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20秒)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郑远霞。我是一名亲子教育讲师,平常我经常面对家长的提问,很多时候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常常很困扰该如何回应。今天我要带拆的内容来自《提问力》这本书,我的主题是苏格拉底提问法——如何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
分组(10秒)
为了便于我们的学习讨论,现在大家分为X组,来完成后面的小组任务。
一、学习目标(30秒)
经过本次RIA现场学习之后,学习者可以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方法,在有人请教你,而你却不知道答案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启发对方思考,化危机为机会,完成一次深入人心的沟通。
二、图书介绍(2分钟)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拆页选自《提问力》这本书,它是由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联合拆书帮两位资深拆书家李真老师和丘恩华老师联合著作,旨在提高读者通过有效提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快速地实现自我提升。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本书与同主题其他书籍相比,是国内首次运用拆书法来学习提问技巧和模型的书籍,其内容没有长篇赘述的枯燥理论知识,而是结合大量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场景,通俗易懂。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就是当你寻求他人的建议时,最终给你帮助最大的人,往往不是给你标准答案的人,而是启发你深入思考的人?苏格拉底式提问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启发谈话者深入思考的工具,循循善诱促使谈话者自己想明白,掌握这一工具的人将在与人沟通中展现出智慧,获得尊重,大大增加你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
B2:不论在生活还是职场中,提问都是提高你沟通能力的一个重要技巧。通过学习《提问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培养提问的意识,提升你提问的水平,还能帮助你拓宽提问的思路,进而帮助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快速地实现自我提升。
有一家大企业的高管请汉迪去给他们做咨询,费用非常高。但没想到汉迪并不给他们什么建议,而是问了他们好多问题——
“你为什么采用这个战略?”
“因为它能给我们的投资带来最佳回报。”
“为什么你把投资回报当作最重要的标准?”
“因为投资者希望如此。”
“为什么投资者是你做决策的唯一考量?”
“因为商业就是这样。”
“为什么商业就是这样?”
……………………………………
感受到了吗?在这里,查尔斯.汉迪不是提建议,而是提问题,促进他人在家把事情想清楚。
一方面,做到“苏格拉底式”提问很难,因为人的本能不是提问,而是表达。另一方面,做到“苏格拉底式提问”也很容易,因为你不需要在哪个课题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你只要会巧妙地提问就好。
所以,再有朋友、同事来找你咨询建议,你也可以尝试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来帮助他。
首先,克制表达的本能。起码在对话的前半段,不要说自己的观点,不要给对方提建议。
然后,用封闭式问题跟对方核对主题,比如:
“你是想不好到底要不要考研,对吗?”
“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想转行,又不知道该怎么转?”
“所以你是觉得,不原谅他吧,也不能就这么离了;原谅他吧,你又不甘心,是吗?”
接着,表明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愿意陪着对方聊。苏格拉底总是这样做的。他会先说关于这个课题我其实没想好,所以我来请教你。如果不表明自己其实没答案,而是暗示对方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只是故意不说,那沟通的味道就不对了。
最后,连续向对方提问。提的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提问要有洞察力。常见的提问有这样一些方向:探究他背后的假设;探究他自己还没想明白的标准;提醒他还没有考虑到的情况;逼着他去发现细微之处。
(What)苏格拉底式提问是一种以提问来回答提问的方式,当别人请教我们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对方答案,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对方,而是提问,连续、深入地提问,是促使对方把问题思考得更深入、更全面。
(Why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异议预防)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了,直接告诉别人答案多省事啊!事实上,你以为你给别人一个答案比较简单,但实际上这个答案可能不是他想要的或是真的需要的。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向你请教,你给了TA很多建议,但TA始终无法开启行动?这样的经历让沟通的双方都会有失望感。每个人由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往往很难快速地把别人的建议内化为行动,而提问可以让对方发现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并据此做出判断和决策,因此更有说服力。苏格能促进提问者找到核心的问题所在,还是非常值得的。
(How)苏格拉底提问怎么做呢?分为4个步骤:
1、克制表达的本能。
2、用封闭式问题跟对方核对主题。
3、表明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愿意陪着对方聊。
4、连续向对方发问
(反面例子)举个例子,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的表妹问我,有一份新的工作她应不应该接受,我当时非常明确地建议她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趁着年轻挑战自己。她听从了我的建议接受了那份工作,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完全不能适应,在纠结挣扎了几个月之后还是辞职了重新找了一份工作。每当想起这个事情,我就觉得特别沮丧。如果我当时能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帮她理清思路,也许她就不用花几个月的时间去磨合一份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早点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突破口。
(正面例子)如果再回到8月份,我可能会这样做:
第一步,克制表达的本能,先不给她建议。
第二步,用封闭式问题和对方核对主题。我可以问她:“你的问题是不知道该不该选择这个公司,还是该不该选择换一个行业?”这样确认一下核心问题。
第三步,表明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愿意陪着对方聊。我可以跟她讲,“其实你该不该换工作我也不知道,不如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第四步,连续发问。我会问她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你考虑换工作的原因是什么?”“你期望的职业发展具体是指什么?”“如果换这个工作,你会得到一些什么?”“如果不换这个工作,你会得到一些什么?”……
相信,经过连续的提问,她的思路一定会越来越清晰,比我直接给她建议要好很多。
拆书家提问设计:
【拆书家分布催化1-设计场景】现在,请设想一下,未来一个月内,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会有谁向你请教或者倾诉他的困惑?可能是你的朋友问你要不要买房,或者是你的团队需要决策要不要开展一个项目,也可能是你的小孩诉说同学不和他玩……,请你试着去想象一下那个情景。
【拆书家分布催化2-小组讨论】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方法,在刚才你想到的那个场景中,帮助对方把问题想明白。请大家开始讨论,时间是5分钟。
分享(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葵娜的分享:我的朋友要请教我,如果她要去上一个视觉呈现的课程,有4个城市供她选择,她该选择哪一个呢?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来回应她的提问,我会这样做:
第一步,克制表达的本能,我的直觉答案就是让她在武汉上,可以陪着我,现在我要克制自己说出答案的本能。
第二步,用封闭式问题跟对方核对主题,我会问她:你是不是在纠结你要去哪个城市上课?
第三步,表明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愿意陪她聊,我可以说:关于你该去哪个城市上课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我们可以聊聊这个问题。
第四步,连续发问,接下来我会问她一些问题,比如:你去上这个课的目的是什么呢?你觉得去每个城市上课的优点分别是什么呢?你觉得去每个城市上课的缺点是什么呢?你在决定这个问题的时候,会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