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拖延心理学》 所属活动: 如何学会避免拖延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避免拖延 学习目标: 在遇到他人拖延某事时,用弹性策略的方式与对方友好沟通

开场:

           大家好,我叫绚绚,我的三个标签是项目管理工程师、拆书家和阅读爱好者。为了方便稍后的拆书过程中的分享交流,先为大家分组(每组3~4人)。
今天我给大家拆解一本与拖延相关的书——《拖延心理学》。

(事件)大家知道,每年的部门经费是要在年底前报销的,我们部门有一个党支部书记,人不错,但有点拖延,从去年八月就说要把党支部的经费报下来,结果到十二月还没报下来,作为朋友,我急得一直催他报销。

(提问)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当身边的人拖延时,你控制不住的想唠叨、催促他?
(影响)如果他每次拖延,你都唠叨他,会产生什么后果?(可能觉得你烦,或者觉得小题大做,你的本意是为他好,却反而让他觉得你在逼迫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控制权,他可能更不愿意行动,不仅事情做不好,你们的关系也会变得糟糕)
(解决)如何和身边拖延的人共处?这本书的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提出了比唠叨更好的方式,教你用弹性策略的方式,摆脱别人拖延的影响,今天我会带来两个片段,教大家在遇到他人拖延某事时,用弹性策略的方式与对方友好沟通;在自己即将开始某事时,用设定最小目标的方式避免拖延。给大家2min的时间先阅读一下拆页1,阅读完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对自己的策略保持弹性。这样的事情太经常发生了:当一个策略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人们会固执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同样的事。相反,如果你尝试做一些跟先前完全不同的事,效果可能更好。卡罗尔尝试了很多办法想让吉米不再拖延做家庭作业。有时候她会唠叨说:“不要忘了周五的科学考试。”“你应该早点开始做论文,免得来不及。”吉米通常会报以闷闷不乐,或者假装没听见。当唠叨不起作用,卡罗尔就试图贿赂他:“如果你坚持一个月每天做一小时作业,我会给你买一个 iPhone。”还是没有用。接着,卡罗尔企图用愧疚感触动他:“我跟你父亲为你做了这么多事情,你就不能把你的家庭作业按时完成?”依然不奏效。最后卡罗尔开始威胁他:“你总得学会怎样约束自己,如果你不会做基本的数学运算,你将来怎样过日子?”
卡罗尔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不同的策略其实都来自于同一个基本思路,无论是通过唠叨、威胁,还是贿赂,她在逼迫吉米采取行动,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以说服吉米做回家作业作为目标——结果除了造成冲突和怨恨,她一无所获。吉米不是愤愤不平,就是阴沉着脸退缩在旁,卡罗尔感觉自己正在失去儿子。
在失望之余,卡罗尔尝试了一些新办法,她决定停止逼迫吉米去学习,她没有再给他施加压力让他做功课,而是对他说:“学会为自己做决定是你成长的一部分。你必须自己知道学业对你有多重要,以及你要如何处理它。我想要我们的关系变得轻松愉快,而不是我不停地唠叨你的家庭作业。”因此,卡罗尔不再提到回家作业的问题,即便它最坏的事情成了现实,吉米从不自觉打开课本,卡罗尔还是对自己发誓说,她会三缄其口,绝口不提作业的事,而把关注点放在分享彼此的良性经验上。
这一新的立场跟以前大为不同。通过采取这一立场,卡罗尔走出了痛苦挣扎,开始让吉米过他自己的生活。她如释重负地发现,自从她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她跟吉米的关系变得更为友好了。而吉米,渐渐开始依靠自己做作业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没有挣扎,但是他正在自己想办法,更为重要的是,卡罗尔感觉自己终于开始赢回了儿子的心。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有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控场。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涵盖了三级讲解引导的技巧:1)给出清晰的how2)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等。
拆书家进行简短互动,并能精确控场。
what
拆页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母亲唠叨、威逼利诱让拖延的孩子写作业,非但没起效果,还影响了两人的关系。最后通过对策略保持弹性,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走出这个困境)
要理解弹性策略,我们看一下没有弹性的策略是什么样的。

母亲一直关注儿子的作业完成情况,这个有没有弹性?没有,因为目标单一。

母亲催促儿子每天写作业,这个有没有弹性?没有,因为代替儿子做了决定。

母亲看不惯儿子拖延写作业,这个有没有弹性?没有,因为过分关注了拖延本身。

后来她的弹性策略是什么样的呢?拆页加粗的部分是她的做法,里面包含了弹性策略的三个要点:

1让目标有弹性:不单是儿子按时完成作业,还关注母子关系。

2让实现目标的过程有弹性:什么时候写作业以及不能完成作业的后果都由儿子独立负责,不帮儿子做决定。

3让关注点有弹性:不过分关注拖延本身,侧重分享良性经验。
比如说,我和小弟同时办了健身房的卡,多交了一年的费用参与“0元健身”计划,如果能在一年内打卡168次,钱就全额返还。我很积极的跑健身房,但小弟总是拖延不去,我很是替他着急,但唠叨威逼利诱都没有用,有一次还被他吼了,两人关系变得很僵。

后来,学习了拆页,我改变了沟通策略。

1.让目标有弹性,我的目标不再是为了省钱,而是更关注姐弟能够有爱相处,偶尔还可以一起健身。我跟他说,“我约你一起去健身房是希望能改善我们的关系,有个伴相互鼓励。”

2.让实现目标的过程有弹性,把选择权交给小弟。我跟他说,办卡是你自己的选择,不去的后果你也知道。你的时间自己安排。

3.让关注点有弹性,我不再关注他不去健身这件事,而是更多分享我在健身房的收获,给他良性经验。如下班后直接过去可以节省时间,吃饭前运动对身体比较好等。

慢慢的,我们的关系得到改善,他也会主动跟我说他什么时候去健身了。

【适用边界】
我们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也没办法替别人做选择,但我们可以帮忙做一些分析,也可以通过行动影响他人。
此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所以只适用于身边比较亲近的人。

学习者提问:别人拖延,我不管他就好了,需要这么麻烦吗?

拆书家提问:那我想请问一下这位小伙伴,如果你拖延时候,你亲近的人不管你,你是什么感觉?

学习者回应:可能会有被放弃的感觉,不开心、说不定还会自暴自弃。

拆书家提问:那你希望对方怎么对待你呢?

学习者回应:希望他能关注我。我懂了,弹性策略可以使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关心。

好的,谢谢这位小伙伴的回复,大家看到没有,采取弹性策略和无视对方最大的差别在于,对方的感受不同,你的关心可能会成为他改变的动力之一。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知识在脑海中应用一遍,相当于实际演练了一遍。接下来请大家编写一个小剧本,要求运用拆页中的方法以对话的形式体现出来,未来的某天,你身边有某个亲近的人很拖延,可能是你的家人或者某个要好的朋友,你会与他开展一场什么样的对话呢。场景不限,给大家4min写在纸上,只记关键字。过会我们请人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

时间在明天。地点在我家楼下的烤串店里。人物是我的一个合作伙伴。

背景:现在年底了,很多客户欠我们的钱到期了,他迟迟不去收回来,要我去催他。对话如下:

莫:小王,我不是逼你去催款,但公司要正常运转的话,款项必须按时到,我也不希望,因为我催你给客户打电话,而影响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让目标有弹性)

伙伴:莫哥,你说得对,是这个理。

莫:什么时间去催款,怎么催款,你来决定,我只要结果:每个月的办公室租金、工资等能按时支付就好。(让实现目标的过程有弹性。)

伙伴:我明白。

莫:我可以跟你分享我的一个经验,以前遇到类似的事情,比如打个电话能解决的,我会马上打电话。作为领导力的一部分,关键对话很重要。(让关注点有弹性)

伙伴:哎,莫哥,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这事我是避不开的,吃完这顿饭我就给客户打电话。


拆书家回应:好的,谢谢莫念的精彩分享,莫念很好的演示了如何通过弹性策略帮助合作伙伴展开行动,看到大家已经能把弹性策略运用到生活中了,非常棒!

刚才我们讲到了当身边有人很拖延时,应该给他们留出选择的余地,那如果这个人拖延的人是我们,怎么办?如何避免拖延做一件事情?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拆页2。在学习之前先给大家做个自测题。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技能点:1min,量表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一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拆书家设计提问(逐字稿):在学习之前,先请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短的测试,帮助大家后面更好的学习。
以下有五道题,能够测试大家在开始一个新目标的拖延情况,请按照1~6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题中的每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

1对于一个新目标,我预估的时间永远比实际完成时间长

              
2
制定大目标前,我会评估自己的实际精力

              
3
、我会根据大目标来安排每天的待办任务

              
4
我会把大目标分解成可以做的小目标

              
5
、我会关注小目标的完成情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时间要求:1min
看到很多小伙伴已经做完自测题了,我想请问一下,有没有分数在25分以上的小伙伴。(有一个)
那有没有8分以下的,(有两个)
这个自测题主要是测试大家在开始一个新目标的拖延程度,25分以上,说明你能合理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不会把任务拖到Deadline.

分数在8分以下,,说明在你会因为高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导致拖延。

我看到有一位小伙伴25分以上,我们来请张聪分享下,就是你得6分的那项,你是如何做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习者分享:我本身是做销售的,所以我在定下一个销售额大目标的时候,会把它分解成每天的任务,比如今天要拜访三位客户等。也就是会根据大目标来安排每天的待办任务。
拆书家回应:所以你在为销售目标努力时是不会拖延的对吗?

学习者回应:是的。

拆书家总结:好的,请把掌声给到张聪。张聪在开始一个大目标前,会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从小目标开始就不会拖延。

可能有小伙伴会疑惑,如果我不知道怎么分解目标,是不是就避免不了拖延呢,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阅读接下来的拆页,给大家30s的阅读时间。



片段三
R 原文片段

最小目标。拖延者常常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因为他们想问题的时候往往过于理想化,好像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无限的。为了设立一个更为现实的目标,我们请拖延者设想一个最小的目标。你可以设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既非常小,又可以给你带来进步感和成就感?一个更大目标中是否存在某个部分可以作为你一段有限时间内的一个工作方向?例如,你设想的目标是重新装修你的房子,但是一个最小目标或许是更换你的沙发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涵盖了三级讲解引导的技巧:1)给出清晰的how2)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等。
拆书家进行简短互动,并能精确控场。
what

拆页中讲到,拖延者常常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因为他们想问题的时候往往过于理想化,好像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无限的。

在这里,我想请问大家,你们2018年初定下的目标完成了吗?

有多少完成的小伙伴,举个手示意我一下,(停一下)看来数量不是很多呀。

那我再问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是因为目标太大不知从何下手才完不成的?

这次的人数有点多啊~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拆页中提到了“最小目标”。 最小目标是更为现实的目标。很多人会把最小目标和每日目标混淆。我们来对比这两个概念。

比如说,完成每日的日常工作是最小目标还是每日目标?每日目标,因为我们的日常工作可以是没有联系的,如老板让你打印资料给他等,而最小目标是从大目标中切分出来的。

比如说,你想要装修房子,然后打算先攒钱,每天省下50块饭钱,这是最小目标还是每日目标?每日目标,因为没有即时反馈,且完成时间间隔较长,最小目标要求是马上可以做且有即时反馈的事情。且一般不超过25分钟。

how

我们再来总结下如何通设立最小目标。

1.  选定一个大目标。

2.  找到马上可以做而且有即时反馈的事情,一般不超过25分钟。

比如说我想学化妆,以前一直没有行动,因为目标太大,我的行为无法匹配目标。上个月,运用这个方法我踏出了第一步,学化妆是我的大目标,对我来说,马上可以做且有即时反馈的事情,是学会修眉,这个跟着教学视频可以在25分钟内完成。现在我还不会化妆,但已经会修眉了,是不是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呢?

why

相对长期的事情由于难度大,挑战高,又不能很快搞定得到最终结果,你就会倾向拖延。

而如果你把大目标想象成一块蛋糕,即使它像房子那么大,你找个合适的位置,一口一口吃,也总有吃完的一天。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只适用于因目标太大不知从何下手导致的拖延。
学习者提问: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以装修为目的省下来的每日五十块钱饭钱不是最小目标?
拆书家提问:可以说一下你的主要疑惑点在哪里吗?
学习者回答:我的疑惑点在于,我觉得攒50块钱饭钱可以是我的最小目标,因为攒了我就觉得自己离装修又近了一步。
拆书家提问:攒50块钱饭钱也是很小的一个行为,也与大目标相关联,这个没有争议,争议点在反馈这里,你的问题是在于不知道什么是即时反馈吗?

学习者回答:没错,这里我不理解。

拆书家提问:其他学习者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吗?

其他学习者:嗯嗯。(超过半数的学习者表示也有这方面的困惑)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技能点:在未包含how拆页的【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拆书家设计提问(逐字稿):好的,看到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我们来做一个微行动学习,微行动学习是我们通过共同讨论的方式得出一个对大家都有帮助的结论。

接下来的的环节,我们会以现场讨论为主,每3个人一个小组,每组选择一名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成果,并提炼2个点后展示。现在,我们讨论一下,是么是即时反馈?讨论时间3min,请开始讨论。

学习者案例记录:(技能点: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好的,时间到。从这边小组开始分享,   请分享:

1、结果呈现

2、看得到的关联

3、情感上的反馈
合并同类项后,得出这三个结论,在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即时反馈是有一个矩阵的。

内在

可视

内在

不可视

外在

可视

外在

不可视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前面讨论出的三个结论有重合,根据这个图再来整理一下我们的结论,应该是:

1.内在可视的部分,如开心、喜悦等,也就是刚才说的情感上的反馈。

2.内在不可视的部分,如恍然大悟、解决问题、成就感等。这点是刚才你们没有讨论到的。

3.外在可视的部分,如物质奖励、明确的结果、关联等。

4.外在不可视的部分,如待定的结果。

你们觉得其中哪一点是最重要但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在不可视部分)

好的,大家的回答很统一,那我们再来讨论下,内在不可视部分即时反馈重要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请每个小组先讨论3分钟,提炼最重要的两个点后展示。
这次我们从另一边开始:

1.能激励自己

2.有指引性

3.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合并同类项后,得出这三个原因,第一条,能够激励自己,心理学上关于激励的解释是激发的动机,使人做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第二条有指引性,能够使你知道怎么做下一步,有方向感,第三条,体现自己的价值,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可以使我们发自真心的感到快乐。这三条我们再总结下,可以提炼为一条:“使自己产生前进的动力,并清楚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大家认可吗?

好的,大家都认可这一点,那我们再来讨论下,如何使最小目标产生即时反馈?

这次从这一边开始:

1.列出步骤,量化产生成就感

2.立flag,完成后产生满足感

3.奖惩机制

合并同类项后,得出这三步,我们先来看第一步,还记得拆页二中讲到的吗?最小目标是与大目标相关,马上可以做的,所以不需要一开始就列出全部步骤,这一步可以改为,找到一个最小目标。大家认可吗?看到大家都点头了,再来看第二点,立flag,完成后产生满足感,也就是前面讨论到的自我实现的价值,这个跟第三点的奖惩机制类似,都是设置反馈,也就是同时设置内在和外在的即时反馈,使刺激最大化。最后总结如下:

1.找到一个马上可以做,且25分钟内可以完成的最小目标。

2.请朋友作见证,如在朋友圈立flag

3.为这个目标设置一个奖励或者惩罚,如完成后吃大餐、奖励自己一件礼品或者完不成给朋友发红包等

通过这三步,可以强化自己行动的动力,   让自己离目标更近一步,在这里对第三点做一个补充,这里设置的奖品不能是使你远离目标的,如你的目标是减肥,但运动完却奖励自己吃大餐等。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三个步骤:

1.找到一个马上可以做,且25分钟内可以完成的最小目标。

2.请朋友做见证。

3.为目标设置奖励或者惩罚。

这三步都不难,是我们马上可以做的,如果有小伙伴还觉得第一步实施起来困难的,可以求助于网络,通过其他小伙伴的经验贴,可以很快找到这个最小目标。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时间要求:1分钟
(技能点:【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要做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我们今天讲的是一个很实用的知识点,你身边一定有朋友也是需要用到这个知识点的,你现在能不能想到某个人,写下ta的名字,写下你想跟ta分享的时间,再写下你会怎么跟ta分享,给大家30秒钟的时间,思考一下,等下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老彭:今天学到了很多,我想在明天晚上跟老婆散步时,同她分享这个知识点,我会问她19年有什么想完成的大目标,她打算怎么做,陪她一起找一个可以马上完成的最小目标,完成后我会给她一份惊喜。


结语:

好的,谢谢彭大哥,今晚的拆书已经接近了尾声,我们学习了以弹性策略的方式和拖延的人友好沟通,并学会通过设立最小目标的方式避免自己的拖延,同时,大家还做了一场微行动学习,解决了自己关于即时反馈的疑惑,知道了如何为最小目标增加反馈机制,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点更多的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我的拆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