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最新版)》 所属活动: 会员日活动暨线下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影响大脑成功收集有效信息的3个条件 学习目标: 正确管理生活中的未竟之事,从而完成任务、推动想法,布置行动

开场:

1.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机小灵,真实名字是嵇灵,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嵇,之所以叫机小灵,是觉得每一个人虽然渺小,但是他能借助舞台去感染别人,实现从0到1的跨越。我有三个标签,第一个标签就是出差多,但是出差的时候有独处的时光,并且能在不同的城市寻找不一样的故事;第二个标签就是折腾,相信生活有无限种可能;第三个标签就是人如其名1’左右)

2.介绍拆书和拆书帮(1-2’

  1)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拆书法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的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拆书帮现场学习法RIA,R环节是阅读原书拆页,I环节是拆书家对原文知识拆页的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的引导。A1是激活学习者的经验,A2催化学习者的应用,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2)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的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有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影响成功收集的因素

如果你的大脑也当作一个“存储器”来看待的话,那么很可能对你而言具有潜在意义的各种“未竟之事”现在就已经被你收集起来了。我们在这一阶段所要做的,正是确保一切必要的事情统统得以收集,并且存储在你大脑之外的某个地方。

     遗憾的是,仅仅有合适的收集工具,并不能保证顺利完成所有收集工作。大多数人都拥有某种形式的收集设备,但是,这些设备或多或少存在失控的情况,或者根本得不到充分利用。我们一起看看成功收集的3个必要条件:

1、每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都必须存储在你的收集系统中,而不是在你的大脑里。

2、你应该尽可能的控制收集工具的数量,越少越好,够用即可。

3、你必须定期清空这些设备。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首先,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影响大脑成功收集有效信息的3个条件。

那我们为什么要去收集这些数据呢,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会给某项事务贴上“需要做”的标签,为了正确的管理这些未竟之事,我们需要确保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性,从而来完成任务、推动想法、布置行动。

那么,如何确保成功收集有效信息,就以下3个条件:

1、赶出大脑:花一点时间把头脑中的内容清晰的记录下来

2、减少收集工具:用高效收集工具来辅助思考

3、定期清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月底再加上年底,工作量史无前例,昨天早晨还在脑海里过了一遍一天要做的事,结果其中查客户库存忙的时间拖延了,耽误了进程,再到下午销售部来电话时,才想起中午应该要提报一个表格的,当时还记在一个便签上了,便签随手一扔放在了包的角落里,手机备忘录里记着的是别的事,这么一来,很难合理规划事务,还会丢三落四,导致工作滞后。          

A1+使用的收集信息工具多了反而不易消化事物,这一点那一点,自己都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有起到真正使用lists的目的,反而在大脑里不停出现这些烦躁的事,它们在打架的同时占用我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好一件事,两件事,所以这个时候应该使用文段中的3个有效收集数据的条件:1、赶出大脑:不要让这些繁杂的事占据我的大脑,大脑应该用来储存一些反思总结感悟到的有意义的灵感;2、减少收集工具,便签、笔记本、文件夹等适用于办公室,像我这样出差比较多的,应该使用手机,那么“奇妙清单”就显得便捷又高效,它能记录每个时间节点应该要去推进的工作,想到要搜索什么事项了随时可以拿出来记和看;3、定期清理:做完一件事把它删除在临时存储器中,最多留下这件事总结的经验教训。

 A2

目标:计划12:18-20日前花两天时间列未尽事宜的清单(尽量保证周围无任何事务打扰),并在20-22日内确保工具篮里职务反面和个人生活方面的未尽事宜全部完成(前提是这些未尽事宜的时间节点是这段时间的、短期能解决的),长远的清单仍然保留

行动:

1、赶出大脑:找一张白纸,排除一切杂事,把他们一个个写下来;

2、减少收集工具:就使用奇妙清单来标记接下来每一件事的内容和时间节点;

3、定期清空:1222日前完成奇妙清单里罗列的所有待办事项,奖励自己一本品牌营销的书(先前卖了很多书,也有每月资金规划),未完成就惩罚自己1228日不去看张学友的演唱会(票已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