情况更糟。诸如此类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亨利·格瑞伯汉姆,他最近把自己的毕生全部积蓄,共计2600美元,都花在了一场狂欢节游戏上,结果却只赢得了一个大号香蕉娃娃。他花的越多,就越铁了心要赢回来。亨利说:’我一定要把钱赢回来‘的这个念头让人欲罢不能,但结果却适得其反。随着对这个毫无意义的活动投入的越多,他越无法从中脱身。

你是否也曾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不断投入时间和努力,而不是斩仓止损?你是否也曾在成功无望的投资上越砸越多,而不是收手脱身?你是否也曾在没有前途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因为不想承认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尽管已经深陷想补偿损失更多的怪圈,非精要主义者却依然不愿意迷途知返,冲破藩篱,挣脱陷阱。而精要主义者却又勇气和自信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脱身抽离,忽略已经沉没的成本。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 拆页一的I 环节(预计用时4分钟)

 

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这个片段的意思,那么接下来大家来看看这个片段中有哪些关键的词语需要我们关注?

已经投入、成本、无法收回、继续投入的倾向、投入越多,抽离越困难。这里面很关键的词语在:已经投入是过去的,而我们经常把过去的已经收回不了的成本,放在当下做判断,而避免沉没成本的方法应该是站在当下,来看待问题。

总结2个步骤方法:1、首先判断哪些是沉没成本 2、然后梳理当下我们做决策因素是什么?3、客观的做出理性判断。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运用这三个方法

设想你是一位电脑销售商,你几年前买进的100台单价为8000元/台的奔腾III电脑现在已经过时了,某学校愿意以4000元/台的价格买下,你会卖吗?

首先你完全不应当考虑这8000元的原价,它是已经成为过去式的沉没成本,这和你现在的决策毫无关系。其次你应当考虑的是将来你是否能以高于4000元的价格卖掉你的电脑(摩尔定律的知识基本上越来越不值钱)。如果不能,那么这4000元/台的价格是你最佳的卖出价,为什么不卖呢?

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不清楚知道沉没成本的话,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很努力的挽回损失,可能实际上已经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了,又或者离我们的目标偏离了。

有许多小伙伴可能会说:过去的投入肯定会对当下带来影响,那怎么不考虑呢?说的很正确,我们用当下来看到问题,是看当下的情况作为我们的判断,过去投入的影响是当下判断的一个因素,但是过去的投入不是。比如你8块的股票,现在6块了,我们判断的依据是6块的当前股票是不是应该卖掉,而不是考虑这个股票当年是8块买的。

也有小伙伴说沉没成本的误区是不是总是不好呢?那也不一定,比如有时候有些事情你坚持不了,沉没成本可能是让你坚持下来的动力。

 

相信大家看完这个片段过后,前面的小测试已经有了答案了。在生活中我们与许多沉没成本的问题。比如说我自己在生活中就有许多时候这样的纠结,比如我的衣柜里面有许多衣服其实都好久好久没穿过了,放在那每次搬家都会很麻烦,但是我又不舍得扔掉,还有书柜里面有许多书,都已经看过了,而且估计也很难再看了,但是我还是不愿意扔掉,总觉的什么时候就会用上。而这些事情在平时都没什么,只是在当我搬家的时候做决策他就变成了沉没成本,已经花出去的钱回不来了,而且也用不到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1. 拆页一的A1(预计用时4分钟)

俗话说:学以致用,我都爆出了自己那么多糗事,那么接下来小伙伴是不是也得爆料一点呢?比如说下饭馆吃饭,吃饱了过后发现还是有自己喜欢吃的菜在那里,结果因为觉得不迟太浪费,然后有吃了,让自己撑到了?

2. 拆页一的A2(预计用时4分钟)

那么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哪些是沉默成本已经回不来了?那么接下来从当下做出理性判断。 

学习者案例:

小新:

之前去饭店吃饭,总是一不小心就点多了,然后就说不能浪费,就撑着把吃完了,结果经常吃的太多不舒服,原来点过的菜已经变成沉没成本,不应该是决定我们继续不继续吃下去的因素,是否继续吃,应该是根据是否饥饿来说的。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1. R:阅读原文拆页二(预计用时2分钟):

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既可以下功夫建设一种制度,让执行精要知识不费力气,也可以听命一种制度,哪怕实际上只会让执行要事变得困难重重。

1、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

在硅谷流行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理念。这并不是让大家去制造垃圾。其中的思想,在我看来是不要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虚掷光阴,而是要把事情做成。在企业界,这种想法被描述为:最低可行性产品(MVP Minimal Viable Product)。

同样,我们也可以采取“最低可行性进步”(MVP Minimal Viable Progress)的方法问自己:“对于我们要努力完成的任务,有用且最有价值的任务是什么?”

2、做最低可行性准备

应对一个重要目标或者一个最后期限,有两种截然对立的方法。一种是早动手,小步前进;另一种是晚动手一日千里。“晚而大”意味着要在最后一个完成全部,通宵加班,把他做完。“早而小”意味着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早的开始。

你只要在一个任务或者项目到期前两周仅仅投入10分钟时间,就不用在最后一刻花大把时间焦头烂额的仓促赶工了。有了目标或者期限,就问问自己:我此刻最低可行性准备是什么?

3、直观嘉奖进步

你记不记得,你父母给准备了一个星星图案,每次你吃了菠菜,或按时睡觉,或打扫了房间,你就能得到一颗星星,然后很快你就不用什么激励物也能做这些事情了。

直观的看着自己朝着目标进步,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里,不要不屑于把这样的方法运用到你自己重要的目标上。

相较于设定庞大的、高远和不现实的目标,从小处着手,奖励进步,才能成就更多。作为一种奖励,这种明确的强化成功的行为,能让我们在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 拆页二的I(预计用时5分钟)

在这个片段中大家已经看清楚了,一共有3个方法:第一个是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第二个是做最低可行性准备,第三个是直观嘉奖进步。接下来我将会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去理解这三个方法步骤

MVP这个词语估计大家都听过,这个在软件开发里经常可以听到,但是今天是多MVP不太一样是最低可行性进步。大家肯定都有许多梦想那么我今天就以自己曾经做的个人感觉还算牛逼的事情来说一下我当时怎么做的。14年我去骑行的川藏线,天天介绍都说了,那么我是如何去实现这个梦想的呢?第一个最低可行性准备:既然决定了,我就要准备点什么吧,比如攻略啊、注意啊,加个群啊,反正没事就做一点小这方面的。一段时间了解过后发现:川藏线全程2000+公里翻越14座山,当时看到了这个我就觉得压力山大,感觉这好像太难了,然后我就想,能不能完成我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先锻炼一下,骑个百八十公里试试。于是就买了车,从住的地方骑行到十三陵,然后在骑回来。当时晚上还约了个妹子说我骑行回来一起看一个即兴喜剧的表演,直观的嘉奖进步(有了在约美女的动力,还说了我骑行回来)过后,发现在虽然第一次骑行80公里累的很,但是还是在下午3点钟就回来了,晚上顺利和妹纸约会看表演。在骑回来过后发现自己的体力还是有待提高,于是接下来3周,每周都开始跑步,跑完了发个朋友圈,让小伙伴点赞,感觉很爽。最后在6月底就出发了,7月1日开始骑行,每天骑行完了,发朋友圈让小伙伴点赞。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坚持还是放弃,我就会告诉自己我都骑了这么多了,现在放弃亏大了(沉没成本的好处来了。)比如说下一次晚上睡觉前先把早上要用的东西方好(最小的准备),路上告诉自己骑行5公里就可以休息一次,然后刷下朋友圈看多少人点赞。等等,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这里还是要谢谢在我朋友圈点赞的小伙伴。

那么在刚刚的例子中,小伙伴能告诉我使用了哪些步骤吗?

对,比如自己先骑一次百八十公里,就是一个可行性的进步,比如骑完了约个美女去看演出,就是一个奖励。还有朋友圈点赞的奖励,还有在网上查资料,找队友的最小可行性准备。

用习惯了过后许多事情都可以这样做了,比如去年我骑行海南岛,也是这样完成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1. A3(10分钟):5分钟讨论。

那么接下来,我们想象一下,有如下场景任选一个,大家看看怎么去用着三个方法去一步一步的执行我们的目标。

场景1:

小明一直想出去旅游,他对塞班岛非常向往,想那里的碧海蓝天,可以通透的看到整个海底。可是他觉得这个对自己太遥远了,又要花钱,还要花很多时间,还要准备一大堆东西,然后想想就觉得,这实在太困难了。结果到今天也没有去成。

 

场景2:

小花一直想去提升一下自己的演讲能力,可是他发现自己站在讲台上就很难说话,最近他发现有一个拆书帮的组织,非常锻炼人的培训和演讲能力,可是听说成为三级拆书家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还听说有一个拆书家2-4拆了5次还没过,想想都觉得可怕,结果虽然已经来参加很多次活动了,但是还只是参加活动。

 

A3:5分钟分享

1. A2(14分钟):7分钟讨论

刚刚大家讨论的很激烈,场景中也有许多东西,那么接下来是不是要做点实在的了?在第二段开始前大家写下来今年下半年的目标,那么如果运用这三个办法去执行该如何去做呢?接下来问问自己:我此刻最低可行性准备是什么,是查找一下行动的方法?还是约个有经验的小伙伴聊聊?

再要问问自己:什么样的可行性进步能让我目标可以更容易达到呢,一次体能训练?一个小技能的学习?

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给自己的奖励是什么,一次约会?一个想了好久的礼物,还是小伙伴的赞?

 

A2:7分钟分享

学习者案例:

叶子:

准备计划去旅行,首先做一个最低可行性准备,去旅行的最小行为是准备、预定、游玩、回来,那么进行最小可行性准备需要做点准备,去贴吧上面查看攻略、了解旅行的一些注意事项,把攻略准备好,最小可行性计划就是收集可行性攻略,如果攻略做好了,那么奖励自己大吃一顿,然后接着继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