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个人介绍】
大家好,我是番茄,“西红柿炒鸡蛋的番茄”。
在儿童教育领域从事课程设计的工作,同时是一名习惯养成的践行者。
【介绍书籍】
我今天的内容来自帮主赵周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小伙伴们应该都不陌生,同时这本书有个副标题: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很充分的概括了书的核心内容。
我今天分享书中关于经验学习部分的内容,带领大家运用3张便签在经验中学习。
现在,我们用便签法来对经验进行反思和追问。
关于人类从经验中学习,绕不开著名的库伯学习圈,也就是教育学家戴维·库伯的经验学习圈模型:学习的起点是人们的经验(Experience),然后是对经验进行反思(Reflection),再系统化和理论化反思的结果,也就是学习的第三阶段——“理论化”(Theorization),最后是“行动”(Action)。行动中如果出现新问题,则开始又一轮的学习圈,如此循环。
我们可以借助三张便签实现这个学习过程(观察点:【R】所选拆页包含有具体行动或做法):先拿一张A1便签,写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和追问,问有洞察力的问题。如果你不知道具体该问什么,就问前因后果、适用边界。通过追问,找到重新定义的问题,写在I便签上。然后规划A2便签。在真正的行动中检验信息,发现新问题,再次反思。如此形成一个小循环。
下面是使用便签法追问和反思的一些要点。
从A1开始使用便签,完美对应了库伯学习圈的起点。用A1便签描述自己的经验时,需要注意:一定是自己亲历的问题,不能是想象你问的问题。此外,最好是比较紧迫的问题,因为解决无关痛痒的问题很难引发学习。既然是便签,就要简短一点。在这里不要展开太多细节,不要进行过多分析,用几句话描述问题即可。
(观察点: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容)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当中,学习和知识点、记忆、背诵这些词有关的。那么学习只有这一种模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发现,还有一种藏在我们身边经验学习模式。
【自己的例子】
首先请大家听一个我的故事。(技能点:讲一两个恰当的例子)
3个月前,下班后我开始通过玩手机足球游戏减压。刚开始玩的时候,只能偶尔进几个球,很想找到多进球的方法。因此我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多进球?
回忆经验,发现我方球员不被防守面对球门时容易进球,于是问题变成了“如何不被干扰的面对球门?”
结合过往经验,我确定了行动计划:“进攻时,将球尽量往对方人少或身后的地方传,给自己创造无人干扰的机会。”
实际检验证明,我的这个理论是很正确的,现在能够实现大比分的胜出。
对应原文,可以把我的经历看成是在脑海中写下了3张便签,开始经验学习的过程。
【简要复述行动建议】
第一步,在便签上写下自己的问题。我的问题是:如何多进球?
第二步,在便签上反思追问,重新定义了问题。我重新定义后的问题是:如何不被对方球员干扰?
第三步,在便签上规划以后的行动。我的行动规划是:将球传到对方身后或人少的地方。
最后,需要在行动中检验,并形成新的经验,循环往复。我在规划在行动中证明切实有效,并尝试优化行动。(技能点: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拆页内容的行动建议)
经验学习其实无处不在,我的经验学习开始于玩手机游戏。而在历史上,牛顿被苹果砸到脑袋,进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更是经验学习的典型案例。那么同样的,和同事的沟通、在菜市场砍价、逛淘宝买东西,都能够成为经验学习的起点。
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我的两个环节,通过3张便签开启自己的体验学习之旅。
【A1激活学习者经验】
<给学习者分组>
下一个环节以小组为形式进行分享演练。让我们分下组,以桌为单位,每个桌3位小伙伴一组。
<激活学习者经验>
接下来每个组需要在小组内分享的内容是:自己以前对问题进行反思、追问,并最终重新定义的过程。即步骤中的前2步。记得将这2步写在便签上哦。
如果有包含全部3个步骤的经历能够进行分享是最好的。
总时长为6分钟。最后会请一到两位小伙伴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观察点:A1指令清晰)
<学习者分享>
小伙伴A分享了他的过往经历:
在工作中经常被老板套路,老掉入语言陷阱。跟着老板的思路把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接了或者让下属去做。潜台词就是:任务你或者不接。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是由自己没有理性思考的习惯造成的,遇到安排的事情没有厘清责任边界再去做决策。追问后就会发现,问题应该是:任务由谁来接?怎么完成件事?
(观察点:学习这在小组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有一位代表分享了本组的一个经验。)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经过刚才的讨论和分享,大家都把今天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关联。最后又一个规划环节,将今天的内容应用到未来工作生活中去。
请大家在拆页催化应用下面,写下未来会怎么应用3张便签,从经验中学习;或者未来会对今天重新定义后的问题采取什么行动。
记得规划对应的是未来,另外需要规划行动中要有具体的做法、明确的截止时间以及可以看到的具体结果。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进行规划书写便签。
(A2指令清晰。每个学习者都写下了一个包含具体做法,有明确时限和可衡量或可观测预期结果的便签。)
<学习者分享>
还是小伙伴A分享了他的未来规划:
老板今天让两天内提交一个新线上项目的方案。听完今天的分享我会用3张便签去梳理这件事。
第一张便签,写下问题。我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又陷入到做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事情的怪圈?这个问题,在我前面的分享也提到了。
第二张便签,反思追问,重新定义问题。如前面的分享,我要学会分清责任,知道哪些是是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学会如何向老板反馈某些事不属于自己,以及如何把不属于自己的交接到负责的同事那去。
第三张便签,规划行动。因此,首先我要将新的线上项目需要设计的内容都列出来;然后对比自己的职责,找到属于自己的部分和不属于自己的部分,以及不属于自己的部分;接着思考属于自己的部分和不属于自己的部分能做什么,如何和相关同事对接;最后形成方案,两天之内向老板做汇报。
【简单总结】
最后复习一下,可以借助3张便签在经验中学习。第一张便签写具体问题,第二张便签写追问分析后,重新定义的问题,第三章便签写未来应对问题的行动。
以上就是今天的要点。谢谢大家,我是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