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听如何说》 所属活动: 银川筹备分舵第4次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举例时应该精挑细选”。 学习目标: 学会在沟通中,通过合适的举例,让表达更清晰,沟通更顺畅。

开场:

(开场及分组)大家好!我是小飞鱼,是一位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拆书学习,为了更好的进行接下来的分享,先给大家做一下分组,今天一共是三位学习者,我们就三个人合为一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让大家学会在沟通中,通过合适的举例,让表达更清晰,沟通更顺畅。


(图书介绍)

首先,了解一下今天要拆解的图书,名称叫做《如何听如何说》。                                

(F特征)作者是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他的经典名著《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全球销售量已超过七百万册。而本书是艾德勒先生为我们献上的姊妹篇,读者将会发现,《如何听如何说》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样,思想深刻,引人入胜。

(A优势):在本书中,艾德勒以很精短的篇幅,讲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与人交往的技巧;再加上机智、诙谐的语言,使得本书既富教育性,又具实用性,让每一位读者受益良多。                                                                                                                 

(B利益)我们的人生中充满了对话,整个世界也需要良好的对话来维系,无论你是商业会谈的商人,还是谈判桌上的管理人士或者政府官员,无论你是大学教授还是中学老师,甚至对那些渴望增进交流质量的家庭来说,《如何听如何说》都是一本非常有益的沟通指南。

                                                                                                                        

  今天我们要拆解的主题是“举例时应该精挑细选”,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阅读手中的拆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

    举例时应该精挑细选,目的是把你的概括性陈述说得更生动、更易懂一些。许多人感到对概括性的话很难理解,尤其是那种高度抽象的概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能够把抽象的叙述形象地描绘出来,使得它们更容易被人理解。假如你听不明白别人在说些什么,就应该而且有必要请对方给你举个例子。如果他们举不出令你满意的例子,那么就很可以怀疑,是不是他们也搞不清自己话中的意思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本拆页讲的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抽象的不具体的事物,感到无法理解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贴切的实例来生动形象的去说明,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人一听就能明白;相反,对于别人叙述的不明白的知识,也可以要求其举例说明,让相互的交流更通畅。如果对方举不出例子,说明他自己也没有清楚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Why)通过生动形象的举例,可以让那些生涩难懂的知识,更浅显易懂,加速知识的理解吸收。同时,也可以检验他人是否真正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即是否能举出典型的实例说明要表达的是什么。

(How)举例中需注意以下方面方能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1.贴合。例子是精挑细选的,要与知识点相贴合,不能词不达意,风牛马不相及。

2.熟悉。要使用我们已知的熟悉的事物,让陌生的知识通过已知的熟悉的事物,变得易于理解。

3.具体。要使用具体的事物去列举,让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的事物去体现。                                                                                                                                                            举个例子:上学时,学习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刚需”,书本上是这样定义的:“刚性需求是指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是确实需要的。”对于学生来讲,感觉这个概念很抽象,一下理解不了,确实需要,又不受价格影响,那是个什么意思?

记得当时老师就举了一个很形象例子来说明,老师说:“如果把投资买房和吃饭睡觉相对比,那么吃饭睡觉就是刚性需求,而投资买房就是弹性需求。也就是说无论多费钱,饭还是要吃,觉也还是要睡,这就是刚性需求。”我们瞬间明白了“刚需”的意思。


    这个例子老师就是把陌生抽象的词语,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去体现,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而易于理解。

(where) 该方法能否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取决于使用者列举的例子是否符合听众的认知水平,如果对方无法认知,反而适得其反。                                

(预防异议)

    那么,生活工作中是不是表达任何观点都需要举例呢?也不是的,只有当对方没听懂你要表达的内容时,你可以举个贴切的例子去辅助说明,帮助对方尽快理解,让沟通更顺畅。

    是不是所有抽象和生涩难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举例去解决,也不尽然,举例只是最普遍的一种讲解方法,如果你的讲解对方已经明白,这个时候就没有举例的必要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我们刚学习了如何使用举例子的方法让自己的表达更清晰,那么现在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演练,规划一下,在下面的场景中应用今天所学,该如何去做?

    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场景中有两个人物角色,一个是6岁的小宝,另一个是小宝的妈妈,小宝的妈妈带小宝去肯德基吃快餐,邻桌的两位小姑娘正在兴奋的谈论着什么,其中一个姑娘非常兴奋的说:“小*,你都不知道,我今天在学校看到了一个超级大咖(jia)",说话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时小宝特别奇怪,她看着妈妈问:“妈妈,大咖(jia)是什么?那小姐姐说的大咖是什么意思?是妈妈练的瑜珈吗?”


    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组内讨论,要求:1人扮演妈妈,1人扮演小宝。妈妈如何用举例子的方法诠释“大咖”是什么?请各位小伙伴针对以上场景设计并写下你要扮演的角色及对话内容,然后两人一组,在组内进行演练。


提示:"大咖"kā原意为在某个领域里较为成功的人,就是在某个领域里已经获得好的结果的人。


    好的,时间到,下面就请两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们设计的现场对话,请先分别介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然后再展示对话内容。

学习者案例记录:

演练分享:

分享者:韶波与肖昀。

韶波:大家好,我是邵波,我扮演妈妈。

肖昀:大家好,我是肖昀,我扮演扮演小宝。

小宝:“妈妈,刚才小姐姐说的大咖(jia)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好东西,你也给我买一个吧?”

妈妈:“小姐姐的发音不对,这个词语应该读“大咖ka”不是“大咖jia”,而且大咖也不是一个东西。”

小宝:“那它是妈妈练的瑜珈吗?”

妈妈:“它也不是妈妈练的瑜珈。”

小宝:“那它是什么呀?”

妈妈:“宝贝,大咖是一类很优秀的人,他们应该是人们的榜样。”妈妈给你举个例子:你的钢琴老师不是经常告诉你很多钢琴大师的名字吗?而且你也在电视上看到过李云迪叔叔演奏的钢琴曲,是不是弹得非常好?”

小宝:“是啊,妈妈,老师还说过郎朗叔叔呢,也是钢琴大师。”

妈妈:“对啊,像李云迪和郎朗叔叔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他们为“大咖”,因为他们是钢琴界很有成就的人。”

小宝:“妈妈,我明白了,大咖就是很有本事,很厉害的大师,对吗?”

妈妈:“小宝真聪明,理解的很对”。


 (总结语)非常感谢小伙伴的精彩演绎,今天我们通过两个角色的扮演,基本掌握了在沟通中如何正确使用举例的方法,让表达更清晰易懂,希望今后大家将学到的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中,为我们解决问题,今天的拆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