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宇宙中心266:如何结构化接收信息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如何结构化接收信息 学习目标: 运用识别、判断、概括三个步骤结构化接收信息

开场:

大家好:我叫梁乐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不如梁乐乐 

85后职场妈妈,南方女子定居北京。 

三观不错,五官更好。

善运动,善插花,善买衣服。 

比年轻时更美丽。 

精神在云之上,眼睛在泥土之下,心在云和泥土之间!

 一切皆可用文字表达。

 愿你好

愿我自己好。            

<目标设定>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面对纷繁信息情况下,通过识别信息、寻找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概括观点,这三个重要步骤来快速识别关键点,梳理清楚结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日常生活中接收杂乱无章信息的场景非常常见。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场景,领导找你说了一件事情,然后希望你第二天做一个PPT报告给他,他要在大会上发言使用。试想一下,我们的领导一定不会这样说“小张啊,我明天报告的中心思想,支撑这个中心思想一共3个理由。支撑第1个理由有4个子理由,支撑第2个理由有2个子理由…..”一定不会,他可能是先丢给你一堆资料和数据,然后把他的思路非常零散的说给你,这个时候如果想要做出一个符合领导要求的ppt,就需要通过结构思考力找出它的结构来,然后把这个结构放在ppt里。同样的,你开完会后,面对一堆杂乱无章的会议纪要,如何整理出会议成果?也是找出这些内容的结构来,结论是什么、要点是什么、次要点是什么,未来将成果汇报给他人时才更加清晰,有说服力!

再比如你去听一个演讲,如果演讲人的结构非常清晰,上来就非常明确的跟你表达清楚观点,然后逐步地证明这个结论,你作为听众会很轻松,然而,如果这位演讲者表述杂乱无章,更可怕的是他的口才特别好,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的信息量比一般人还要大,这个时候你就会比较痛苦,如何整理演讲的收获完全说不清楚。

本节教大家一些方法在纷繁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找出信息中哪些是观点类的,哪些是事实描述类的?观点类的信息中哪些是结论,哪些是支持结论的理由,并将它们区分开。

第二步: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并画出结构图,接下来找出这些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并依据事实理由结论的对应关系画出金字塔结构图。

第三步: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接收信息除了在前两步能做到足够能够听清楚以外,最后还要用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做到说明白。

image.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FBA图书介绍>

<F>结构思考力》这本书作者李中秋老师,出版过《结构思考力》和《透过结构看世界》两本书,并且创立了结构思考力学院。

<B>日常生活中接收杂乱无章信息的场景非常常见。有的人总是能够规划的条理清晰,快速寻找出线索和结构,而有的人却总是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如果领导让你做一个PPT,或者是让你写一份报告,但只是跟你当面说了很多零散的想法,那么接下来你要怎么做? B1今天拆书片段提供给你快速识别关键点的方法,可以让你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结构更清晰。

<A>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源自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相比较《金字塔原理》李中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更符合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的阅读特点,逻辑简单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

片段相对简单一些,我看大部分小伙伴都看完了,没看完的也没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WHAT>讲拆页之前我们先来澄清几个概念,什么是观点?观点是从一定立场与角度出发, 对事物或者问题所持的看法,它是个人看法区别于事实的存在。结论又被成为中心思想,首先它也是一个观点,其次需要被别的理由或事实支撑否则不能称之为结论。结构化接受信息是让我们在纷繁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理解他人的核心内容,并且能够总结清楚,说明白。

<why>可以帮助我们清晰的找出对方所传递信息的结构,并有效的概括出核心内容,

<HOW>

第一步:识别: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结论。

1确认那个观点是结论

线索一:通常结论的提示词有因此、由此可知、显示出、告诉我们、所以、表明、由此得出、我要说的重点是、证明、问题的实质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表达一定会应用这些词语,不过这些词语确实为我们找出结论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线索二:关注几个重要的位置:开头、结尾、如果是文章我们还要格外关注段落的开头及结尾处

线索三:问一问“所以呢”

举个例子:想要高效陪伴孩子要在家里减少自己刷手机的时间

2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

线索一:寻找提示词:由于、因为这个事实、有以下材料支撑、调研显示、因为这个原因、鉴于、第一、第二、第三

线索二:问一问“为什么呢”

举个例子:比如你总是长时间拿手机刷新闻,孩子可能就想长时间拿手机打游戏、看动画片。

3找出支持理由的事实

线索一:具体的数据

线索二:具体的事例

线索三:在理由的基础上再问“为什么”

举个例子:孩子看手机的时间超过30分钟会对她的眼睛发育有影响。

第二步:判断:判断事实、理由、观点的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


image.png                                              

上述片段中举的例子:

【结论】想要高效陪伴孩子要在家里减少自己刷手机的时间

【理由1】比如你总是长时间拿手机刷新闻,孩子可能就想长时间拿手机打游戏、看动画片。

【事实1】孩子看手机的时间超过30分钟会对她的眼睛发育有影响。

第三步: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通过前面两步我们可以找到结论,理由和事实,通常如果人家给我们一分钟时间,我们说出结论,给我们两分钟我们说出理由,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我么你可以说出事实。 

<where>这种方法适用于我们接收复杂信息,比如听课、开会、看书。同样也适合于我们平时表达,但今天拆页的内容仅讲我们如何结构化接收信息。

<不这么做的坏处>通常人们听别人讲或者看文字的时候觉得自己非常清晰,但是当们自己去整理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好混乱,即找不到结论,又找不到理由,被别人问为什么时脑子就卡壳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中对清晰的事物没有一张清晰的结构图。

<反面案例>5月份公司有一项资质在准备迎接外部审核,同事小王跑来对我说:“业务部小张离职了,技术部小谢的证书资质不符合要求,外部专家徐老师说我们写的迎检报告过于简单,需要再补充内容。”听完后,我一下有点愣住了,所以呢?她到底现在需要我做什么呢?

<正例说明>假如我用结构化接收信息的方法重新整理一下同事小王给我传递的信息

【结论】:通过外审需要增加有资质的人员,并将材迎检材料补充齐全。

【理由1】:技术部小谢身份可能不符合资质要求

【理由2】:外部专家徐老师说报告材料太过简单

【事实1】:业务部小张离职了

【概括】:通过外审需要增加有资质的人员,并将材迎检材料补充齐全

通过结构化接收信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结构化整理信息有助于整理我们自己的思路,还能把别人未能表达的结论快速整理出来,比如在小王向我传达信息时少了一个结论,通过结构化整理我发现他想表达的结论是通过外审需要增加有资质的人员,同时将材迎检材料补充齐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一、A1】激活经验(现象提问)

<技能点:【A1】显像问题清晰,其中包含具体的情景 >

拆书家提问设计:<A1指令开始 >

接下来请大家回忆一下,大家想一想当领导给你说了一堆零散的想法后让你写一份总结或者做一份PPT你通常会怎么写?当你听完一堂重要的培训后你通常如何整理你的笔记?或者是看完一本书如何去用一句话整理出书中的内容呢?哪些情况是因为不会梳理信息而导致了终一个坏的结果?请大家思给大家2分钟,我们分组讨论一下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

<A1指令结束 ><学习者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验>

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马帅分享自己的案例:上个月跟老师交流的时候,老师提到项目报告需要完善,列出了一堆需要完善的内容,ppt的格式、图表的单位和标度尺显示、软件制作来的方案需要按照甲方要求多家剧组等等,我只能默默的用笔记下来,没有整理,自己脑子中也没有个大致的框架。

<技能点:补充现场的A1案例)>

二、<A1+>反思加工

<技能点:A1+反思加工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联系出了如果以后再遇到同等情况时,自己的具体做法>

拆书家提问设计:<A1+指令开始>

假如时光倒流,你重新回到了刚刚的情况当中,请你运用片段中识别信息、寻找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概括观点这三个重要步骤来,结合自己的案例,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做法,用这个思路去整理你接收到的信息,给大家5分钟我们分组讨论一下。

        <A1+指令结束>

马帅分享自己的案例如果用了今天学习到的结构化接受信息的三个步骤,整理我接收到老师的信息如下

【结论】:对项目报告中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完善

      【理由1】:按照老师的标准优化图表和ppt格式

【理由2】:按照项目要求进行补充模拟案例

【事实1】需要补充图表的单位和标度尺显示

      【事实2】:修改图表、修改ppt格式

【概括】:对项目报告内容和格式进行完善,需要我按照老师的标准及项目的要求,完善图表数据和修改PPT,同时增加一些模拟案例。

<技能点:补充现场的A1+案例>

<总结>那么我今天的拆解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今后可以多多运用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识别、判断、概括 三个步骤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从而达到表达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