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滕瑶,大家可以叫我妖妖。
我首先问一下大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请人帮过忙?(当然。)
有没有被拒绝的时候?(有。)
有,对吧。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情需要请人帮忙。很多时候,他们会帮我们的忙。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遭遇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感受到,大家其实都还是蛮有爱心的。有些时候,即使我们不说,他们也会伸出援手,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大家刚才说的遭遇拒绝的情况。
那我们遭遇别人拒绝的时候,是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呢?如果我们之后请别人来帮忙,又该怎么样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来帮我们的忙呢?
那今天,这个就是我所要拆解的“有策略地情人帮忙”这个片段要解决的问题。
等会儿,我们会有分享讨论的环节,就按照4个人一组来进行分组讨论。
【FAB法介绍图书】
(FAB介绍法之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F:“有策略地情人帮忙”这个片段出自《好好说话》,它的作者是《奇葩说》团队的主创人员,比如说马东、马薇薇、邱晨等。这本书希望读者可以应用书中有趣的、新鲜的说话技巧来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
(FAB介绍法之A:优势,“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A:这本书和其他沟通类、说话类的图书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通过特定场景下的对话描写,去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误区,然后通过具体的“好好说话”的原则,再次应用到场景之中。可以说,实操性强,而且对话也非常接地气。
(FAB介绍法之B:利益,强调“学习者”,引发兴趣,获得价值)
今天我拆解的片段叫做“有策略地请人帮忙”。我希望大家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之后在遇到需要别人帮忙时,可以学会以对方为出发点进行思考,在让别人选择的基础上,提高别人帮助你的几率,尽可能达成你希望他们帮助你的目的。
【R阅读原文片段】
接下来,大家可以利用2分钟的时间来看一下这个片段。就是有很多字,没有方框的那一页。大家如果看完了,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于《好好说话》P97-99“有策略地请人帮忙”
要以对方为出发点
诉求要具体
要知道,社会上每个人其实大多是愿意做好事的,但关键是我们必须要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这件好事做与不做有什么差别,以让座的新闻报道为例,我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这一路实在站不住,如果没人愿意让座,她最后就只能坐地上了。”
比较之后有没有感觉出,这两种说法是很不一样的。跟前一种说法相比,第二种说法更具体地强调了对方让座与不让座的区别,也更能激发出行善者脑中的画面感。
我们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的付出是为了某个看得见的改变。因此,请人做好事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的需要,而必须让对方知道,自己小小的一个行为将会为他人减轻多少痛苦、增加多少快乐。
比如当我们要加薪的时候,不能只说:“老板,请给我加薪,因为我很需要钱。”而是必须要让老板知道,这笔钱对我们来说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或许,这笔钱能让我们买辆车,不用再挤公交上班;或许,这笔钱能让我们每年有机会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一趟,从而对公司更加死心場地。所以第一步,我们必须要让对方知道,对方的行为具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
善意要扩大
每个人在做好事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善良会不会被别人利用,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对方相信一一他的善意是不会被槽蹋的。
还是比较以下两种说法: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如果您愿意让座,我会非常感激,而且我保证,您的好心不会白费,下次要是让我遇到其他有需要的人,我也一定会像您一样仲出接手!”
我们可以感受到,跟前一种说法相比,第二种说法凸显的是我们对于这种善行的珍惜,强调对方的善意不但不会被我们所负,我们甚至还会愿意继续传递,好让对方的付出变得更有意义。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常会觉得自己所做的好事,在这大千世间、茫茫人海中只是县花一现,根本没有价值,这才是使得人们往往不太愿意做好事的真正原因。
当然,这个方法绝对不是要我们去骗人,因为我们都希望,所有接受过别人帮助的人都能将这份感激化作对社会上其他人的善行。而这里强调的则是我们应该把自己心中的这种转变说出来,好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没有白费。
让对方有选择
前两点你做得再好,只要这一点不过关,也不会有好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对方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是有选择的。毕竟,没有人会喜欢被迫做决定。事实上,无论某个决定有多正确,只要当我们感觉自己是不得不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头脑中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种种
抗拒的念头,甚至会妨碍我们做出正常的判断。相反,当我们发现在做决定时,主动权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安心,并自觉地放松戒备,开始认真思考各种选项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比较以下这两种说法: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拜托拜托,求求你,无论如何,一定要帮帮忙。”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当然,这是个不情之请,毕竟是您的座位,让不让由您决定。”
跟前一种说法相比,第二种说法尊重了对方的选择权,而这往往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请求方式。
【分享I便签】
大家应该都看得差不多了吧,没有看完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一边讲解一边了解。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今天这个“有策略地请人帮忙”的片段,当我们需要他人帮忙时,学会以他人为出发点,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具体述求”、“扩大对方给予自己的善意”,‘在尊重他人选择“的基础上,提高他人帮助自己的几率,尽可能让他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I片段理解】
WHY:
这个片段是希望我们在请人帮忙的时候,把选择的权力交到对方手上,然后提高他们帮助我们的几率,尽可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WHAT:
这个方法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他们可以选择帮也可以选择不帮。如果帮,那是因为他们有爱心,他们是希望自己的善心能让你感觉到快乐;如果说不帮,那也是没有关系的一件事情。
HOW: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提高他们帮助我们的几率,尽可能地去解决我们的问题呢?根据拆页的片段,我们可以看到,“有策略的请人帮忙”这个方法有三个步骤,它们都是以对方为出发点,以我们说的话指向结果的。
那现在大家可以把拆页翻过来,看一下我给大家列出来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个步骤:提出你的具体诉求,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怎样的结果,让他看到他做与不做会有怎样的差别。
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需要对方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2.对方如果做了这件事,他能不能感受到做与不做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
第二个步骤: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就需要把他们的善意扩大了,并将它告诉帮我们的人,不辜负他们的爱心和善意。
同样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1.对方如果帮助我解决了我的问题,我应该如何去扩大我的善意?
2.我怎么样表达,能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第三个步骤:我们需要给对方选择的余地,因为尊重他人是最基础的礼貌。
我们需要提醒自己两点:
1.我给对方选择的权力了吗?
2.如果对方选择拒绝我们,我们也是不应该责怪的。甚至,我们还需要说一声“谢谢“来感谢对方。
<不这么做的坏处>
这个就是我总结的前面的沟通方法。从“有策略地请人帮忙”的这三个步骤来看,我们会发现,它的出发点都是对方,而不是我们自己。那我们之前在请别人帮助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说:“你能不能……”“你可以……”,这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通用的方式。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多关注到的是自己,考虑的是自己的诉求。如果对方不给我们帮忙,我们可能还会说“怎么这样?”“这么简单都不帮我们”,会觉得他们缺乏一些爱心,甚至遇到一些老人和孩子的事情,会觉得他们不懂得尊老爱幼。会有这种进行道德绑架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可能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自己的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甚至还有可能因为互相抱怨或进行道德绑架而导致双方不欢而散,闹得不愉快。
今天的这个方法,既表达了我们请求他人帮忙的需求,尊重了他们,给了他们选择的权力,同时我们也是抱着感恩和报答的心态去请求的。所以,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对方一般情况下,别人帮助你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
<拆书家A1分享>
我讲一件自己的事情。比如说,去年我还在杭州,在一个剧组。有天我们很临时地加入了武术组,对应的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导致第二天没有多余的车子去送午饭。当时我只能麻烦一个一直帮我们送饭的快餐店的叔叔。问题比较大的是,来回需要三四个小时。11点多出发,可能三四点才能回来。那个时候,我是想找叔叔帮我这个忙的,我是这么说的:
“叔叔,不好意思,今天我们临时加了武戏组,安排不出其他车了,你能不能帮跑两个地方,我只能请你帮忙了,请你一定要帮帮我。”我是这样子讲的。
当时,也是因为他一直在帮我们送饭,所以从结果来看是好的,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状态是不太好的,因为这个太费时间了。
如果学习了今天的这个片段,如果让我再多多考虑到他的想法和感受的话,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这么说:
第一步:叔叔,不好意思,今天我们临时加了武戏组,安排不出其他车,您能帮我送两个地方吗?如果您能帮助我们的话,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就都能在辛苦拍摄了一个上午之后吃上饭了,然后下午也能继续按进度拍戏。
(大家如果觉得不是太明白的话,按照上面的表格和我的表述来对应一下看,来理解。)
第二步:如果叔叔愿意帮忙的话,我和我们整个剧组都会非常感激您的。而且我保证,我一定会和制片组协商好,这种情况一定不会出现第二次了。之后您这边有什么问题,也都可以跟我联系。
第三步:叔叔,真的挺不好意思的。当然,这个请求太突然了,如果您有不方便的话,可以和我说,选择帮或者不帮您可以根据您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做决定。
<预防异议>
按照这三个步骤去做,大家可能会觉得太麻烦了,我要想这么多事情。我们会发现,熟悉的人之间,我们简单地表达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我们这么说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我们这么做其实是在告诉对方,帮不帮忙是他的权力,不管怎么选择我们都不会去责怪他们,都不会用道德来绑架他们。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这里,我需要提醒大家一下,这三个步骤是循序渐进的,当然,在具体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在提出述求之后,根据自己的表达习惯和当下的场景,去做一些调整。但是有一点是一定要记住的,就是我们一定要尊重对方,最后的时候一定要给对方选择的权力。
<适用边界>
“有策略地请人帮助”这个方法的三个步骤,我们更多的可以使用在遇到的陌生人的身上,可能外出或是突然遇到的情况之中;或是我们遇到的有一些麻烦或是会给对方造成一定困扰的情况之下。
【A2】催化应用
<分步骤催化1>
大家现在想象一下,下周可能会遇到的需要别人帮忙的场景:比如下周一(元旦放假)想跟家人或是朋友出去玩,出门的时候,路上很堵,到高铁站的时候你想要马上检票进去,可是前面排了很长的队。你拿类火车票的时候,结果发现你和家人没有在连着的位置上。如果大家有想到类似的场景,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
<学习者马小帅分享>
在接下来的一周之中,我需要别人帮忙的场景是:在工作中,我会需要别人的支持,他那儿有我需要的代码。
<分步催化2>
接下来,大家可以一起来分享一下,在你刚才想到的那个场景中,如果运用今天学习的三个步骤,你会如何来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呢?接下来的5分钟时间之内,我们还是按照四个人一组进行分享。
(讨论分享)
现在我们分享得差不多了,有小伙伴可以来分享一下吗?(有)那还是你来分享。你可以按照三个步骤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
<学习者魏同学分享>
场景是:现在工资公司又五六个月没法了,一部分需要发票去抵,我们只能用发票,我没有。那我只能去请求朋友帮忙,问他能不能给我一些票,去抵工资。
我会去找朋友说:
第一步:你最近有没有一些用不着的、剩余的票,给我去报一下我的工资。因为有好几个月没法工资了,如果你给我发票,我可能报销下来五六个月工资,大概几万元钱。
第二步:报销完之后,我会请你吃饭,聊聊天,增加增加感情,好几个月没见了。
第三步:你如果有剩余的票或是用不着的,可以借我用一下。如果你自己实在需要,也是没问题的。
大约就这个意思。
好的,谢谢这个朋友的分享,如果其他小伙伴需要分享,我们可以在结束之后继续分享。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以前我们需要别人帮助的话,更多的是关注在自己的述求上面。那这个片段其实是通过三个步骤来告诉我们,如何有策略地请别人帮忙。在这个过程之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第三个步骤中说的——要给对方选择的权力。其他细节的部分,我们首先需要去陈述我们遇到的困难,就希望对方帮我们解决的问题。然后去强调,他做这件事情与不做这件事情的差异。他做这件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意义。我们接受了他的帮助,就会把他的善意和爱心扩大开去。
这样,我们去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更心甘情愿地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能够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之后遇到问题的话,也都可以试一下这种方法去和对方表达一下你的情况。
好的,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