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嗨喽,各位日天分舵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阳Sir,一个不将就的业余PPTer。接下来,我会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
1. PPT设计师。这是我的爱好。PPT真正改变我的是思维模式和人脉见识。
2. 数据分析。这是我的职业。在工作中我所形成的数据意识和数据思维,让我明白了思考的深度和多维度是多么的重要。
3. 95后。这是我的生活。虽然我并不是95年之后出生的,但是94年12月已经比较接近95年,所以我想蹭个热点,毕竟现在再说自己是个90后已经显示出自己老了。
【拆书帮介绍】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来说一说咱们拆书帮吧!所谓的拆书呢并不是把书拆散,而是从书中拆下一部分,作为自己的一块知识的砖头,然后拿过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大厦。所以可以看到这是一种阅读学习方法,拆书是通过“RIA”三个便签把知识关联自身的经验并且规划出未来的应用,从而达到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的目的。我自身的体验就是读书不再是为了读完一本书而读,变成了我要通过书中的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而读。要想深入学习”拆书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拆书帮了。在拆书帮里聚集着一群以拆书为乐的拆书家,他们就像是一个个的学习引导者,引导激励着每一位参与者将读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它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分支结构,在咱们济南就是日天分舵。“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聚集全国拆书爱好者的学习促进型社群,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这是我的第一步,希望得到个位小伙帮的支持。谢谢~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如何有效解释概念,来自讲述TED演讲的秘密的《演讲的力量》。下面给各位2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中的材料,读完之后给我一个提示:
至此,我们已经吸纳了足够的信息来揭示有效解释的核心元素,再来回顾一下:
第一步:从听者的角度出发。“相对于21分钟的演讲来说……”,这句话不论在现实意义上,还是在概念上,都没有关于心理学或神经学知识令人生畏的假设。
第二步:点燃“好奇心”。好奇心会使人们追问“为什么”或“怎么样”,这是因为人们对某些事物不理解,认为存在某种知识缺口需要填补。吉尔伯特一开场就激发起人们的好奇心,之后又出其不意地用截瘫和中彩票的数据来戏剧性地撩拨这种好奇心。
第三步:逐一介绍概念。如果要让你了解重要概念,那首先要介绍这一重要概念所依据的知识点,如其中的“前额皮质”“经验模拟器”和“影响偏差”。
第四步:使用暗喻。运用“飞行模拟器”“心理免疫系统”这样的比喻来阐明他所讲解的概念。为了清晰地解释,必须引出令人困惑的事实,并且在人们与关于世界的既有认知模式之间建立起联系。暗喻和类比是这方面的重要工具,有助于进行解释,直到使观众了然于心,频频点头。
第五步:使用例子。如彼得·贝斯特这样的小故事,能使解释清晰到位。这就像对大脑说:你觉得能理解这个概念吗?那么把它运用到这些事实当中,如果合适,你就掌握了。
聆听了他的解释之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变得更丰富、更深刻、更真实,从而能更好地看待现实。
解释,是有意识地向人们的认知模式增加一种新的元素,或者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对现有元素进行重新排序。就像我所说的,如果伟大演讲的目的是在某人内心建构一种思想,那么解释就是达成此目标的重要工具。
好了,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我的"I"便签:
【Wha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向他人介绍一个新概念或者一个新名词,比如别人对你工作中的一个部分感兴趣想听你说说,或者要介绍一个最近新兴的词语给别人听。要听的人不了解我们行业也没有听过这些概念和名词,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解释。
【Why】相信你一定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叽里呱啦“和人家说了半天,可是对方却还是一脸茫然;或者在演示汇报的时候,针对一个重要概念说了很多,可是最后答疑时间还是有人需要你再讲一遍。这就是不有效的解释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我们就是需要一些方法来辅助我们整理思路,有效解释对方生疏的概念。
【How】具体的方法如下:
1. 听者出发。首先,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从他比较易于理解的方面出发,不要一上来就表达出复杂的内容,会让人听不进去。
2. 引发好奇。然后,可以采用问句的方式,引发对方的兴趣。
3. 分步介绍。接下来在具体介绍概念时,对于一般简单的概念我们可能一句话就说清了,但是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概念,可以逐步分条解释。
4. 使用比喻。把这个生疏的概念与对方熟悉的事物或概念建立起联系,暗喻和类比都是很好的方式。
5. 案例辅助。最后再把这个概念运用到一个鲜活的案例中,就可是让对方更加理解这个概念的具体用途。
【Where】我们在向他人解释一些比较复杂的,而且对方又不熟悉的概念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上面的五步。
【分享A1便签】
下面分享我的A1便签:
今年七月份的时候,我第一次在部门内部给同事培训PPT的相关技巧,因为对于讲述的内容非常的熟悉,所以也没有准备文字稿之类的书面材料。培训现场我需要解释一个设计中的名词,叫”蒙版“。而且我认为我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但是在最后答疑时间,有不少同事都表示需要我再讲解一遍这个概念。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发现我在引入这个概念的时候,直接就说这是一个设计概念,导致一些不想了解设计的人对此不敢兴趣了。另外就是我的解释中不但有蒙版这个大家生疏的概念,还有其他与之相关的概念,而我没有分步解释这些概念,大家短时间内接触太多的不了解的概念,就有些困惑。
【分享A2便签】
我的应用A2便签:
目标:下周周末与朋友约好一起吃饭,他看到我最近发的关于拆书帮的朋友圈,想了解。
行动:我会用以下五步介绍“拆书”:
1. 听者出发。首先我会说,你平时也喜欢读书,是不是觉得把书“拆”了很可惜?
2. 引发好奇。接着我会说,“拆书”不是把书拆了,而且我在学了“拆书法”读书之后,一个多月读了将近十本书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时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引发好奇。
3. 分步介绍。然后我再分步介绍RIA便签法。不理解“拆书”没有关系,其核心方法是用三个便签来阅读一本书。这三个便签分别是I-把原文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一遍;第二个便签是A1-讲述一个和原文内容相关的过往经验;第三个便签是A2-用所学到的知识规划一个未来的应用。这就叫“RIA便签读书法”。
4. 使用比喻。打个比喻,以前咱们的读书就像是拿着一个竹篮子去打水,打完水之后,只是篮子湿了,却没有留下水啊!现在用了“便签读书法”就把手里的竹篮子变成了一个水桶,打到 的水可以提回来,桶里还是有水的,也可以直接用,去解决问题。当然,对于便签读书的方法掌握的越好,拿在手里的水桶就越大,收获也会越多。
5. 案例辅助。在我了解的咱们济南的拆书帮里,像风云、千尘,他(她)们平时有着自己的专职工作,但是通过这样读书,在业余时间都发展了自己在其他领域的一些特长。生活更加丰富,人脉圈子更加宽广,自我价值也得到了实现。
以上就是我对于如何向别人解释晦涩概念的分享,希望给你带来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