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所属活动: 东莞乐享分舵第86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免疫失败,让失败从生命中消失 学习目标: 能够以“三步法”来应对失败,从而能停止抱怨、反思改进

开场:
【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学习,学习者能够以“心态-反思-行动”三步法(澄清)来应对失败(行为),从而能停止抱怨、反思改进(界定)。

【开场】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叫钟沛华,一个养生的90后,一个感性的理工男,一个一级拆书家。
【分组】
那么在开始前,我们先做一个分组。在座的各位,我们以4-5个人为一个小组。

【图书介绍】
【场景】大家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初出茅庐,大学毕业时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不知道是找本专业的工作还是重新选择方向;工作了一段时间,想转行,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做起;面对失败,感到非常失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提问】假如遇到这些问题,你又会怎么做呢?会对自己说“算了吧,顺其自然”吗?你会觉得成功只是少数人的幸运吗?你觉得人生就只有一种可能吗?
【影响】这些问题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如果你不会正确处理这些问题,那么你的生活很容易会陷入一成不变的局面。或者是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却无从改变,或者是想去改变却无从下手,或者是鲁莽行动却达不到目标。
【解决】那么今天我要分享的这本书《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它可以帮我们找到人生的乐趣,找到工作、生活和幸福的结合点,并且告诉我们如何行动。书中以设计思维来看待这些问题,把问题重新定义,让我们能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从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今天我要分享的内容是如何对失败免疫,让失败从生命中消失。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P191

雷德从小就想当班级干部,小学五年级,他竞选了班级干部,但失败了。六年级时,他再次竞选,又失败了。他就这样屡战屡败。高三美国高中四年制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参加了13次学生干部竞选,但从没成功过。在高四的时候,他决定再试一次——竞选班长。

多年来,雷德的父母看到他不断地经受打击,非常心疼他,所以,每次雷德宣布“我要再次参加竞选”时,他们都不赞同。但他们非常明智,并没有劝阻雷德,虽然他们希望雷德放弃,不要再撞得头破血流。但是雷德对此毫不介意,他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果他坚持下去,就会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而且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还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在他看来,失败只是人生的部分。随着一次次落选, 失败带给他的痛苦越来越小,他也变得更加勇敢,不断尝试新方法,如运动和表演,看看是否奏效。这些尝试大多没有成功,但他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每次竞选他都全力以赴,展现出最佳状态。高四这一年,他终于成为班长,他十分兴奋不是因为他获胜了,而是因为他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雷德22岁时,他的经历已经十分抢眼——童子军、班长、橄榄球四分卫、入读常春藤名校、团队冠军,不了解他的人都会觉得他是人生的赢家。大学毕业后,他获得了经济学学位,他的人生似乎将一帆风顺。他起初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头三年他的事业也发展得很不错。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OK,大家都看完片段中的故事了,那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what

原文讲的是雷德竞选班长的故事,他失败了多次,但还是一直在坚持,并且最后获得了成功。


(分析故事)

我们看一下原文中的最后一段,在22岁时雷德已经是大部分眼中的人生赢家了。

那么我们回过来看,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雷德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嗯,至少13次,实际上肯定会更多。

那么他是如何面对失败的呢?请大家看原文第二段。

首先在心态上,他是一种什么态度呢?嗯,他是毫不介意

然后他是怎么想的呢?他认为,在失败中,可以让自己知道错在哪里

最后,他又是怎么行动的?不断尝试新方法

OK,上面我们分析出的做法中哪一步最难?

回答:心态那一步。

是的,大部分人都觉得心态那一步最难。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到心态上毫不介意呢?先不着急,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


(游戏,后续会作为例子分析)

首先,我们游戏会分两个环节。

现在第一环节,我手上有一张卡片,背面写着1~100中的一个数字,请大家猜一下我写的这个数字是什么?

“9”、“8”、“7”、“75”、“98”(学习者随意猜测,全部猜错)

非常遗憾,大家挑战失败!


没关系,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现在同样是猜这个数字,但是我给大家10次机会,并且,每次回答错误后,我会告诉大家猜的数字太大了还是太小了。谁愿意来当今天的挑战者?

(选出一名学习者)

学习者:50。

拆书家:太大了。

学习者:30。

拆书家:还是太大了。

学习者:20。

拆书家:还是太大。

学习者:1。

拆书家:太小了。

学习者:15。

拆书家:还是太小了。

学习者:18

拆书家:恭喜你,挑战成功!


(强化讲解)

刚才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现在我们以这个游戏作为一个例子来问大家几个问题。

1. 请问第一个环节,大家挑战失败了吗?

回答:是的,失败了。

2. 那么再问,第二个环节中,学习者挑战成功还是失败?

回答:成功了。

嗯,这两个问题大家都没什么异议。

3. 那么请问,第二环节中,学习者猜了6次就成功了,那么前面5次猜测大家觉得是失败吗?

回答:(犹豫一下……)不是。

大家发现了没,在第一个环节中,大家猜错一次都觉得失败了,而在第二个环节中,前面猜错了5次,大家却不觉得那是失败。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失败的定义是什么。

失败,就是在一个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最后目标没有达成。

就像上面例子中,在第一环节我们都认为大家失败了,那是因为我们当时的目标是直接猜出数字。而在第二环节我们认为是成功了,而不是失败了5次,那是因为我们第二环节的目标是在10次机会内猜中数字,并且挑战者最终达成了这个目标,而前5次的猜错只是中间的尝试过程而已。

这里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如果某一次‘失败’只是过程中的一步,那么我们就不会认为这是一次失败。”

回到雷德的故事中,如果雷德的目标是在22岁前能当上班长,那么前面13次所谓的失败,在他心里只是过程中的一次次尝试而已。这就是雷德面对失败时毫不介意的原因。


(举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 小明的目标是要成为三级拆书家,但是他拆的3-1被打回重来,请问这是失败吗?

对于单次过级来说,我们可以说是失败了,但是对于成为三级拆书家的目标来说,这不算失败,因为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目标无法达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把一个小目标的失败放到大目标中来看,它就不是失败了。

2. 小明的3-1被打回后,如果他决定放弃,从此不再拆书,也不交会费,退出拆书帮,请问这是失败吗?

对于成为三级拆书家的目标来说,这就是失败了,因为他的目标没有达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过程中放弃了,那么就会直接导致失败。所以,我们在遇到小目标的失败后,除了心态上的改变,行动上也需要继续坚持。

3. 小明因为没有及时筹到足够的钱,耽误了家人的手术,导致家人去世了,这无疑对小明来说是一次失败。那么请问这种情况下,能把失败放到大目标中看吗?

不行,因为不管他以后如何努力都无法挽回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方法也是有一定使用条件的。


(how)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面对失败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1. 拉长时间线:把某一次失败看成是过程中的一步;

2. 吸取经验:把失败经历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找出其中蕴含的成长机会;

3. 不断尝试:根据吸取的经验,调整方向,重新尝试。

(这么做的好处)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有一天我们也能对失败毫不在意。

(不这么做的坏处)否则,就只能在失败中痛苦,甚至放弃了。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首先需要我们能承受得起失败的后果,而且事情本身也要具备成功的可能性。另外,我们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可能会使用这一方法,而且,只有我们能看清楚目标背后的真正目的,我们才能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结果。

(预防异议)也许有人想问,这和成功学相比怎么样?

成功学通常是强调态度上的改变,这是主观上的。而我们这里的方法是在客观上的认知,同时我们也很强调在实际中的行动和改进。两者是不一样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自己或身边的人难免会有遇到失败的时候。或许是一次拆书过级,没有通过;或许是向老板提升职加薪,被拒绝了;又或许是找工作面试,失败了。

那么请大家设想一下,自己或身边的人在一次失败后心情很低落,于是找了一位知心朋友谈心或者抱怨。针对这个场景,设计一个两人对话的剧本,其中一人要结合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开导指引对方。注意剧本需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对话情节。现在请大家花5分钟的时间构思一下,并写到纸上。后面我们邀请一位同学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思英)

时间:下周

地点:书吧

人物:思英、楚瑜

事件:思英TF2-3没有通过,心里感觉很艰难,打不起精神,怀疑自己能力不足。

对话:
思英:我的2-3没过,感觉很难过啊,还得重拆。

楚瑜:没关系的,你需要在心态上先放平。你想想你拆书的目标是什么?

思英:成为三级拆书家。

楚瑜:对呀,这只是你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步,重拆也说明你技能点掌握不到位。这是一个精进的机会啊。

思英:嗯,也对,那我下一步怎么做呢?

楚瑜:首先,你要吸取失败的经验。一方面,可以对比优秀实录与自己实录的差别;另外,你需要研究一下上次失败的原因,把自己不足的地方找出来,下次更正。

思英:那我就接下来直接重拆啦?还有其他办法吗?

楚瑜:你可以重拆,当然也可以先跳过这关,先拆后面的,拆顺了以后回来重拆就更有信心了。


结语

好,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大家对失败有一个新的认识,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对失败免疫,和失败说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