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Jack,因为稍后需要小组讨论,我们先分一下组。
【总目标】
学习习惯的运作原理,能够识别出目标习惯的回路要素: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以此为基础,利用调整回路要素的方法,改变旧习惯。
【FAB介绍法】
【F特征】
今天为大家带来两个拆页,来自《习惯的力量》作者是查尔斯都希格,普利策奖获得者。这本书总结出了习惯运作原理以及习惯回路的构成要素,并阐述了在个人领域、组织领域以及社会群体中的应用。
【A优势】
豆瓣评分8.1分,百万畅销书。相比于其他一些同主题的书籍如《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微习惯》等,这本书紧紧把握住了习惯运行原理这个知识源头,而不是偏重于直接给行动建议,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直接的行动建议很难具有普适性,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深获一众大咖鼎力推荐,罗辑思维的罗胖也做了专题介绍,《搞定》的作者戴维埃伦更是评论“这本书好看到不行,光是探讨核心习惯那一章就足够证明本书的价值”。
【B利益】
你会不会被这些行为习惯困扰到?每天不自觉的打开网页漫无目的浏览,高呼减肥睡前却“不经意"间又吃了夜宵,地铁上小视频看个不停?亦或想要培养读书、跑步等习惯却只有三分钟热度。这本书可以帮你,根据习惯运作原理,创建心智模型,从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等维度出发,帮你改变旧习惯、培养健康新习惯。通过今天的拆页你可以学到习惯的运作原理以及改变旧习惯的方式方法,摆脱不良习惯困扰。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习惯的运作原理,能够识别出目标习惯的回路要素: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原文。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图一:习惯回路
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欲望出现。最终,不管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还是在你家院子的车道上,习惯诞生了。
习惯并非确定不变的,在后两个章节中可以看到,习惯是可以被忽略、改变或替换的。但是发现习惯回路太重要了,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在习惯出现时,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他要么完全静下来,要么集中做其他的任务。所以除非你可以抵制习惯,不然习惯模式依旧会自动展开。
简单地了解习惯的运作原理,了解习惯回路的结构,能让我们更轻松地去控制它。一旦将习惯分解,你就可以调控它了。
【WHAT】
片段向我们介绍了习惯的运作原理,也就是“习惯回路”它是一个同一方向运行的闭环路径,由暗示引发行为,行为带来奖赏,奖赏反馈暗示,下一次暗示再次触发。暗示是线索是触发器,行为是习惯动作,奖赏是精神满足或物质奖励等。接着沿着回路,来看如何识别出目标习惯的回路要素
【HOW】
1、找寻暗示。参考维度:地点、时间、情绪状态、其他人、紧挨着的动作
2、描述行为。将惯常行为细化到具体步骤
3、明确奖赏。物质奖励,精神渴求等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在不了解这个回路前,我们培养习惯怎么做的?是不是有点一下子说不出来?“就是打卡啊,记着有这件事,有时间就做,下午忙晚上也要记得做,重要的是坚持!”唉,又是坚持,全靠意志力来支撑。死磕!咬紧牙闭上眼打乱拳(动作)打着打着意志力消耗殆尽,三分钟热度消失。一种五大三粗的莽夫进门找不到钥匙却硬要撞个墙洞的即视感。不懂套路,抓不到七寸,结果注定失败。但对自我要求严格的人来说,结果失败就完了吗?没有,死磕自己不成挫败感,自我怀疑,焦躁焦虑,要求高又不及预期很容易抑郁。
为了更好理解,我举一个【实际例子】。【反例】17年底冥想有一段时间挺火,作为“上进青年”也加入冥想大军,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做打卡发朋友圈,坚持了八九天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偷偷删掉朋友圈过往打卡信息。【反思】现在想想,当时就是靠一股子冲劲,完全不懂章法,冲劲没了也就停了。【反例变正例】18年9月初老板安排我两个关键任务限期完成,压力特别大很焦躁,晚上做梦像放电影似的。我又开始做冥想训练一直到现在,暗含了这个回路:
1、探寻暗示:5点正常下班时
2、描述行为:到小会议室做冥想,关注一呼一吸
3、明确奖励:渴求是缓解紧张,奖励是精神放松以及良好的睡眠
【预防异议】
你可能会说Jack听着有道理,但识别出回路要素就能建立习惯啦?感觉有点虚啊?
像我刚才提到的,描述回路很简单,但识别出要素含义做起来却并一定轻松。暗示、奖赏都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反复进行,找到最真实的那一个。需要刻意为之,知之然后为之。了解机制识别要素,不会令习惯马上产生,但会让你有的放矢,更容易改变行为模式。
【A1激活经验】
提问设计:工作生活学习中想要培养过很多习惯,比如列计划、定时整理、早睡早起、晨读等等,可结果呢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请大家回想一个培养失败的习惯,稍后请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张庆:早起,本来打算早起,然后运动、冲澡、吃饭,因为“自然环境”原因(学习者幽默,天冷)再捂五分钟吧然后再捂会,结果就失败了。
【A1+催化应用】
提问设计:大家想象,我们现在在一个大的时光穿梭机里,回到了那个失败的习惯面前,对它进行一个扫描。请大家根据今天的三个步骤提示,识别出目标习惯的三个要素。
【学习者案例记录】
程序员:早起(早起看书)。
找寻暗示:睁开眼对自我成长的要求(情绪状态)
描述行为:早起来看了书
明确奖赏:自己感到有收获(成就感)
【反馈】
在过程中对程序员的分享积极互动,对程序员的奖赏部分进行追问,引导确认奖赏的内容;
复述程序员分享的关键内容:大家感受到了吗?整个回路是怎么样,早起的习惯,睁开眼对自我成长的要求触发我起来看书然后能收获成就感。
带头鼓掌,双手大拇指点赞。
【片段串联】
刚才大家对习惯回路进行了很好的链接和应用,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片段【学习目标2】在学会习惯运行原理、识别回路要素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习惯回路,替换惯常行为,来改变旧习惯。显然这两个片段是一种递进关系。请大家用2分钟来阅读原文。
然而,当他试图戒烟时,意志力却似乎完全溃散了。他阅读了一些自助类书籍,尝试根除所有的不良习惯,他在墙上贴着自勉的口号,花更多的精力锻炼,并写下了自己的目标。他曾连续两周没有接触尼古丁,但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开始重新吸烟了。我问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无法坚持自己的决心。
埃里克:我想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在尝试戒烟时,只是远远躲开,而不是用一个新习惯来代替吸烟。我总是奋力鞭策自己,所以我就想,你知道的,想尝试一下子就达到完美的生活状态。有时候,我确实能保持几天但这样对我来说太累。
问题: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
埃里克:我认为问题在于我想要一次性摆脱所有坏习惯。我会告诉我的学员要改变饮食和锻炼的习惯,就要早点儿起床,让这一切都同时进行。这就是我学习到的理念:你需要追上生活的速度。而我也认为,我可以做相同的事情。但我后来意识到,我需要每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情。抽烟是我的核心习惯。如果想要戒烟,我就必须像科学家一样处理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实验,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放弃香烟。我甚至在镜子上贴了一张小便条:“专注于改变你的核心习惯”。就是这样。
问题:你做了什么实验?
埃里克:我开始探索自己—找出我会在什么时候想吸烟,然后我发现我的暗示是:我想要一种清醒感。而吸烟是我放松的模式。所以开始,我尝试用跑步来代替吸烟。我热爱跑步,所以在我想吸烟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去跑步,慢跑的快感就能取代尼古丁带来的快感。
但这只在短期内有用,后来就失去了效果。然后,我开始蒸桑拿,我想这样能让我放松,而且因为我能早起,蒸过桑拿后会感觉非常轻松,所以一度以为这种做法很棒。可惜,一天蒸几回桑拿是不可能的。然后有一天,我决定冥想。那天,我泡了一杯茶,并从卧室里找出冥想音乐录音带播放起来,之后尝试冥想了一两分钟。即便只是静坐几分钟,也能令我感到一种满足感。之后,每天我能持续冥想的时间越来越长。冥想的好处在于,一旦你训练自己的大脑开始做这件事,一旦你开始沉思,你就可以随时进行。如果你在排队等候或突然感到紧张时(我这时一般想要抽烟),你不妨闭上双眼,花点儿时间调整呼吸,就会冷静下来了。
【WHAT】
我们看到埃里克想要靠意志力来强行戒烟失败,然后进行了新的试验,最终成功。这个试验结合了片段一中的内容。抽烟的回路要素是什么?暗示是清醒感(这是五个维度中的情绪感受),奖赏是放松下来。有没有发现在戒烟的整个过程,这两个要素都没有变化,在变的是行为,由抽烟到桑拿到冥想,通过“两个保留一个替换”逐步改变了抽烟的坏习惯,这正是书中改变旧习惯的黄金法则:利用大脑里已经存在的习惯回路,留住原有的暗示和奖赏,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
【HOW】
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原文中的步骤不是特别清晰,结合前后文我细化了步骤:(可视化)
1、 分析习惯回路,识别要素内容
1) 探寻暗示:按照五个维度记录下习惯行为发生的情况,重复多次,发现共同点。a什么时间;b什么地点;c什么情绪状态;d他人有何影响?e发生前紧挨着的连贯动作是什么
2) 描述行为:描述具体的行为动作
3) 明确奖赏:写下习惯行为带来的满足,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渴求。
2、 保留暗示奖赏,插入替换行为。不一定一次就能确认适合的替换行为,多进行尝试。
3、 确认最终回路,建立执行意图。
1) 描述新回路:暗示是XX,惯常行为是XX,奖赏是XX
2) 执行意图采用句式“如果XX暗示发生,我就做XX事情”
【意译原文案例】
为了更好理解原文内容,我来举一个工作上的案例。去年8月份带教一名应届生他的时间管理特别差,不过后来成长为小小的时间管理达人。当时我发现他的问题,就送了一套时间管理的书籍,读完感觉像吃了“大力丸”找到我说jack从明天起我就要做时间管理达人。在接下来的几天严格要求自己,桌上、电脑上贴着振奋人心的励志语录,很充实也有效率。但神经也处在紧绷状态然后像拉紧的橡皮筋“啪”断掉了。焉了,我就问他原因。
他说:一开始很兴奋,热情很高,想一下子就成为时间管理达人,但到后面就扛不住了。
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他说:在时间管理上存在几个不好的习惯:无效行为多比如刷网页;拖延症,交差时间长就会拖着不做;效率低,容易分心。想要改的习惯太多,一个锅盖三个锅很累。我就建议他聚焦于一个坏习惯——刷网页新闻。
后面我就问他怎样调整过来的?
他说:开始探索自己,通过维度的记录发现最核心暗示是:上班打卡后没紧急事情处理。而刷网页新闻能够带来一种奖赏:消磨下时间让自己有事情做。开始用整理办公桌面带替代刷网页,但一两天后桌面也没什么可整理的了,持续性很差。就尝试用和同事沟通事情来进行替换,但这种沟通很容易造成一早闲聊的不良影响。然后发现了列待办清单,将大脑里的大小事情呈现出来。好处就是既有事情做又非常有意义。慢慢的,就改掉了一上班就刷网页新闻的坏习惯。利用这个方法慢慢的逐个击破,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回应与反馈】
主动询问学习者是否有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1)蒋老师:找寻暗示,最好是一个明确的东西吗?你刚才提到暗示的5个要素,是其中之一还是可以是连贯动作?不能很明确的进行描述。
回答:很好的问题,暗示很难一下子明确下来,需要不停的探索,连贯动作一样可以是暗示,只要能触发自己的行为。然后鼓励大家一起就话题讨论,学习者张成也做了回答。
2)peri:生物钟是不是一个暗示,就早上脑子醒了,但身体起不来,一个闹钟不够三个闹钟还是不行,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回答:暗示很明确,生物钟是一个很好的暗示。但个人觉着你的问题出在奖赏上,peri10万元给你起不起?(夸张动作)学习者纷纷赞同
当提出问题,先进行追问确认,然后链接原文知识,予以简短解答(视现场情况组织其他伙伴讨论)
【A3场景催化】
小明喜欢临睡前躺在床上玩手机,有时候是刷微博,有时候看小视频等。之前他很享受卸下一身的疲惫,放空取悦一下自己的这种感觉。但是,因为刷微博、看小视频总是不自觉的玩过了时间,导致睡的很晚,严重影响了第二天上班的精神状态。为此他下定决心改变现状,强迫自己将手机放在卧室外面。没想到,躺在床上却莫名烦躁,辗转反侧,还失眠了真是苦恼不已。
请大家根据Jack细化的行动步骤,给小明一个解决方案。
方案中请体现出我们按照细化步骤一步步形成方案的过程,方便小明理解。
【回应与反馈】对解决方案进行简短重述,真诚赞美分享内容,并号召鼓掌
【学习者案例记录】学习者yamy
1、先对他的行为进行分析(分析习惯回路识别要素内容)
探寻暗示:回家累想放松
描述行为:玩手机刷微博看视频
明确奖赏:放松取悦了自己
2、找行为替代玩手机刷微博的行为(保留暗示奖赏替换惯常行为)
小明的暗示和奖赏是没有错的,保留。用跑步的方式(哈哈,其他学习者:疲惫了还跑马拉松)。借机调侃,其他学习者给出听音乐、冥想等,此处引导:我们的重点是给小明一个操作路径(学习步骤),具体行为可以让他自己去试,我们不纠结。
3、形成最终的回路:疲惫想放松(暗示)触发去跑步(冥想、听音乐)(惯常行为)带来放松取悦感。执行意图就是:如果小明感到疲惫想放松了就去跑步(确认最终回路,建立执行意图)。
现场很欢乐,再次引导大家关注路径,小明不接受没关系,但他知道了方法。
号召学习者给予热烈掌声。
【A2催化应用】
【具体场景】
接下来啊请大家跟着我设想一下,新年伊始你在给自己定19年的目标,其中有一项是你要改掉一个坏习惯。这个坏习惯会是什么?请大家独立思考2分钟,给自己一个改变这个坏习惯的行动计划方案,然后再进行小组内讨论分享,相互补充。
【学习者案例记录】学习者蒋老师
坏习惯:7点醒来继续睡懒觉
分析回路要素:暗示是精神状态更好(其他学习者补充:上班时间还来得及)、惯常行为:继续睡会,奖赏:很舒服
确认回路:(上班时间还来得及)(暗示)触发读书打卡带来充实感(让自己更舒服)。
形成行动计划:早晨7点醒来看上班时间还来得及(通勤时间基本固定)那么我就读会书然后进行打卡记录。
此处学习者对睡懒觉的具体暗示还没想特别清楚,引导课后多做记录和尝试,知道方法是我们今天最大的收获。
【结语】
接下来我稍微做个总结,今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的学习,了解了习惯的运作原理,识别出习惯运作的构成要素,以此为基础,学会改变旧习惯的方式方法。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改变习惯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完全结束的过程,可能不会很快也不会很容易,但只要付出时间和努力,掌握原理,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可以改变。期待大家在新的一年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