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南昌滕王阁分舵第175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听译四步骤,开启正确倾听 学习目标: 从“听”到“听懂”,四步化解矛盾误解,让沟通回复正常

开场:

           学习者完成本场学习后,在倾听时,不再只是做“听”这个动作,而是用“四步骤”方法来听对方的情绪,听完整的信息,先听懂别人,再耐心的沟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介绍】

(观察技能点5 FAB事件场景-提问-影响-解决)

(事件场景)前几天中午,我旁观了一场争吵,发生在两个同事之间。A看到B午饭带了胡萝卜,说:“哟,现在胡萝卜很便宜吧。”B立刻脸色就变了,怼了起来“你干嘛这么说?你这么说很伤人。”A:干嘛?我又没别的意思,别把我说的跟什么似的。你想的也太多了。B摔碗,气冲冲的走了。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像B这样过度解读别人说的话,也有像A这样,听到对自己不利的,赶紧说清楚的。我们从“听”--->“听懂”这个过程,我们都是怎么做的?

(影响)我们把“听”--->“听懂”这个过程叫做“听译过程”,听译是直接影响正确解读说话者的关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怎么听。听译过程影响沟通的结果,是对沟通是否顺利起到关键作用的,听不对,才会导致说什么都不对。

(解决)我们平时可能更多的是“听”这个动作上,并没有正确的“听译过程”,不科学的听,导致说话者不被理解,今天这本书《非暴力沟通》,将给大家介绍正确的听译步骤,你听懂别人的话,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R阅读原书拆页

(观察点6原书拆页为whywhat,原书一个完整案例)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是《非暴力沟通》的86-87

微信图片_20190220151509.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指导


我们现在来看这个拆页。这个拆页告诉了我们:倾听是一个与对方保持共同理解的态度。是一个对对方发出的信息接受--理解的主动过程,是一种情感行动,不仅是耳朵听到相应的声音的过程,而是要保持心理警觉性,注意对方倾谈的重点,从“听”到“听懂”,要求我们做出一定的努力。

图片1.png


【反例1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林克莱特,在一档访谈节目中问现场的一位小朋友:“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后,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回答:“我会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跳出去。”

  现场的观众都笑得东倒西歪

【概念与例子匹配】观众们有听懂孩子吗?没有。关键点1听译的过程不可以带有偏见,经验,先入为主的主观想法。这里的观众用大人的经验猜测了孩子的行为,猜想孩子会抛下其他人,自己逃跑,做出了大笑的反应。而是应该敞开心扉,试问不清空自己装信息的篮子,新的信息又怎么装的进去呢?

关键点2专注的倾听,不是嘲笑而是肢体,语言,情绪都关注说话者。

【适用边界】上课的时候,听课,接受信息时,我们是可以启动这种批判性思维来思考的。我们根据信息和自己的经验是否匹配,信息对自己有没有用,但是沟通的时候,不适用,会关闭沟通的大门。


【反例2】看这个对话截图

图片2.png

【概念与例子匹配】男女朋友之间有听懂彼此吗?没有。关键点3倾听的过程不是挑肥拣瘦地选择性接受,只听自己想听到的内容。一旦听到对自己不利,不好,或者不想听的,就打断,那沟通就变成辩论赛了。而是应该听完对方的完整信息。

【适用边界】什么情况下,只听自己想听的内容是对的呢?答:做阅读理解细节题的时候。想想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的时候,老师教会我们做题的一种技巧,叫做从题干中找到关键字,有目的的听原文中出现的信息词,排除干扰选项。这个时候只听自己想听的内容是对的。

【反例3】同事A:“我真受不了我自己,我现在变得这么胖。”

同事B:“你去慢跑咯,慢跑据说消耗的脂肪最持久。”

甲:“我认为我们国家就应该把拐卖小孩的人贩子判处死刑。”

乙:“这对改善现状有帮助吗?”

【概念与例子匹配】这是不是倾听?不是。

关键点4:用心倾听不是急于给建议,提意见。也许对方话还没有说完,我们是无法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周到且对对方有用的建议的。而是先复述,与说话者check你是否真的理解对了,再给意见也不迟。


那听译过程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听呢?(观察技能点7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第一步,empty。清空自己,毫无偏见的敞开心扉听,不带任何的偏见。

第二步,hear对方完整的信息对方的情绪

听信息,了解哪类信息是导致对方有话可说的关键,是他的感受还是他的所见所听。

微1.jpg

听情绪,听他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帮助你与他同频。   

微2.png  

记录信息的完整很关键。

第三步,attention,这个是伴随整个听译过程的。专注的听。

微3.png


第四步,respond。也叫回应。回应是接近听懂的最后一步了,在回应之前,怎么检测自己听到的符合说话者的本意呢?我们复述说话者的信息,复述事情和他的情绪,看说话者的反应,如果对方放松,沉默,“嗯”回应,恭喜你,你破译成功了。如果对方皱眉,没关系,再重复上面的步骤,加一轮。

从听--->听懂这个过程,来回折返。把四个步骤的首字母连在一起,正好是HEAR,英文中的听这个词。(观察技能点8例举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明确边界)

我们来看1正面例子:

【正面举例】接着案例1的故事往下讲林克莱注意到孩子欲言又止的表情,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步:Attention.这孩子,想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时,两行委屈的热泪从小朋友的眼里夺眶而出,让林克莱特觉得这个小朋友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然后呢为什么呢?步:attention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了一个天真而真挚的想法。

“你是我见过的最勇敢,足智多谋的小飞行员。你用你的行动(第二步:hear,听信息,行动=原文的“我要回来”实实在在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一点都不难为情(第二步:hear,听情绪),比起只会空手套白狼的政客,我更欣赏你。”林克莱拍拍孩子的肩膀步:attention,蹲下来平视着孩子的眼睛说到(步:respond.)孩子也眉头舒展,擦干了眼泪。

我不知道现场那些笑得东倒西歪的观众,在听到小朋友最后的回答时,是什么样的一种表情,会不会自己“幼稚”的笑感到惭愧?

  林克莱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在现场观众都笑得东倒西歪时,仍然能够保持一倾听者应有的亲切和耐心适当的问题,转述孩子的话给观众听,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让我们最终听到了这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想象一下,你的同事最近工作状态不佳,今天你看到她的时候,她的情绪特别低落,你上前关心询问“你还好吗?”,同事耷拉着头,回复说“我最近工作状态很不好。我总觉得老板对我有意见却又不直说。”当你正打算立刻发表意见说“老板就是这样的。。。。”时,你突然想到今天拆书的内容,你停下来,调整自己,让本来急于提建议的对话,变成有效倾听沟通呢。请你想一个未来与之类似的场景,用今天学到的听译4步骤,精心设计一个可能发生的故事,尤其注意倾听者的动作和对话,设计有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话5分钟之后,请学习者来分享下你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观察技能点9设计出有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话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2201520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