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lp,19820904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练级场]共情型提问+挑选致用类书籍+四阶法作出完美计划 学习目标: [练级场]共情型提问+挑选致用类书籍+四阶法作出完美计划

开场:

 1、自我介绍(20秒)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郑远霞,我今天进行的是2-1的拆页。 

2、分组(10秒)
为了便于我们学习和讨论,现在请大家来做一个分组,我们今天分为2组,每组2位小伙伴。

  

3、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掌握共情型提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面对“受伤”的人寻求安慰时不知所措的问题,达到不仅可以为对方分担忧愁,甚至还可以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目的。

4、图书介绍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拆页选自《提问力》这本书,它是由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联合拆书帮两位资深拆书家李真老师和丘恩华老师联合著作,旨在提高读者通过有效提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快速地实现自我提升。2018年9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这本书与同主题其他书籍相比,其内容大多来自于拆书帮与在行合作的好评课程,因此书中并没有长篇赘述的枯燥理论知识,而是结合大量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场景,通俗易懂,学习者容易掌握其中的各种提问模型和技巧。作者还结合了拆书帮的RIA便签法,在章节末设置了便签练习,从而具备了让学习者能够学以致用的独特优势。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朋友感到“受伤”来寻求安慰,而你却不知如何开口?如何有效地应对这样的一些窘境?在学习过共情型提问后,你能够很好地应对上述的情况,让别人能感觉和你谈话很有收获,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B2:你有没有过遇到一位久违逢面的老同学,激动了不过5分钟,就陷入尬聊的经历?不论在生活还是职场中,提问都是提高你沟通能力的一个重要技巧。通过学习《提问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培养提问的意识,提升你提问的水平,还能帮助你拓宽提问的思路,进而帮助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快速地实现自我提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共情型问题——如何让“受伤”的人感到被理解

都说理解万岁,可见人们对被理解有着巨大的渴望。可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你的朋友和情侣吵架了,口口声声说要分手,打电话和你倾诉;朋友在工作上遇到大麻烦——项目搞砸啦,来找你求安慰。这时候,你特别想去帮朋友分担忧愁,可实际情况可能是,你想安慰对方,或者苦口婆心,说了很多良言,给了不少建议,甚至说笑话缓和气氛,但是结果却是爱莫能助,场面非常尴尬,甚至可能一不小心,你也被朋友的坏情绪所感染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熟悉共情型提问模型的对话技巧,则不仅可以陪伴朋友从郁闷聊到开心,真正为他分担忧愁,甚至可以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受伤”的他真正感到被理解。

共情型提问就是利用问题和对方建立共情关系,进入同频互动交流状态,共情型提问有四个要点:

第一,试新鞋。在对话千,不着急说话或给建议,而是先向自己提问,要应用同理心,转化视角看问题。

这里需要提到我们很多人存在的一个误区,同理心不是把自己代入对方的场景,不是问,这件事发生在我深深会如何?而是好奇地问:

这件事发生在他身上会如何?

站在他的角度,自己会看到什么?

他在想什么?他感觉如何?

这样切换视角来提问,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

第二,提问。首先提出宽泛性问题,让对方开口说话。邀请他们进入他们感到最安全、舒适的领域。

第三,聆听意外之意。提问之后,对方就会开口说出很多信息,这个时候需要聆听,听话里话外,话里——他都说了些什么?话外——他的语气、心情、表情、眼神、说话节奏等信息,聆听也是共情的重要部分,我们愿意听,对他就是最好的陪伴。

第四,适当的距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客观,才能避免和对方一样进入伤心、愤怒、冲动的状态。我们需要帮助朋友客观分析,在合适的情况下给出合理的建议。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3分钟)

Why】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能准确把握沟通对象的情绪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能力,这是让对方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从而能与你共同迈进解决问题的关键缓解。

What】共情型提问是一个能够有效缓解情绪的沟通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和对方建立共情的同频沟通状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受伤的心感到被理解。

How】作者提出的共情型提问分为四步:

第一步,向自己提出同理心问题,感受对方的心情。

第二步,向对方提出宽泛的问题,进入安全舒适的对话状态。

第三步,全心聆听,留意话里话外的信息。

第四步,保持客观距离,给出适当的建议。

适用边界】根据场景不同、沟通对象不同,四个步骤需要灵活安排。在与自己不太了解情况的人沟通时,要少提问多聆听。也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给出具体的建议,当个听众就够了。还有可能对方不想讲话,那么完成第一步,然后安静地陪伴就好了。

反面案例】在学习这个拆页的时候,让我想起在上个月的一个周一,一大早我最好的闺蜜告诉我,她跟老公吵架了,我赶紧去找她,她一见我就开始哭诉,说她要离婚!我当时一听,马上就跟她分析各种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劝得苦口婆心,但是她一点听进去的意思也没有,反倒越来越伤心,我一看她那个样子,我也越想越生气,陪着她气呼呼地渡过了大半天,我基本上精疲力尽了,她的状态还是处在非常激动和伤心的样子,我觉得自己黔驴技穷,感觉特别尴尬。

现在看当时的情景,我跳过了共情型提问的前3个步骤,直接进入了提出建议,对方没有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了,情绪因此没有得到缓解,我自己的情绪还被带进去了。

正面案例】如果我使用共情型提问,首先我会问自己她的感受和心情是什么样的,她的心情可能是难过、沮丧或者愤怒,然后我可以提一些宽泛的问题,比如“你现在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感受好一点”,接着我去聆听她说的话,让她把心里的想法都能说出来。最后,我可能不会去给什么具体的建议,因为这个时候陪伴和倾听对她来说才是她最需要的。

【不这样做的坏处】由此可见,当我们的沟通对象正处在负面情绪中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正确使用共情型提问,我们就会让对方觉得你不能理解她,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的表达,我们给的建议或者劝告就会被情绪阻挡,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四、【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约4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现在请各位伙伴回想一下,你有过哪些类似的安慰人的经历?对方可能是考试不理想、下岗失业、生意失败、遭受病痛、选择迷茫等…最近的一次,你是如何安慰对方的呢?接下来我们每人有1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分享你的经历。然后我们会从每个组选一名代表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1:上周我老公回来跟我抱怨说领导对他不公平,心情很不好,我听到他的话以后,就跟他说领导不是这样的人,可能是他自己想多了,叫他不要把人往坏处想或者去跟领导沟通一下,我老公听了我的话以后觉得我不理解他,更加生气了,不愿意跟我讲话。

 

案例2:最近一次是我妈跟我说姨妈家里的一些事情,她觉得有点烦,我就跟她说这是别人家里的事情,不要去管,管好自己家里的事情就好了。但是我妈听了以后,依然还是在为姨妈家里的事情操心烦恼,而且觉得我不帮她分担。

 

 

五、【A1+】(反思加工)7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想想在刚刚你讲述的最近一次安慰人的经历中,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采用共情型提问模型去进行陪伴和对话,你可以怎样应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去回应?接下来你有1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分享你的经历。然后我们会从每个组选一名代表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下一次我妈再对我抱怨的时候,我要尝试使用共情型提问来进行处理,第一步,向自己提出一个同理心问题,感受她的心情可能是担心和着急。第二步,我可以提一些宽泛的问题,比如这个事情是什么样?这个事情你怎么看?让她愿意打开话匣子。第三步,我去聆听她说了一些什么,让她说出更多内心的想法。第四步,我可以给出一些适当的建议,比如她先要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