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王秦颖,来自河北邯郸,目前在一家证券公司做渠道经理。主修经济学,毕业做两年销售经理,三个标签。第一,写作爱好者;喜欢看书,思考写文章,去年到现在写了100多篇文章,看了80多本书。第二,区块链小白,主要投资赞我和eos,币圈小伙伴可以一起交流。第三个,房产理财投资者。今年非常开心可以加入拆书帮,荣幸的加入到智行分舵,成为其中一员。
“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用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拆书”,就是强调把图书的知识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拆书法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的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拆书帮现场学习法,也叫RIA现场学习法。R是Reading,R环节就是阅读从书本中选取的片段。I是Interpretation,I环节是用自己的话对原文知识拆页进行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的引导。A是Appropriation,A环节是拆为己用,A包含A1、A2和A3。A1是对过去经验的联结,A2是规划将来的应用,A3是促进学习者现场演练。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全国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深圳的拆书帮分舵是智行分舵和智荟分舵,智行分舵的场地是龙岗和福田,智荟分舵的场地是宝安和南山。咱们智行分舵每周都会定期举办线下拆书活动。
拆书,拆书帮,拆书家,拆书RIA都是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拆书帮总舵以及分舵教授“拆书法”、培养“拆书家”才是比较官方的形式,请大家使用时注意不要侵权,并参加正规的拆书帮活动。
在《纽约时报》的同主题专栏中,大卫.布鲁克斯用更坦率的方式总结了这种现状:“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这项策略提出如下的建议: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前述的重要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养成习惯,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思考状态的能力——如果不将大脑开发到极限就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或是孕育出宏大的理论。他们的习惯是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压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轻松的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再开始认真工作,成就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适合取决于个人,同时也取决于从事的项目类型。但是这里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你现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定深度工作的场所。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我有一个同事在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时,习惯在办公室门手把上挂一个酒店式的“不要打扰”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找一个深度工作处所就非常重要了。)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在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如果没有这种结构,你的头脑就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的高深度水平下运转。比如,你可以设定你一杯以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正如尼采所说:“只有散步中得到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此类支持或许还包括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原材料整理的井井有条,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要使你的成功更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这种知识也需要系统化,这样你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清理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但是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我向你保证,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在深度工作周围包裹复杂的习惯,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要设定结构性,作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真正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What:
原文告诉我们刻意打磨深入工作习惯的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建立适合个人良好习惯、严格内化习惯、指定场所、设定具体时间框架等,使大脑进入专注状态,真正创造有意义的事情。
Why:
再天马行空的思考,也要落实到规范化流程。不让大脑自由散漫,因各种意外而中断深入工作。建立良好习惯严格内化,大脑才能更轻松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维持更长时间。
减少对意志力的浪费,精力耗费降到最低,从而保证有足够高效时间,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How:
1、 建立良好习惯并严格内化(习惯需要通过实践调整)。
2、 创造场所,设定时长。
意识到深入工作所需场所和时长,选定有利于深入工作的场所。比如说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设定具体时间框架。比如,不准使用网络,或者每个番茄钟写出一定文字数量,保持专注度。
3、 设定规则和程序,为深入工作提供支持。
比如喝完一杯咖啡开始工作,增加仪式感。开始前将环境清理好,比如说把房间打扫一下,吃一些小零食,喝够水。
Where:
适用于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或者学习场合。
昨天晚上10点开始写作业,有朋友微信上问我关于她换工作,想征求下我的看法和意见,因为刚面试完,不知道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怎么走?
正在写作业的我,思路刚刚打开,写了一百字,正琢磨接下来怎么写?可是我朋友的突然打扰,让我停下来思考。
思考后我觉得换工作是个比较重要的事,可能我的某一句话对她的未来会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于是我停下来写作业的计划,用微信跟她聊天了。后来怕说的不清楚,就用微信语音聊了一个小时,把原本写作业的时间占用了。
反思:
她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我作业没能按时完成,原本计划写三篇作业,被别人占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作业就不能按时完成。完全被他人牵着走,计划完全打乱,效率大大降低。
为完成计划,只好熬夜写作业,第二天工作很受影响,很没精力。
我应该在开始写作业前,把手机全部关掉,即使朋友有事也没有那么着急,我可以先把作业完成后,看情况,有时间就回复她,没时间就不回复。找个更合适的时间,慢慢跟她讲清楚。这样我的计划可以更高效的完成。
A2
目标:
明天晚上8点到10点,屏蔽一切信息,在家不受干扰的写剩余作业,争取按时结营。
行动:
1、 正式写作业前,将作业要求整理成文档和作业标准放在电脑桌面上。
2、 关掉手机和网络。
3、 整理书桌上的东西,使之井井有条。
4、 喝杯咖啡,吃点东西,一旦正式开写,就坚决不吃东西。
5、 打扫好房间的卫生。
6、 在电脑上设置番茄钟,25分钟至少写1500字,一篇作业。
7、 中间休息10分钟,写下一个作业,直到所有的作业写完。
奖励:完成,给自己买个碎花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