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小马哥,通过开始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我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接下来的分享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FAB法介绍图书)
B:首先想问大家个问题,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与朋沟通的过程中,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在职场上,你一句不经意的话得罪了领导或者同事,让你在职场上停滞不前;在家庭中,你与父母、爱人和孩子的交流,最后总是以争吵画上句号;你明明告诉对方这样做,结果他却那样做,是你表达的不够具体还是对方的理解有问题?
学习者回应:有的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学习者回应:有想过,但是道理都懂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那大家来参加这场拆书算来对了,我今天带给大家的这本书可以帮助你解决大部分沟通中的问题,帮你找到人际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
F: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沟通学的书籍,本书的作者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同时他还是国际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在长达30年的研究和心理咨询过程中,卢森堡博士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主张,为世界各地的人们解决了众多冲突,带来了和平,由于在他在世界和平方面的贡献,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本书主要围绕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展开。
A: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内容贴近生活,案例丰富,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受益匪浅,读了就可以用。我那天刚把我拆书信息发到微信群里的时候,看到的小伙伴就回应说这本书是上海分舵的镇山之宝,所以说明很多小伙伴都拆过这本书,读过这本书。他们为什么去拆这本书呢,是因为这本书给大家带来了改变,让大家有所收获。
学习目标:今天我们选取了书中的一个片段,通过学习这个片段,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请求时学会使用具体的语言,从而避免误会,让你的意愿能够被执行。
接下来给大家发一下拆页,给大家30秒的时间阅读。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女士谈道:“我请我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三个星期后,他和我说,他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球比赛。”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但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想了想,说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What】:通过阅读拆页,我们了解到拆页描述了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提出请求
【Why】:
1.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对方具体该怎么做,能够避免误会和不理解,也能够让你的意愿被执行。
(不这么做的坏处)
2.抽象的语言无法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当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
足的时候我们会变得又恼又怒,去责怪对方。
如果我们只是模糊的告诉对方不做什么,会让对方感到困惑,难以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引起的对方的反感,妨碍人与人的交流
【How】:
1.了解自己的需求: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对方做什么,就像原文中的例子妻子的需求是丈夫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可以在家陪她和孩子而不是少花时间在工作上。
2.用具体的语言表达你的请求:避免用关心、爱、有责任心等抽象的语言。
原文中的例子是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陪我和孩子,而不是你应该多陪陪我和孩子,你应该多关心我这种模糊的表述。
【例子:】 这让我想起了我工作中的一个经历,我们公司的一位同事告诉我:我要所有产品的报价,看到这个消息后我感到很困惑。我当时很生气的告诉他:“你就不能说清楚点吗?”后来他没有告诉我他具体要什么产品的报价,我也没有将他所谓的所有产品的价格报给他。
当同事告诉我他需要“所有产品”报价的时候,我感到是困惑的,“所有产品”是非常抽象的词,我并不了解他说的“所有产品”具体指哪些产品。对于他的请求我的答复也是模糊的,我只是在责怪他没有说“清楚”。我所说的“清楚”也是一个抽象的词。对方也不明白我说的“清楚”是指哪些内容。双方都没表达具体的请求。如果我告诉对方:“你能否将需要报价的产品名称、对应的数量和包装整理成表格发我?”这样对方听了就会明白该怎么做了。
Where:当你希望你的意愿能够清晰地被对方理解并执行的时候。
适用边界:
1.具体的请求适用于你希望你的意愿能够清晰地被对方理解并执行的时候。
2.某些时候你的意思已经足够明确,就不需要直接提出请求,比如你打电话告诉你的家人“今天下雨了,我忘记带伞。”很明显你是想让家人给你送伞。或者在房间里看电视的孩子跟你说:“妈妈,我口渴了”很明显他希望你倒杯水给他。
3.当我们与家人朋友或者同事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那也可以不用这么做:比如你已经很了解你的上司,知道他的做事风格,那么他交代任务的完全可以不用多说什么,你就可以做到让他满意;比如你已经知道你的老婆每天早上就只吃门口那家山东的杂粮煎饼,不加辣椒不加葱,再多加一根香肠,每次她让你去买早餐的时候,就不用多叮嘱什么。
【A1:】
大家回想一下在生活中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1. 你交给你的同事一项工作,并没有明确告诉对方你的具体要求,导致她完成的工作你并不满意。
2. 小时候,父母经常告诉我们:“你能不能听话,能不能做个懂事的孩子?”就是没有明确的告诉她如何做才算才算听话,才算懂事。
3. 你告诉另一半:“你能不能多爱我一点?” 导致另一半很困惑:“我每天忙工作,挣的钱都你管,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还怎么爱你?”
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表达请求比较模糊的案例,如何改进我们待会单独留时间让大家讨论。
学习者案例:
A:我之前让同事帮我带杯咖啡,但是并没有告诉他我喜欢什么口味的,这个请求也很模糊,往往导致带的咖啡不是我喜欢的,这种情况很尴尬,我也不好说什么。
B:我让我的室友帮我带早餐,但是我并没有告诉她只带一个包子就可以,导致她按照她的理解给我买两个包子。
C:我在工作总有个搭档是帮我做第一个步骤的,有时候我会试探性的问他“这个数据你帮我弄了吧?”他总是回应我“没呢,我忙着呢。”其实我是希望他现在就帮我弄一下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明确告诉他我现在就需要,导致后面我还要再返工,也会影响工作进展。
【A2:】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该如何做,才能让你的请求更具体。
首先我们要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其次要用具体的语言告诉对方你的请求,让对方听了之后知道该怎么做。大家注意一点就是如果我们与亲人朋友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比如说他就知道你每天只吃一个什么口味的包子,或者你只喜欢某一种咖啡,那么这种请求就没有必要了,如果对方不了解我们还是需要说清楚。
学习者案例:
A:下次让同事伴我带咖啡的时候可以告诉他:“请帮我带一杯星巴克的拿铁,中杯,半奶半糖。”
B:我下次可以告诉我的同事:“请在周三上午9点钟之前将200个数据发到我的邮箱。”用一种可测量量化的方式表达我的请求。
结束:谢谢大家,我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