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邯郸回车巷筹备分舵NO.16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建立知识体系三种方法 学习目标: 1-1过级

开场:

心怀灿烂,终有阳光。大家好,我是灿阳。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用三个便签来介绍一下自己。

爱读书:小时候我家有很多书,受我爸影响,我从认识字的时候就爱看书。这个习惯一直养到了今天,所以我很感谢我爸。

射手座:我是典型的射手座,热爱自由,喜欢挑战,爱玩,不喜欢一成不变、沉闷的生活,所以没事总想折腾一下,喜欢玩的小伙伴以后可以一起搭伴儿玩。

终身学习者:我微信上的签名是终身学习,向死而生。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一直以来的理念。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有趣的事情值得去学习,我想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都不够。 

作为拆书帮新晋会员,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拆书和拆书帮的理解,敬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很多人在刚听到“拆书”时,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什么是“拆书”?是要把书五马分尸吗?答案当然不是。

    拆书,是一种以成人学习为对象的学习方法论。它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到的知识跟学习者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使其反思之后,再将之具体运用到今后的规划中去。

    拆书法有两种运用场景。一种是个人学习场景。它使用的是便签学习法,它能在我们阅读一本致用类图书的时候,给我们一种培训课程的效果。另一种是组织学习场景。由拆书家带领整个组织一起进行RIA现场学习。拆书家事先会将一本书拆解、整理成培训课程,然后在现场运用RIA便签法来引导和促进大家将知识拆为己用。在这里,一位拆书家就相当于一个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具体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比如我们邯郸回车巷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的组织也是一种青年自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这个小案例基本能够说明搭建知识体系框架的3种思路。

    一是从问题出发。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去追问反思,去咨询请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间题。梳理、总结重复出现的问题,分析其本质,确定其前因后果,在讨论中明确其适用边界,在追问中规划行动目标和具体做法。  

    从问题出发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更容易地对不同信息、能力进行赋值。换句话说,能明确对自已最重要的信息。明确书中哪些信息点最重要,与明确哪些信息对我最有价值是完全不同的能力。明确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后,可以很快地在A1和A2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校正。

    二是从点到网。针对同事的经验之谈、部门总结的实战技巧网上看到的短文贴士、翻书得到的名言警句…进行分析和整理写出一些便签,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榫卯合缝的对接信息。

    碎片化学习本不是问题的根源,只是大部分人的碎片无法拼接。而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将碎片搭成高楼,拼出全貌。

    三是从网到点。精心挑选特定领域的一本书,认真梳理这本书的框架体系。慢慢地,把根据书本整理出的便签填充到框架的不同位置,把其他书的知识或各种来源的信息也填充到这个框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填充进去。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框架的有些部分仍然空着,那意味着这部分体系与你无关。你还会发现有些知识点放不安稳,那么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知识点本身的适用边界还不够清晰,二是你借来的这个框架需要升级了。在升级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调整、统筹,组织这些点的关联、因果、分类、边界。这个过程也是形成个人知识体系的过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段话讲的是如何构建知识体系,这里提供了三种思路,分别可以帮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构建知识体系,当然,也可以同时用到三种方法。

Why:

很多人在读书过程中都会反映一个问题,就是读过之后很容易忘记,读书的效率低,记忆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因为我们只是在随心所欲的阅读,并没有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像很多人一直在批判碎片化阅读,其实如果方法不对的话,读整本书也像是碎片化阅读,因为没有建立起知识体系,只是收获了碎片知识,而如果方法正确的话,表面上的碎片化阅读也能成为构建知识体系的砖瓦。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目的,构建知识体系能够让我们很快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能够让我们成长的更快,读书效率更高。

How:

这里有三种构建知识体系的思路。

一、解决问题

    从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着手,有了问题去找答案,而找答案的过程就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这就像古时一个不会武功的人,遇到一个会武功的仇人,如果想打败这个仇人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先是剖析仇人的武功路数,再分析需要学会什么武功、什么招式才能打败他。等真正能够打败这个仇人的时候,他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武功套路。

二、聚沙成塔

    当我们想构建某一领域知识体系的时候,可以通过问专家、搜帖子、看文章、听微课等方式将每次学到的不同内容做成RIA便签,便签写多了之后进行分析整理,慢慢就会构建成知识体系。这就像一个不懂武功的人想学武功,东学一招,西学一招,等他把学到的招式练熟练精,再加以思考改进时,慢慢就会有了自己的一套武功套路。

三、拆整重建

    找到你想构建的这一领域最经典或者你认为最好的一本书,先梳理出它的架构并写下来。然后根据书的内容写出便签放到相应的架构中。再找出这一领域内别的书籍,根据内容写便签,添加到之前写好的构架中。如果有空构架的话可以及时调整,总之就是要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Where:

构建知识体系适用于致用类图书,而不适用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类书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故事:去年年中,我对学习方法突然感兴趣了,想知道自己虽然学习了那么多年,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学习这回事。于是着手学习。我买了好几本关于这方面的书,比如《好好学习》、《如何高效学习》、《学习之道》等,通过对这几本书的学习大概明白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内心是毫无系统的。

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对照以上的方法比较一下。

一、解决问题。因为我一直在不断的学习新东西,所以很想学习一下应该如何学习才能更快、更好。这个是从问题出发的。但是我在学的过程中,没有抓住本质,也没有规划目标和行动。只是找到了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

二、聚沙成塔。我现在应该还是个聚沙成塔的过程,但是由于没有写便签,没有及时应用到生活中,所以构成塔是很难的一件事,更可能的是聚沙成沙堆的过程。

三、拆整重建。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只是对某些有感触的点会写读书笔记,但是从来没有做到过将整本书拆解开来。那么今后我该如何来用这三种思路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A2

目标:

我给自己定了这样的目标:201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用以上方法构建目标管理法的知识体系。

行动:

一、解决问题。我的问题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目标管理法体系。定目标是我经常需要做的事情,如何让目标制定的比较好,能够让行动更加落地是我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离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定的差距。要通过不断的寻找方法才能找到答案。

二、聚沙成塔。参加线上训练营的时候我做了好几个这样的便签,我准备把所有的便签整理出来,然后找关于目标管理法的书籍继续做便签,等到做够五十个便签的时候,进行整理。把里面所有提到的方法找出共同点,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形成属于自己的目标管理体系。

三、拆整重建。找出一本讲目标管理法的经典书籍,然后取出它的框架,把书里的内容做便签填到框架内,然后再找别的书继续写便签,把内容再次填到之前的框架内。写够50个便签算完成任务。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对于我来说,主要以第三种方法为主,先把一本经典书的框架写出来,然后把书里的内容做便签放到框架内,把之前训练营里写过的标签也分门别类放到里面,总共写够50个便签,整理构建成自己的目标管理法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