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 所属活动: 【拆书帮宇宙中心分舵NO.265】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收拾是一种思考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学会从时间轴和关系轴去思考,练习收拾自己的物品。

开场:

<分组>

组长-组织大家发言、记录员-记录本组讨论成果、计时员-记时,告诉大家每个角色的职责,在我让大家分组讨论时,发挥每个角色的作用。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王丽,我的三个标签是:基督徒、建筑设计师、最近努力拆3-3的拆书家。

<图书介绍>

场景:首先,我先问大家三个问题:

1.你是否因着各种原因买了很多的网络课程,最后却学不完或者有的根本就没学过呢?有的请举一下手?(很多人举手)

2.你是否因着打折、送赠品等活动就忍不住买很多的商品回家,囤积起来,但是发现很多东西还没用就过期了呢? 有的请举一下手?(很多人举手)

3.你是否急于想要成功,给自己安排了很多的工作,每天累的要死要活,但却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的请举一下手?(很多人举手)

提问:当大家面对这些期望和结果相差很大的情况时,是在埋怨自己呢?还是不断给自己加码呢?抑或是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自己最想要、最舒服、最合适的东西或生活呢?大家问过自己第三个问题吗?

学习者回答:没有、该想了

影响:如果大家不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就会被欲望支配,不停的想办法拥有,如果是有形的物品会浪费钱、占据空间,严重的话会成为物品的奴隶;如果是无形的欲望,会让你迷失自己。

       解决:今天拆的这本《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讲述了怎样通过收拾物品,提升自己的选择判断力,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我今天所拆的第一个片段会告诉大家通过从时间轴和关系轴两个维度去思考,从而练习怎样筛选自己的物品,第二个片段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找到扔不掉的物品背后隐藏的情感。

<请学习者量表自测>

首先来了解一下大家对物品的执念有多深,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套测试题,每道题有1-6分,代表从极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程度,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最后算出总分,给大家1分钟时间。1.jpg

<解释自测题的意义>

       你的总分在30分以上的请举手(2人举手),说明你对物品的执念比较少,能够很好的从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去取舍物品;总分在12分以下请举手(2人举手),说明你对物品的执念有点深,比较喜欢以物品自身的价值来取舍物品;大部分小伙伴都是在12-30分之间,说明大家还需要学习怎样去根据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去收拾物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1片段>

下面请大家花半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一下。      

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必须首先明确给出收拾的定义。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我们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1>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通过思考(行为)当下的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澄清),从而学会用收拾的三个步骤去练习(行为)如何筛选自己的物品(界定)。

<强化讲解概念和有互动的I>

       在断舍离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学习者回答:收拾

大家能想到跟收拾相关的工作还有哪些?

学习者回答:整理

大家知道收拾与整理的区别是什么吗?

学习者回答:分类

收拾就不需要分类了吗?

学习者回答:需要

看到很多小伙伴都不太清楚收拾与整理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下面我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首先来看几个例子。

概念对比案例

1、小王下班回家后把凌乱的散落在地上的书,按照人文类、哲学类、工具类等把它们整整齐齐的放在刚买回来的书架上。这个例子是整理还是收拾?

学习者回答:整理

很棒,是整理,只是对物品进行了分类和移动位置。

2、小王去年穿的很漂亮的一条裙子现在穿不上了,于是把它用精美的袋子装起来放在衣柜里吧,想等着瘦下来以后再穿。这个例子是整理还是收拾?

学习者回答:有的说是整理,有的说是收拾

大家出现了分歧,等会我们公布答案。

3、鞋架上有三双鞋是我很喜欢,也是我现在需要的,另外还有两双很破旧了,我也不需要了,但是鞋架上还能放的下,就放在上面放着吧,也没啥影响。这个例子是整理还是收拾?

学习者回答:有的说是整理,有的说是收拾

大家又出现了分歧,等会我们公布答案。

现在我们看一下片段当中提到的收拾的要点有哪些?

学习者回答:考虑与自己的关系、与现在的关系、进行取舍和选择

根据这些要点,我们再更准确的定义一下收拾的概念

收拾:通过思考物品跟我的关系,以及跟现在的关系,筛选出两个关系交集里的物品,最后做出取舍的工作,必须满足所有的要点才叫收拾。

现在公布答案,根据这三个要点,上面这三个例子都不是收拾,第1个例子三个要点都没有,第2个例子没有考虑物品与现在的关系,也没舍弃;第3个例子没有舍弃。

行动步骤

我们怎么来收拾物品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图,同时也给大家举一个我收拾10件上衣的案例。

1.定主语:是我需要用的吗?(侧重于关注别人送的,赠品等这些被动得来的物品)

2.定时间:是我现在需要用的吗?(侧重于关注曾经用的和未来用的物品,一般的物品“现在”的时间定义一般不要超过2年)

3.做取舍:付出实际的行动(需要的留下,不需要的舍弃-付出行动)

收拾4.jpg


预防异议

那有些小伙伴可能会问:“收拾其实就是扔东西”其实不然,收拾需要扔东西的这个动作,但是这个动作其实比较容易做到,重难点其实是基于时间轴与关系轴的思考和内心的取舍,需要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要让自己努力去做选择和决定,是验证自己生活能力的工作。

适用边界

既然收拾是训练自己,所以最好是自己去做收拾,另外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舍弃物品,也适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以及我们存储的资料文件,过多的目标等等,甚至可以用于职场、工作、感情等。

案例示范

       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收拾10件上衣的案例,请我的衣服扮演着们上来一下:

2.jpg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编剧本>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大家想象一下未来的一个月内,你想要进行收拾的某类物品(10本书、10个目标、10份文件资料等等),运用今天收拾的三个步骤收拾一下自己的物品。怎么做呢?小组内有一位扮演主人公,另外一位或几位扮演某类物品,小组成员一起编写一个小剧本,给大家6分钟时间。

学习者案例记录:

3.jpg

<片段1总结>

       从大家的案例中,看出来大家已经知道如何从时间轴和关系轴两个维度去思考,运用收拾的三个步骤练习筛选自己的物品了。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2片段>

下面请大家花半分钟的时间看一下第二个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一下。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逃避现实型:

这种类型的人太忙碌,几乎没什么时间待在家里,所以也没办法收拾屋子。多数情况下,这种人都是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愿意待在家里,所以就找各种各样的事,让自己忙碌起来。加上家里乱七八糟的,所以就更不想待在家里了。慢慢地,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越陷越深。

执着过去型:

这种类型的人,即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相册、奖杯等等,统统当作命根子似的保管起来。他们多半隐含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从不想面对现实这一层意义上来看,与逃避现实型也有相通之处。 

担忧未来型:

这种类型的人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这类人的特点是过分地囤积纸巾等日用品,要是没了这些就会觉得困扰、焦虑不安。在三种类型当中,这一类的人最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两个片段之间的联系>

       刚刚我在观察大家做练习的时候发现大家有一些疑问,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收拾;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有些东西扔了太可惜了或者是总有一天会用到的,所以舍不得扔掉。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学习目标2>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深入的挖掘(行为)扔不掉东西背后的原因(澄清),发现(行为)物品所映射的自己的情感(界定),并且讨论出(行为)如何扔掉带有这种情感的物品的一种解决方案(界定)。

<有简短互动的I>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哪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学习者回答:逃避现实性、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

      大家有没有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呢?

      学习者回答:有

      有很多啊,好,现在基于第一个片段的内容,这三种类型的人,都出现了哪个轴的错位。

      学习者回答:时间轴(很明显)

      其实也隐含了自我轴,第一种类型的人逃避去考虑物品与自己的关系,第二、三种类型的人似乎更喜欢通过物品的价值来衡量物品,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衡量物品,其实物品要用才有价值。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片段当中所涉及到的物品都是对现在的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所以今天我们也是基于这个前提进行下面的分享。

      上一个片段当中,我们已经强调了收拾的核心是基于时间轴和关系轴的思考,通过思考,对物品进行取舍,从而训练自己,发现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物品有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投射出暗藏于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自己。


<微行动学习>(由于A的框里无法放的下所有内容,所以此部分内容提到前面)

       一、明确问题:

       现在大家想一想,这三种人中哪一种人最难以扔掉物品呢?大家分组讨论2分钟,最后每个组出一个答案。

       伙伴回答:3个组回答“担忧未来型”,1个组回答“执着过去型”

提问式回应与反馈

“担忧未来型”以3:1完胜,既然很多小伙伴都觉得“担忧未来型”的人最难扔掉物品,那我们今天就来解决“如何使担忧未来型的人扔掉物品?”这个问题,大家同意吗?

伙伴回答:同意

       二、讨论问题本质: 

提问式回应与反馈

接下来小伙伴们继续分组讨论一下,“担忧未来型”的人无法扔掉东西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这些物品到底有什么魔力?给大家3分钟时间。

好,现在时间差不多了,请各组的组长把你们讨论出来的本质分享一下吧。

第一组伙伴回答:1、为了省钱;2、恐慌;3、自我认知的缺失。

第二组伙伴补充:4、过度的忧患意识;5、不确定;

第三组伙伴补充:6、焦虑;7、缺乏自信;8、没有安全感;

第四组伙伴补充:9、消极

好,我们现在总共列出来9个本质,现在大家仔细再看一下这9个本质,有没有可以合并的呢?

学习者回答:恐慌、过度忧患意识、焦虑、没有安全感、消极都可以归入恐慌、没有安全感中。

学习者回答:不确定也属于没有安全感。

提问式回应与反馈

现在我们的本质就可以减少为1、因为恐慌、没有安全感,所以无法扔掉这些物品;2、为了省钱,所以无法扔掉这些物品;3、自我认知的缺失,所以无法扔掉这些物品。3个本质。从上面的分析中,其实第1个本质是大部分小伙伴提出来的,现在我帮大家整理一下,就是“担忧未来型”的人因为觉得恐惧,没有安全感,所以无法扔掉对现在的自己没用的物品,这就是问题本质,大家同意吗?

伙伴回答:同意

三、明确问题本质:

大家找到的问题本质很棒,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这个片段的前提条件,就是这些物品是现在的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好,下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如何扔掉那些对现在的自己没用,但是扔掉又会让自己觉得恐惧,没有安全感的物品?”大家同意吗?

伙伴回答:同意

       四、讨论解决方案:

提问式回应与反馈

好的,那么现在就基于这个问题,大家继续分组讨论,最后每个组讨论出一个解决方案,给大家5分钟时间。

分组讨论

好,现在时间差不多了,请各组的组长把你们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分享一下吧。

第一组伙伴回答:1、问自己"是我现在需要的吗?";2、买一舍一;3、更关注自己而不是物品;

第二组伙伴补充:4、养成一个扔的习惯,现在不需要的,就果断扔掉;5、向会断舍离的人进行请教;

第三组伙伴补充:6、送人;7、设定一个目标,比如3个月内没用的物品就扔掉;

第四组伙伴补充:8、改变思维,从“物品有没有用”变为“我用不用”;9、缩短时间周期,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定,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没用,就扔掉;

好,感谢大家提出来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把有一些共同特征的项合并一下。

1、问自己、关注自己、改变思维

这个我们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总结一下吗?

学习者回答:关注我

2、养成扔的习惯、送人

这个我们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总结一下吗?

学习者回答:尝试去扔或努力去扔

3、向会断舍离的人请教、买一舍一、送人

这个我们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总结一下吗?

学习者回答:舍的技巧

4、设定目标、缩短时间周期

这个我们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总结一下吗?

学习者回答:给自己设限

好,现在基于大家总结出来的四个步骤,我们排一下序,该怎么排呢?

1、关注我

2、给自己设限

3、运用舍的技巧

4、尝试去扔

五、呈现解决方案:

1、关注我:这是我现在需要的吗?(关注物品对我有没有用,而非物品本身对我造成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2、给自己设限:给自己定一个时间限定。(比如3个月内不用的就扔掉,说明这个物品背后的恐惧是假的)

3、运用舍的一些技巧:比如:买一舍一(替换),送人。

4、尝试去扔:实际去行动,只要物品不保留在自己的家里就是扔

       谢谢大家共创出来的这么精彩的解决方案,真的是出乎我的想象,既然大家自己讨论出这么好的解决方案,总要自己用一下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布置任务>

拆书家提问设计:

在接下来的三周内,大家可以回去收拾一下自己一直没用,但又担心未来会用的某类物品(书、文件资料、衣服等),运用大家共创出来的四个步骤去扔掉这些物品。

学习者案例记录:

陈茉案例:

背景:自己有6件冬季外套有2年多没穿了,但是因为这些衣服买的时候都挺贵的,并且都可以穿,内心一直被“如果要是扔了,正好需要穿的时候没有“的恐惧占据,所以无法扔掉。

应用:运用片段2的四个步骤来收拾自己的6件冬季外套。

1、关注我:问自己这几件外套是我现在需要的吗?都不是我现在需要的,并且两年都没穿了,所以我内心的恐惧,可能是因为物品的存在会让我觉得它可以给我安全感,但是事实有可能不是这样的。

2、给自己设限:设定3个月的时间,如果在3个月内这些衣服我都没穿过,那我可以勇敢的告诉自己,物品所能给我的安全感是假的,只是我内心深处的假设。

3、运用舍的一些技巧:因为这些衣服都挺贵的,也很有价值,我可以把他们送人。

        4、尝试去扔:实际的付出行动,3个月期限到了之后,如果没有穿过,就把这些衣服快递给妹妹。

<总结>

       最后,我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的第一个片段讲了基于时间轴和关系轴进行的收拾工作,可以提升你的思考力和判断力,第二个片段通过分析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从而发现扔不掉东西背后的自己,通过收拾,让你发现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