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石思思。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企业培训管理者、非正式健身爱好者、旅游爱好者。正式开始前,我们先分组,我们分成二个组来完成今天的学习。
【事件场景】
我想先问一问在场的各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场景:在选择兴趣爱好时,纠结是弹吉他,还是跳爵士舞。或者是在选择工作环境时,纠结是在小城市,还是到大城市。
【提问】
大家是否遇到类似情况呢?
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哪个选择是真正符合你的需求的呢?
哪个选择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呢?
【影响】
当一个选择,对我们的未来产生一定的影响时,如果没有做出一个准确的选择,带来的后果,有可能是错失机会,有可能是终身悔恨。无论是哪种,都不是我们希望的。
【解决】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让选择能更好进行,作者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 中,提出了做选择的方法:设定更高的标准,做出最优的选择。
因此,今天给大家设定一个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之后面对人生中的重大选择时,能够使用设定更高标准四步法,做出最优的选择。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P37-38
在求学的过程中,设定高标准也很重要。很多大一新生来到大学后,从原来要求严苛的高中学习中解放出来,一时间不知道怎么适应大学生活,整天耽于玩乐,荒废了学业。本来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认真地对待学习,可是他们却选择了相反的大学之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在心中设立一个比较高的标准。
特别是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地度过每一天。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效,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能够勇敢地以“985”高效学生中的中档乃至高档水准来要求自己才是更恰当的做法,他也一定会从中受益。
如果心中有了更高的标准,他甚至可以选择“炒掉”自己的学校、专业,打破旧环境的束缚,寻找更高层次的新环境,比如选择做这些事情:
1、选择网络上高水平的在线课程,不选择本校水平稀烂的课程;
2、选择国内或国外优秀的教材,不选择国内某些拼凑而成的注水教材;
3、选择与最优秀的同学或学长交流,不选择与班级里成天玩乐的同学为伍;
4、选择参加具有挑战性的各类竞赛,不选择只满足与完成基本的课程作业;
…………
【WHAT】
拆页中,举例了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的例子。大部分新生来到学校后,采用“满意”的方式度过大学四年,放弃了“最优”的设立高标准的选择。
【概念对比、易混淆的情况】
那什么是“满意”呢?什么又是“最优”呢?
所谓“满意”,就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这样的方式偏重主观情感。
而“最优”,是在所有“满意”选项中进行对比,根据内心渴望的价值选出其中最好的选择。这里的内心的价值因人而异,可能是人生理想,可能是人生底线,也可能是社会认同,这样的方式偏重理性思考。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你现在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准备找一家餐厅吃饭。现在你把附近的餐厅由近及远排序,依次标号为A、B、C、D、E……如果你内心的标准是“找一家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的店”——也就是“满意”的标准,那么也许你就会立即选择A。如果你的标准是“找一家干净卫生,并且味道好、价格平民的餐厅”——也就是“最优”的标准,那么也许你就继续去寻访B、C、D、E……同时参考网络上的点评信息,最后你会在这么多家餐厅中,找到一家最好的。
选择仅距离最近的A餐厅,这是最优选择吗?不是,因为它环境不好、味道一般。
选择仅味道不错的B餐厅,这是最优选择吗?不是,因为它不仅环境不好,价格还贵。
选择仅环境好的C餐厅,这是最优选择吗?不是,因为它不好吃,价格贵。
选择味道不错、环境可以、价格适合的D餐厅,这是最优选择吗?是的,因为它满足了心中的标准“干净卫生,味道好,价格平民”。
【适用边界】
我们在讨论选择的时候,不难发现,我们具有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要为选择负责。
1、因此,我们今天讨论的选择,属于社会道德规范、法律要求的。
2、此外,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是基于大家对未来的发展有期许、有希望,而如果你是一个超级随意的人,面临选择时采用中庸之道,那么今天的话题和方法就不适用了。
3、最后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最优选择,是建立在满意选择的前提下,如果你对可选择的项目都不满意,那么进一步的优化选择则不符合要求。
【how加工步骤】
那怎么做才可以设定更高的标准、做出最优的选择呢?片断中没有明确说明,结合刚刚举到的例子,我总结了四个步骤:
1. 探寻内心真正渴望的价值。比如,我渴望的价值是选择一家美味、便宜和环境好的餐厅,进行享受、放松;
2. 找出所有的选项。有A、B、C、D、E……等几家餐厅;
3. 梳理选项背后的意义。比如,A餐厅近,能马上解决饥饿问题,B餐厅美味、C餐厅环境好、D餐厅不仅美味便宜环境还好。
4. 对比意义,做出最优的选择。对比餐厅的信息后,选择了D餐厅,因为它最切合我们渴望的价值,你在D餐厅吃饭会最开心。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才,是我对这个阅读片段的讲解,但我们的学习目标还是为了让大家掌握这个方法。
所以,现在请大家编一段关于做选择的小故事。比如说你现在面临去大城市工作还是在小城市工作的选择,比如现在是该选择一个还可以的男孩/女孩谈恋爱,还是继续等待遇到最合适的人;再比如是选择国内旅行还是国外旅行。
情景不限,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的双方对话、动作等,注意要使用今天的做出最优选择的方法,时间4分钟,4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
时间:
地点:
人物:
背景:
情节变化(经过、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瑞云
主题:对于周末时光,做出最佳选择
时间:下周末
地点:家里
人物:瑞云、先生
背景:周末时光我要如何度过,是全部时间选择陪伴孩子?还是去学习拆书呢?
情节变化(经过、结果):
先生:近来,你加入了拆书帮,我很高兴你能够找到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你也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精力,不过你现在周末你陪伴我和孩子的时间有些少诶,你有注意到吗?
瑞云:(我想了想,确实是的,于是我想起了在拆书帮小伙伴分享的内容——做最佳选择)嗯嗯,最近我确实找到了这件能够让我投入时间、精力去做的,并且让我开心的事情。不过我确实最近陪伴家人的时间比较少了。你提到这件事,刚好提醒了我,之前学习过做出最佳选择的方法。你看,我既想家庭和睦,又想成为一个高价值的分享者。在和睦的家庭里,我希望是没有吵架,没有纷争,没有勾心斗角,都互相宽容,体谅的。而成为一个高价值的分享者,现在我已经是三级拆书家了,能够给家人和身边的同事朋友更多正能量的影响,让他们都愿意学习起来,我希望再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这个过程。(探寻内心真正渴望的价值)
先生:嗯嗯,这两方面确定都很重要,那你打算如何做呢?
瑞云:所以我现在就找出符合自己满意的所有选项。你看,第一个选项,全部时间用来陪伴孩子和家人。第二个选项,全部时间用来拆书。第三个选项,是合理安排时间,既陪伴家人又拆书学习。(找出所有的选项)
先生:三个选项听起来都很棒哦。
瑞云:对的呢,并且里面的每一项都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哟。第一个选项,全部用来培家人孩子,是因为我希望家庭和睦美好。第二个选项,是我希望成为一个高价值的分享者。第三个选项包含两方面。(梳理选项背后的意义)
先生:看样子,你已经有很棒的想法了。
瑞云:还是你懂我的心思。所以对于这三个选项,我进行了一些对比,首先是时间的安排进行合理分配,用一天半的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那么我拆书的内容可以倾向于亲子、陪伴、教育以及如何让家庭更加和睦。把渴望的两个价值高度结合起来。(对比意义,做出最优的选择)
先生:你的变化让我很吃惊啊,没想到你居然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瑞云:当然,也感谢你跟我说出了这件事,不然我也意识不到自己时间安排的不合理。现在,我既可以很好地陪伴家人又可以进行拆书。
先生:我为你感到骄傲。
【反馈】
非常感谢瑞云的分享,在瑞云分享的故事中,因为先生注意到瑞云陪伴家人的时间减少了,把时间更多地投入到了拆书活动中。于是先生向瑞云提了出来。瑞云想到今天所学的做出最佳选择的方法,从确认自己的价值,到找出所有选择,到确定选择的意义,以及最后做出最佳选择。先生很惊讶瑞云的成长,瑞云也做出了最佳选择,双方都很满意。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及刚刚小伙伴的剧情设计分享,我们可以发现,做出最优选择的方法应用恰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最优选择。希望这个方法大家能够尝试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使用,从而过上大家真正想过的人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