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一级拆书家王纯,群名猫大妞。今天带来的是2-1,属于重拆,很抱歉再次占用大家的时间。但我也希望通过一次次的拆解,可以把知识点理解得更好,也带领大家一起运用地更好。我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找到“选择做”的原因,从而摆脱“不得不做”的念头,让我们做事更有乐趣和动力。
【F】今天的这个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它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非暴力沟通方式,又称长颈鹿语言。它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此书中会分享到一些实用的技巧去区分观察和评论、体会和表达感受、请求帮助以及倾听表达等。
【A】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5分,在拆书帮中也属于热门拆解书籍。与其他沟通类书籍不同的在于,这本书书名看似讲沟通,实则是提供一些沟通技巧去帮助我们跟别人建立联系,从而达到爱的自然流露,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
【B】大家生活中是否多少需要面对一些“不得不”做的事呢?小到“大冬天不得不离开温暖的被窝”,大到“不得不跟讨厌的同事共事”,遇到这些不得不做的事,你会怎么做呢?是带着厌恶烦躁的心情委曲求全呢?还是索性不再继续采取逃避战略。在接下来这个片段中,我们将会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为了一会方便我们讨论,我先给现场分下组。你们三位一组,你们四位一组。
接下来,我给大家2-3分钟阅读下手中的片段。看完的小伙伴可以示意我一下。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及自我宽恕可以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爱。此外,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行为的动机反映了我们是否爱惜自己。当我建议“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时,有些人觉得我很极端,甚至精神不正常。然而,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
在第二章中,我们谈到了如何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许多年前,有个练习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感到沮丧、内疚和惭愧。我将在下文中介绍这个练习,希望它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
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_。”
OK,时间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神采奕奕,兴趣盎然;而有一些人,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牢骚满腹。是因为有些人天生幸运而有些人天生不幸吗?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时候就要看我们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了。是沮丧、被逼无奈、恐惧、内疚,还是怀着热爱、兴趣、激情去做?显然第二种更能让我们做事有动力、充满乐趣。那如何可以做到这点呢?今天我们将介绍了一个用负责任的语言去代替回避型语言的方法,让我们通过觉察,去理解我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明白自己选择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从而去感受做这些事带来的快乐和欣喜。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三步法:
1、在纸上梳理出你生活中让你觉得没意思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2、在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4个字,并读一遍。
3、一旦承认某个行为是你选择做的,就写下以下申明:“我选择做xxx,是因为我想要XXX”
【不这样做的坏处】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方法很鸡汤,解决不了问题,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但如果你不做这些梳理的话,你永远是带着恐惧、沮丧、内疚等情绪在做,非常消耗能量,如果你这样梳理后,你就能从原来觉得很排斥做的事中找到了做它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让我们把做事的心情从苦逼变成愉悦,甚至连效率都会提高。
【举例】这里我举个自己的例子。在我创办了蒲公英儿童之家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烦发朋友圈。我本身就不爱发朋友圈,而且觉得有拍照发朋友圈的功夫,不如多陪孩子们玩一会。所以每一次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都是上刑场的心情。后来我用这个方法梳理了一下,先第一步写出了我这个烦恼,然后用第二步加上“我选择发朋友圈”并读了几遍,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原来我选择去发朋友圈,是因为我想要更多人了解蒲公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同。当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后,我对发朋友圈这件事就不再那么排斥了,而且主题内容也更鲜明了。
【A1】说到这,我想请大家想象一下,窗外下着大雪,寒风呼呼得拍打着窗户,听着风都觉得冷。身体刚钻出被窝恨不得再缩回去,但是又不得不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上班,这让你觉得很不开心。大家想一想,你有没有类似的这样的经历,让你觉得不开心毫无干劲又不得不去做?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想一下,然后把关键词写在便签上。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丁庆云:我不得不做年度汇报PPT
多多:我不得不元旦后开一个作文公开课
【A1+】接下来,我想请大家回到当时不得不做这件事的时刻,然后时光暂停,你拿出笔,在这个不得不做的事前加上“我选择做”并读上几遍,然后写下我选择做这个,是因为什么。写完以后,先在小组内分享一下,最后我会邀请两位分享者。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丁庆云:我选择做年度汇报PPT,是因为能够让领导对我这一年的工作有更详尽的认识,并且肯定我的付出;我自己能够对一整年的工作有个清晰的梳理并能指导09年的工作规划;学无止境,做这个PPT也能让自己多学一个技能。
猫大妞:你用了这个方法后,做PPT的时候会让你更快乐更有动力一些了吗?
丁庆云:会好一点。
多多:我选择开作文公开课的原因,是因为别人不敢选我选了,专家们会觉得我挺有勇气的,也能给予我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作文课上思路更开阔。
猫大妞:那这么说来,这个公开课对你意义还是很大的,是吧?
多多:对的对的,这么想来也挺有动力的。
结语:好,那最后希望今天带来的这个小片段,能让大家在生活中避免带着负能量情绪去做事,而转换成带着愉悦、开心、积极地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