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说话》 所属活动: 佛山咏春分舵 I 第71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策略请求,寻得帮助 学习目标: 学会如何有策略的请求别人帮忙

开场:

           大家好!我是严连菊,有个同样接地气的雅号“优雅村姑”。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来自《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由奇葩之父-马东出品的,“华语圈最会说话的组合”马薇薇、周玄毅、黄执中等合著的。这本书提出一个观点“话语是一种权力”,它就是教我们如何掌握这种权利的。我们从开始呀呀学语,长辈们就告诉我们“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以听话的方式被教育,可是在成长过程中,却发现我们是以“表达”的方式被考核,通过表达,展现自己。“说话”就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这本书抛开常见的教授套路,从沟通、辩论、演讲、谈判、说服五维出发,通过新鲜、有趣的说话技巧,达到修正读者三观、激发读者思维、传输使用技巧的目的,从而综合提升说话之道。罗振宇、樊登等都给这本书给了很高的评价。本书也是土生土长,是从我们东方的思维角度出发的,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个小技巧。

   
    

     方便待会儿大家讨论,我们先分下组(三人一组)。

想想,我们平时生活中,最让我们为难的事情是什么?难事很多,我今天给大家分享可以帮我们解决其中一难的小技巧——“如何有策略的请求别人帮忙”。希望通过我的分享,今后可以获得更多想要的、需要的帮助。

现在我把拆页发给大家,请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要以对方为出发点

诉求要具体

要知道,社会上每个人其实大多是愿意做好事的,但关键是我们必须要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这件好事做与不做有什么差别,以那则新闻报道为例,我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这一路实在站不住,如果没人愿意让座,她最后就只能坐地上了。”

比较之后有没有感觉出,这两种说法是很不一样的。跟前一种说法相比,第二种说法更具体地强调了对方让座与不让座的区别,也更能激发出行善者脑中的画面感。

我们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的付出是为了某个看得见的改变。因此,请人做好事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的需要,而必须让对方知道,自己小小的一个行为将会为他人减轻多少痛苦、增加多少快乐。

比如当我们要加薪的时候,不能只说:“老板,请给我加薪,因为我很需要钱。”而是必须要让老板知道,这笔钱对我们来说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或许,这笔钱能让我们买辆车,不用再挤公交上班;或许,这笔钱能让我们每年有机会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一趟,从而对公司更加死心塌地。所以第一步,我们必须要让对方知道,对方的行为具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

善意要扩大

每个人在做好事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善良会不会被别人利用,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对方相信——他的善意是不会被糟蹋的。

还是比较以下两种说法: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如果您愿意让座,我会非常感激,而且我保证,您的好心不会白费,下次要是让我遇到其他有需要的人,我也一定会像您一样伸出援手!”

我们可以感受到,跟前一种说法相比,第二种说法凸显的是我们对于这种善行的珍惜,强调对方的善意不但不会被我们所辜负,我们甚至还会愿意继续传递,好让对方的付出变得更有意义。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常会觉得自己所做的好事,在这大千世间、茫茫人海中只是昙花一现,根本没有价值,这才是使得人们往往不太愿意做好事的真正原因。

当然,这个方法绝对不是要我们去骗人,因为我们都希望,所有接受过别人帮助的人都能将这份感激化作对社会上其他人的善行。而这里强调的则是我们应该把自己心中的这种转变说出来,好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没有白费。

让对方有选择

前两点你做得再好,只要这一点不过关,也不会有好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对方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是有选择的。毕竟,没有人会喜欢被迫做决定。事实上,无论某个决定有多正确,只要当我们感觉自己是不得不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头脑中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种种抗拒的念头,甚至会妨碍我们做出正常的判断。相反,当我们发现在做决定时,主动权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安心,并自觉地放松戒备,开始认真思考各种选项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比较以下这两种说法: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拜托拜托,求求你,无论如何,一定要帮帮忙。”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当然,这是个不情之请,毕竟是您的座位,让不让由您决定。”

跟前一种说法相比,第二种说法尊重了对方的选择权,而这往往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请求方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小伙伴看完了吧?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对这个知识点的解读。

我们应该都听过“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没有什么理所当然”这句话吧,但是,我们行走天地间,求诸于人是常事,大家有没有过求助碰壁的情形啊?那我们怎样请求才能打动别人,获得别人的帮助呢?

这个拆页,就是教我们如何请求的。以对方为出发点,以充分尊重对方为基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求助,让对方感受到他的善意是我们非常需要的,是有价值的,从而激发他的善,提供帮助。

那怎么来实现呢?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提出具体的诉求,让别人感受到“如果有了他的援助,我们会有什么变化,通过我们的变化让他的善意有价值”

第二步:表达对善意的珍惜和感激。真诚的感谢对方的善意,表达善意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让善意的价值尽可能最大化,必要时,可以适当放大。

第三步:让对方有主动权,给对方选项。告诉他,帮或不帮,我们都能理解,不帮,也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情谊。不要让他感到被迫或道德绑架,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尊重。

当我们寻求帮助的对象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主观上犹豫是否可以提供帮助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技巧,比如想让另一半做饭;比如想跟老大哭穷,涨点工资;再比如,工作合作关系中,用这个方法适当示弱,寻得更好的回报。

怎么样小伙伴,有没有点“窃喜”啊?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反思经验:

接下来,请小伙伴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好不容易说出口,去请求,却无法打动别人的时候呢。有句话说,“借钱容易要钱难”嘛,快过年了,等着同学借去的几万块钱回家过年呢,是不是可以用这一招请同学还钱呢?我就是用这一招,讨到了同学借去的陈年旧账。“老同学,去年你借我的那笔钱,我现在急需,需要你尽快还给我了。我弟弟结婚,我囊中羞涩,等着这个钱,给红包,作为姐姐,这次可是大放血啊。如果你能给我,我就不用担心了,经济压力小了很多,非常感谢。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手头也不宽裕,如果你能一次给我最好,如果不行,那就先还一半吧。我现在经济压力非常大,实在没办法。麻烦你直接转到我的支付宝上,再次感谢。”没过多久,同学把钱打到了支付宝上。

    下面请大家花12分钟时间,按照刚才的分组,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然后花大概5分钟时间,请在组内分享一下自己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注意我们的经历要有叙事7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故事可以简单写在便签上。

    组内伙伴分享的成功经验:

   (前段时间想让艾可帮忙一起带领第十一届便签营的小伙伴)“艾可,你前段时间刚参加完便签营,比较有经验,你能不能帮我带一下?我第一次带便签营,没想到这么恐怖,小伙伴们交作业都非常勤快,总是逼我看作业,我没有时间及时看,导致自己好焦虑,如果你来了,我压力就小多了。感谢,你看看,你有没有时间呢?” ——可爱的小艾可欣然接受了邀请。

A2:规划应用:

   我们拆书,注重学以致用,今天学了如何请求别人帮忙的“套路”,希望我们能够用到实际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援助。下面请大家再花2分钟时间,想想今后一周内,我们怎样用这个方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向我们的家人、同事等寻求帮助呢。然后请小伙伴们组内分享一下。注意,我们的行动要满足SMART原则哦,也就是目标要具体,可衡量,行动计划可执行,并且有时间要求。

    组内伙伴分享:

    W先生——请求老婆做早餐。

   “老婆,以后你能不能早上做早餐呢?早上的时间是我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并且是一大段,我想用来自我提升,如果因为做早餐而碎片化,那么我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下次你有需求你告诉我,我也会把帮你的。当然我知道,你也很累,如果你不想做,我们去外面吃,但是长期这样,对健康也不是很好。你看怎么样,如果你做,我会非常开心的,”

 结束语: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此了,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推荐大家看这本书,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分享、交流更多的说话技巧。感谢大家陪伴和聆听!也非常感谢大家能为我提一些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