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宇宙中心N0272期:高效头脑风暴会议等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用“选择做”替代 “不得不” 学习目标: 深入理解行为动机

开场:

大家好,我叫张培歌,我的三个标签是:新手拆书家、喜欢阅读、跑步爱好者。 

后续的环节需要大家分组讨论,所以先跟大家分一下小组,两个面对面的小伙伴一组。

图书介绍

今天我分享的这本书是《非暴力沟通》,作者是心理学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发现一直神奇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倾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但它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的实际运用不仅在于提升人际关系,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爱自己。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阅读以下原文片段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讲的是当我们面对不得不做的事情时,用“我选择”的行为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的行为动机,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在继续讲解前先跟大家澄清一下两个词语“不得不”、“我选择”

“不得不”不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是责任、义务、内疚或羞愧来改变我们的行为。“不得不”(被动选择)例如:一个母亲气愤地说:“我不得不做饭,我讨厌做饭!我早就受够了,但二十年来,我每天都不得不做”

“我选择”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我们想要改变的行为,“我选择”是一种主动选择。

【why】我们的生活就是选择的结果,选择的行为体现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出于对生命的爱,选择符合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但如果我们的选择没有符合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我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如果面对负面的情绪呢?今天的这个片段就是用负责任的语言(我选择)替代回避责任的语言(不得不)深入理解我们的行为动机。帮助我们发现和谐和美好

【how】具体如何做呢?书中的步骤非常的清晰: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那些事情没有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在一张纸上列出清单。例如:1) 、临床报告

第二步: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做这些事情是我选择做,而不是不得不。例如:1) 、我选择 写临床报告。

第三步:思考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例如:我选择做 写临床报告 是因为我想要 钱。是这样子的。

<举例子>

我最近刚想戒掉朋友圈,没几天,我们集团非要让我们都转发集团的公众号,每天下班的之后,就得转发公司的公众号,想起来就很烦恼,就想当自己没看见,等会儿再转发,又怕忘记,不转发又怕扣钱,陷入这种负面情绪无法自拔,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我先列举一下我不得不做事情的清单。

我每天打四次卡

我要转发公司集团的公号文章


第二步:向自己坦白,我选择做这些事情即在清单事情前面加上,“我选择”。

我选择 一天打四次

我选择 转发集团公号


第三步:思考自己的行为动机,“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我选择打四次卡,是因为我想继续呆在这家公司

我选择转发公众号,是因为我想要钱【不扣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学习者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过往的经历中有没有遇见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当你遇见这些事情时,你的反应是怎么样的,请在刚刚分好的小组内讨论一下。

<整理实录>

学习者案例记录:

洋洋分享:

1、不得不做早餐。虽然想做饭,但是心态上还是拒绝,不高兴的。

2、不得不9点上班。公司是弹性的打卡制度。

【拆书家点评】我们生活中面对不得不做的事情时,我们都停留在不想做事情的负面情绪中,而很少去想选择的行为动机是什么。片段可能不能够帮助我们立即解决问题,但是当我们坦诚面对自己时,我们会越理解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而不是停留在不想做的负面情绪中。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面对不得不做的事情,如果未来你再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情时,运用今天的方法,你会怎么做呢?请大家运用今天的方法在便签上写下你的应对策略。

<整理实录>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花分享:

第一步:先列举一下不得不做事情的清单

1、不得不上班

2、不得不吃饭

第二步:向自己坦白,我选择做这些事情即在清单事情前面加上,“我选择”

1、我选择上班

2、我选择吃饭

第三步:思考自己的行为动机,“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1、我选择上班,是因为1方面金钱的需要 2、自我提升。

2、我选择吃早饭,是因为维持体能,身体健康。

【备注】现场活动时,小伙伴知道第二步如何做,但是没有选择写下来。拆书家解释:作者当时也是很抗拒写这一步,认为确实不是自己的选择,为什么非要有这样一步存在呢?是希望我们能够慢下来,用来重视我们忽略掉的思考,而不再是条件反射式的回应。

总结

今天的片段讲的是“我选择”替代“不得不”,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我们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最后感谢各位小伙伴的陪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