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龙卷风,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拆书训练!
为了便于拆书活动的开展,我将参加的小伙伴编为一组,待会讨论发言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今天拆页的主题是:防范滥用专家意见,作出符合逻辑的判断,选自《简单的逻辑学》P137-138。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各位能够正确面对专家意见,有明确的自我判断,避免盲从专家。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
【F】这本《简单的逻辑学》作者是D·Q·麦克伦尼,是美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教授,他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
【A】《简单的逻辑学》是国内最畅销的逻辑学科普入门书,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与其它逻辑书籍相比,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现实指南。它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讲起,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以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带领读者进入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B1】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在与他人谈话中自己强调结论而没有充分的理由支撑,让人觉得不可信?这种情况你很有可能遗漏了论证的必要环节,变成了空洞的强调。这本书将帮助你了解论证的要素,帮助你躲开论证不可靠的陷阱,让你的推断和结果更可信。
【B2】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与同事或朋友就某件事辩论时,你情绪一上来就脱离事情本身,利用一些生活中的负面信息来达到击败对方的目的?你很有可能陷入了“对人不对事”的非逻辑思维陷阱中,这本书将教你如何防止这个陷阱的产生,更好地专注于事情讨论。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下原文拆页。
【R-阅读原文】
专家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权威。在论证中,去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但是在向专家请教时,一定要保持警惕。我们来看以下论证:
史密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琼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约翰教授说项目A很好。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项目A。
让我们假设这三个教授都是项目A相关领域内真正的专家,即他们的资质和项目是相关的。可是我们更深入地来想一下,没有任何一个教授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会认为项目A是好的。教授们没有论证。这个项目会接受仅仅是因为他们这么说。
但是,应该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专家的话占据主导地位。上例中的论证远远不能让人信服,因为除了专家的话之外,它什么都没有提供给我们。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专家的话,那么本质上就是:“不要问任何问题,按照我们的话去做。”
专家的主要意见,要结合他秉持这种意见的理由,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到的才不仅仅是他的意见。
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专家。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无须强调,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域内作出的主张,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显而易见的观点仍要被提及,是因为很多时候它会被忽略。一个仅仅因为音乐成就而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就经济或是全球变暖问题所提的观点没有权威力量。
好,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解析下。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怎么样防范滥用专家意见,防范滥用专家意见关键是检验专家意见是怎么论证得到的,也就是对专家意见的本身论证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进行判断,而不是专家的身份和说了什么,避免专家的话语不明不白地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我们的思想。
【WHY】通常专家是某个领域内的高手、引领者、权威,其意见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进行论证、判断对错,作用很大,因此权威专家一出现,大家就出现依赖症和盲从症,放缓甚至停止了思考,从潜意识里认为专家的话是对的,是权威,理所当然地将专家的论证结果当做可以信服的结果,直接使用,甚至盲目信从跟风,丧失自己的判断能力,最终出现失误,发现专家所说并不一定靠谱。
【HOW】防范滥用专家意见,判断专家的意见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从验明正身、论证检视两个方面进行判断,具体为:
一是验明正身。
判断是否是真的专家,首先要谨防“砖家”。判断其是否是空有名头,是否是假专家,判断其是否学有所成,精于、专于哪个领域。
判断是否跨界。判断其发表意见、帮助我们的事情是否在其本身研究和精于的范围和领域内,在自身领域内,则可增加其可信度,跨界了则要小心谨慎。
二是论证检视。
判断意见是否合理。不但要充分考虑专家主要的意见是否合理,还要考虑支持其主要意见的理由是否充分合理。
判断论证是否严密。这是判断专家意见是否能使用、可信服的关键。
关注论证的本身,而非专家的身份光环,判断检验专家的意见得出是否经过严密的推论和和验证,有没有逻辑的错误和论证错误。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们判断专家或第三方给出意见和建议的情况,同样也适用你被他人请去提意见和谈观点的场景;即听取专家意见和谨防自己成为“砖家”的场合都使用。
【预防可能的异议】
1. 那大家是不是觉得:只要验明正身、检视论证后,就能相信专家的意见啦?
其实不然,虽然专家知识和经验比较丰富,也有经得起推敲的论证经过,但其也可能夸大或忽略了某些你关注的点,因此其意见并不一定适用你面临的情况,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
2. 也许大家觉得在刚才的拆页中有没有明确的步骤和方法,这种做法合适吗?
其实,大家对此各有各的理解也是正常的。这本书强调的是逻辑论证,这也是我们判断事情的核心和基础,因此我们盯住检视论证这个环节,就能明确专家的意见是否可靠,实用性还是很强的。
【案例意译】
2018年7月中旬,侄女中考后填报高中志愿,面临着在本地县城高中上重点班、到市里面重点高中上英才班(比重点班稍低一个层次)、到所在地省会城市中等高中上普通班的选择,我们多方咨询高中老师、教育部门人员、经常填报志愿的熟悉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非常热心,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建议侄女在老家县城上高中,因为离家近、能进入本地重点班;有的建议侄女到市级高中,虽然上不了重点班但整体教学水平会好一些;有的建议侄女到所在地的省会城市上,虽然上不了重点班,但平台好、整体水平更高,发展潜力大。
我们一筹莫展,感觉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也都没有办法让我们信服。
临近填报志愿最后一天,我们分别详细查询了侄女所在地、市级、省级意向性高中近三年来的高考一本率、升学率,评估了县、市、省三个层级高中的整体水平,并结合侄女的分数和其意见,最终从学习教育资源、提升潜力、个人意愿三方面确定其到所在的省会城市读高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用了拆页中所说的办法,对专家或第三方意见进行了评估。
首先评估了第三方或专家的身份。
我们征求意见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专家,主要是经验丰富者,没有绝对让人信服的权威,其意见存有片面性。
其次是也是最主要的,充分分析了第三方意见和结论有没有严密论证。
其意见虽然有理由、有结论,但多为感性和经验性意见,没有充分的论证过程,自然也无法让我们彻底信服。
最后,我们通过分析比对高考数据、教学整体水平,结合侄女分数和其本人意见,论证后确定了学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听取他人意见模棱两可到自我论证清晰决定的转变,也实现了依赖他人意见到依靠自己论证的转变。
【不按折页做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人们一听到是专家或权威,潜意识中就会觉得其很厉害,信任感依靠感增强,干扰或影响自己的思考判断,忽略了其研究的领域,弱化了对其所说是否有依据的判断,出现不同程度的盲从。
上例中,如果没有用验明正身、论证检视的方法来判断专家的意见,我们就没有办法对其意见进行明确的分析和判断,也没有办法最终确定我们的想法,造成选择困难和困惑。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刚刚学习了可以用验明正身、论证检视的方法来判断专家或第三方的意见。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设想一下,在下面的场景中应用今天所学,该如何去做?
1.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角色:老人(角色A)和子女(角色B)。
老人(角色A)参加一个讲座,讲座上,某公司推销了一种“延年益寿口服液”;现场请服用此口服液的一些老人现身说法,这些70、80岁的老人看起来仿佛才60多岁,神采奕奕,个个说口服液效果棒。老人(角色A)半信半疑。
随后,又有几个权威专家介绍“延年益寿口服液”的功效。一个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会长,说口服液是全国有名大公司生产,质量可靠,获得国际金奖,疗效好,老年保健协会推荐产品,值得购买。一个是中华生命科学院的教授,说经过分析口服液内含舒筋活络有益成分,根据中医“筋长一寸 寿延十年”的理论,有助于延年益寿,值得长期服用;一名老演员给大家介绍了其由怀疑到相信,再到离不开的过程,说口服液是纯中药制剂,无毒无害,效果特别好,值得信赖!老人(角色A)经过这些专家一说,觉得这个口服液一定效果好。
座谈会上发了试用装,还跟公司总部申请了特别的5折优惠,时间一到就恢复原价,希望大家踊跃购买。老人(角色A)当天没有带够钱,没有买成,回来跟子女(角色B)商量,准备购买。
子女(角色B)应用验明正身、论证检视的方法来判断专家或第三方的意见,说服老人(角色A),最终放弃购买。
2.请各组在小组内讨论这个案例,将案例中子女(角色B)与老人(角色A)沟通的场景,运用今天所学来设计一段对话,并把对话写在便签上。
3.讨论结束后,每组要指定人来扮演角色,一会儿到前面来进行现场演练;大家讨论时间为3分钟,现在开始。
(现场讨论)
4.好,大家讨论完了,下面就请小伙伴来分享你们设计的对话,请先介绍自己和所扮演的角色,再展示对话内容。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七月:我扮演老人即角色A;
小飞侠:我扮演子女即角色B;
角色A:小飞侠,我今天参加了一个“延年益寿口服液”的讲座,在绿州大酒店开的,请了好多老人,说是七八十岁的,看起来才六十多,太年轻了!这些人都说这口服液可好了!
角色B:这么厉害!
角色A:他们还请了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会长、中华生命科学院的教授,说这口服液里面有舒筋活络的成分,可以延年益寿;还请了一名演员,说刚开始不相信,吃了后效果可好,中药制剂,离不开了!我看了觉得真好,还打了折,可惜我钱没有带够,不然我也买来喝喝!
角色B:听起来很不错,如果有效的,还真应该买来试试!你把资料给我看看,我查查。
角色A:给你,资料上都有,你好好看看!
角色B:哦,我上网查了一下,这个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以前是搞金融的,这个中华生命科学院的教授网上也查不到,这个老演员倒是经常给药品打广告,介绍药品都说效果好,前几天有个代言的药品消费者起诉虚假宣传的官司还和他有关系。
角色A:这样啊?
角色B:这些人没法证实他们年龄到底是不是七八十岁,他们直接上来就一味说效果好,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服用口服液。我觉得他们所说的话到底可不可信还不好说。
角色A:是啊,我怎么忘了这一茬?
角色B:资料上说的“筋长一寸 寿延十年”是民间的一种说法,现在也没有明确理论和研究支持;这个口服液包含什么成分也没有写明,具体效果也难于判断。
角色A:成分都不明,那还是小心点好!
角色B:我建议啊,我们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口服液的成分,好好看看他有没有什么效果;我们也可以看看其他人服用的效果,如果效果好,我们就买。我相信如果东西好,他们也不会只搞这一次活动。
角色A:经你这么一说,还真是的。看来这些人不一定是专家,说的话也不一定能全信!
角色B:我看你身体也挺好的,一定长命百岁!
角色A、角色B:谢谢大家!
【小结和结束语】
感谢小伙伴的精彩演绎!可以看到,刚才的角色扮演中,子女通过上网查资料来验明正身,从成分不明、理论依据不充分、年龄难于确认等方面进行论证检视,推翻了“专家”所说,让老人明白:专家身份存疑、所说没有支撑,结论不可信。表演和应用非常出色,掌声感谢!
今天我们通过角色的扮演,基本掌握了“应用验明正身、论证检视的方法来判断专家或第三方的意见”的方法,希望各位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好这个办法,正确判断专家意见,谨防被专家意见引偏,也防止自己在给他人提供意见的时候成为“砖家”。
祝大家学习开心,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