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烟台筹备分舵第21次线下过级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 学习目标: 多些观察少些评论,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

开场: 学习目标 无 【拆书目标】希望学习者,在回应对方时,能够描绘观察到的事实。
图书介绍 2分钟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带拆人黄新建,我的名字好记黄色的新建文件夹,我们先分下组……
F:这本《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这本书讲了沟通时,的步骤:观察+感受+需求+请求。简单实用,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之一。
A:非暴力沟通所说的事实是客观的,感受/需求/请求等信息,都是指向自己的,和同类沟通书籍比,它更强调爱的关系,强调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B:和同事或家人商讨一些问题时,听到“你怎么就不好好想想呢……总自以为是……按我说的做才是对的……”这时,有被指责的感觉吗,有情绪吗?<非暴力沟通>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

3分钟

《非暴力沟通》拆书片段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论、指责或以其它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资讯服务时,我对此有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助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后,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是,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会议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与校长的会谈结束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的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一会,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教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最后,教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情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时,我们总结了几个方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地提醒他。

注意:“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我看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个小时。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总是”“从不”“经常”“很少”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你总是很忙。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他经常过来。你很少配合我。

总结: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景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3分钟

【适用范围】

(what)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片段中重点讲解的就是第一要素“观察”,我们今天重点要练的就是第一要素。即在回应对方时,不加任何自己的评论,不用“总是”“从不”“经常”“很少”等词语,用有数据支持的数据描述客观事实。即使说一个观点也是指向自己,说 “我认为XXX这个方法,适用于和沟通时,对TA人的做法或说法,有疑问或不同想法时。(why)因为讲事实,是就事论事,说观点也是指向“我”自己的,只是我的观点,会让人感到在关系中,自己是安全的,让人理性思考。(how流程步骤)具体做法(细化)可概括为回应对方:“时间/地点/人物XXX情景下,你说XXX(原话)或你做了XXX”;表达自己观点:“我认为XXX

。“你太大方了”是评论,改写为观察为“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她无法完成工作”是评论,改写为观察为“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你很少配合我”是评论,改为观察为“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参加。”。(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不这么做,容易让人提出反驳意见,让人感到被针对。(预防异议)有的人可能会说,说个话还要按步骤来,这也太麻烦了,沟通没效率。但我们来想一想,你说的话,对方第一反应是你针对他,大脑里总是想着如何来反驳,证明自己是对的,所有的谈话会变成争辩,也就不存在沟通了,更谈不上效率了。开始按步骤会慢,以后会形成习惯,也就会很轻松了,从这个角度讲,慢就是快。

失败案例:我所在的公司属于制造行业,在一次,不良品消耗检讨会上,我们代表工程部门参会,对品保负责人说“你们品保总是不按流程作业,尺寸NG了都不管,让成型现场产出这么多不良品。”这时品保就反击到:“我们什么时候没有按流程来?巡查尺寸超规,我们就贴红单了,是成型现场在赶产量,自己不安流程作业,多生产了一个班的量,我们也是现在才知道,你们工程不了解情况别乱讲……”。我说:“他们生产你们就不用管了,难道不应该及时上报吗”。品保:“是成型没有及时通知我们巡查,我们是第一时间上报的……”。我们争论了起来……,因为这个事,我们更大的主管,还批评了工程和品保的负责人,各打五十大板!这件事,沟通失败的,原因就是,我把观察到的事实加入了评论,我说品保总是不按流程作业,是一个评论,对方以为受到了攻击,开始反击,自然就不能正常沟通。

拆页做法:如果,我用“观察”的步骤来表达,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我可以说;“昨天,成型生产的上盖尺寸偏大,按图面规格是NG的属不良品,数量为一个班约8小时的量;品保的巡检频率是2小时/次,结果出现了8小时产量的不良品,不知是什么情况……” 。只讲观察到的事实,不加评判,知道对方的想法立场后,再来谈我的感受,需求,请求,沟通可能会更顺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15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自己的是真心想把事情做好,凭借自己多年经验,深思熟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同伴却说“幼稚”,自己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案例设计:小王和小李,是一个部门很好的同事,他们是负责客服接待工作的,一次老板出远门了,交代他们两人要独立负责接待工作。这时正好来了一位客户,小王认为接待差不多就行,在公司餐厅也能吃炒菜,重点是把客户的工作需求达成就好,诚意到了就行。小李认为,既然是客户就要好好接待,应该去星级酒店,客户满意了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订单,要从长远考虑。他们也商讨过可以请示老板,但如果事事都请示麻烦老板,那还要自己干什么呢,即使请示老板也要他们先商讨出一个好的方案来。(时间1分钟)

1小组讨论: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支持,自己支持小王还是小李,什么立场?(时间1分钟)

2角色扮演(一)我们通常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小王和小李每个人都要说至一条评论,将评论写到我发的改写纸上。(时间3分钟)

3改写观察:尝试将评论,改为只有观察的事实。使用观察改写技巧:回应对方:“时间/地点/人物XXX情景下,你说XXX(原话)或你做了XXX”;表达自己观点:“我认为XXX(时间4分钟)

4角色扮演(二)

小王,小李,分别使用改写后的技巧,重新进行演练目标为充分理解对方的想法&立场是什么。(时间4分钟)

5总结:请一位代表总结一下,评论改写为观察的心得。(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1.小王说:“去食堂吃,就是不尊重客户”是一条评论;改写为观察为:“去食堂吃,没有空调,温度30度,我认为客户体验会不好”。

2.小李说:“去酒店吃,经费不够,会超支”。也是一条评论。改写为观察为:“我们费用只有500元,我认为酒店吃费用超过一千元,超支可能性大,后面报销会有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