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所属活动: 银川筹备分舵第4次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肯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学习目标: 亲子互动中,通过语言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开场:

           大家好,我是张韶波,弓长张,韶山的韶,波浪的波。

           硕士研究生毕业,今年三十六岁,女儿四岁半,老公在银行工作。 我是火力发电厂的一名职工,兼职心理培训机构新媒体编辑。


           之前我做过很多尝试,比如08、09年做义工志愿者,取得银川市兴庆区共青团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证书,做过自助理财业务和人寿保险险业务,11和12年在建筑行业考取投资方向注册咨询师,并通过单位在国家发改委进行注册登记执业。


           以上就是我,一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我,一个愿意认真投入并获得良好结果的我,张韶波。
很高兴认识大家。


   


         下面向大家介绍拆书帮:

         顾名思义:帮会就是人的集合,拆书帮是什么样的一群人?是拆书的一群人。这里的拆不是干拆迁办的工作,将房屋建筑书籍都拆散了,而是转化和内化。


          具体来说就是对致用类的书籍进行片段选择、内化重述、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规划行动目标和应用,将书中的技能和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成果。拆书帮讲的是反求诸己、拆为己用。


        从刚才的描述大家也听到了,拆书帮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所用的手段和工具是便签法,目的是让人读一本书就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而便签学习法适合的是以提升能力为目标的成年人的学习。

 

        总而言之,拆书帮是一群终生学习促进者的集合、社群。爱学习、要进步的你一定不能错过拆书帮。

        

         了解了便签法和拆书帮,下面我们来看看手中的原书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p146赞赏会让孩子更知道如何行动

(二)强调过程比成绩更为重要

然而,只强调孩子的成功,也会带来问题。很多孩子没有耐性把事情做好,但同时又需要家长的称赞。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成“走捷径”的行为模式,甚至采用一些不老实的方法, 但求有成果得到称赞。这种性格的孩子长大后会追求侥幸、不踏实的行事作风,做事华而不实,只求表面;又不能吃苦,没有耐性,对事情不肯深入研究,只要能取得效果甚至愿意做违规的事。家长对孩子使用正确的赞赏方式,同样可以避免孩子培养出上述的性格。

 

例如,当孩子默写得到90分,或者画了一幅很好的图画时,在称赞他的话中应同时称赞他得到这个成绩的过程,要强调这个过程比成绩更为重要。家长应该不断地表示出“只要有这样的过程,成绩倒不十分重要”的看法,这会令孩子慢慢建立注重过程的态度,肯用时间去研究和改进,更乐意一次又一次地去做同样的事。这并不是说要否定成绩,而是过程7分,成绩3分。这样,孩子累积了较多的经验,成绩自然会更好。家长可以对孩子说:

 

“默写得到90分真是太好了,我看这全是因为你在默写前的晚上,专心温习,没有看电视。这样集中精神把书读好,做足充分的准备,真有价值啊!

 

“这幅画画得很好, 听说你花了3个小时细心地画,想不到你能有这样的自制能力。其实做什么事都一样,肯花3个小时去做准备,成绩一定会好。

 

强调孩子工作的过程,比称赞孩子的成就更为重要,因为人生里没法保证做每一件事都成功,但是没有恒心毅力去做,则连可以成功的机会都不会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什么事取得成就得到称赞往往不是最重要的事;相反,孩子能够养成努力和踏实地去把过程做好的能力,才是他日拥有成功、快乐人生的保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时间到了,不管大家看不看完,肯定内心都有一些想法和念头冒出来了,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看完这段我的理解: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y:我们从出生时0岁,到什么时候终了,谁都不知道这一生都多长?人的一生里有很多挫折失败,从挫折失败中学习和前进,在人生里没法保证每一件事都成功,但是没有恒心毅力去做,就连成功的机会都不会有。

 

一个人做事的原动力,就是自我价值(自信、自爱、自尊)。刚出生婴儿是没有自我价值的,自我价值是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而孩子的自我价值也是在父母的肯定中逐步累积,最终质变为较高的自我价值。

 

不科学的赞赏会让孩子感觉虚无和迷茫,不知道真正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改正的,会以追逐外在赞赏而行动。而科学的肯定和赞赏是会滋养孩子的内心,固化他的行为,逐步引导孩子通向轻松、满足、成功、快乐的人生。

 

What:在李中莹老师《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中有个赞赏的方式“强调过程更重要”,也就是强调过程7分,成绩3分。以肯定孩子在过程中的付出的努力为主要肯定对象,而不是过分强调他取得的成绩。

 

How: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可用以下语言:

1、  肯定孩子已取得的成绩。

2、  强调过程中所需的能力。如自制力、专注力、付出的时间。

3、  告诉他这样做的价值,如:成绩一定好,或真有价值啊。

 

举个栗子1:

孩子踏踏实实画了3个小时,之后拿来作画给你看。

你就可以这样说:“这幅画画得很好(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绩), 听说你花了3个小时细心地画,想不到你能有这样的自制能力(强调过程中所需能力)。其实做什么事都一样,肯花3个小时去做准备,成绩一定会好。(告诉他做法的价值)”

 

举个栗子2:

孩子考试成绩出来了,考了90分,离满分还有10分距离。

如何赞赏孩子?

可以说:“默写得到90分真是太好了(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绩),我看这全是因为你在默写前的晚上,专心温习,没有看电视(强调过程中所需能力)。这样集中精神把书读好,做足充分的准备,真有价值啊! (告诉他做法的价值)”

 

Where/when:任何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在孩子向家长展示作品时候,在需要肯定孩子的某些行为的时候。在需要肯定他人的场合,在想要给与对方高的自己价值的时候。

Who:家长、教育工作者、培训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再和大家说说我的有关的一个经历:


       【A1】女儿春节后开始在夏加尔学习幼儿涂鸦,她自己蛮喜欢的,偶尔我下班早会去夏加尔等她下课,接她回家。

 

       记得有一次,下课后看到我来了,她没等老师给她脱下画画的围裙,拿着画高兴的朝我跑来。我蹲下来,抱着她,听她开心的一边摇晃画,一边对我说:“妈妈,你看我今天画的画。”我拿过她的画,看到有些地方挤在一起,有些地方还蛮不错的,内心也很想肯定她,可是没有找到恰当语言,我就对她说:“宝宝,妈妈看你这个画画的很好,看你那么认真的画,蛮好的”。

 

     当时,她听完这个话,没那么开心了,我当时只想早些回家,没那么在意孩子的状态。

 

      现在想来,可能每次我说同样的话(说她努力认真在画),她觉得妈妈并没有每次在意她的作品。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会说:“宝宝,我看到这幅画,有的地方拥挤,有地方均匀,整体还是蛮不错的(肯定已取得成绩)。而且妈妈在外面观察你在上课过程中,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问题,最后独立完成了这么美的画作(肯定过程)。妈妈相信你会越画越好的。(价值)”


       当学习完这个片段之后,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经历,如何将这些用到我的实际生活中,我为自己立了一个目标:


       【A2】目标:每周,女儿会至少从幼儿园带回来一个礼物送给我,周几不确定。这周因为生病在单位宿舍没回家,所以还没收到女儿的礼物。当收到礼物时,用赞赏过程7分,成绩3分来肯定她。


       行动:收到礼物后,先抱抱女儿。然后看着礼物,看到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

用拆书片段方式,告诉女儿:“宝宝,谢谢你送这个礼物给妈妈。妈妈很开心,里面的***正是妈妈喜欢的部分,妈妈猜想你在制作这个过程中是充满对妈妈的爱的,一边做,一边想着妈妈看到这个一定会喜欢的对吧。你这样用心的制作和爱妈妈,妈妈全都收到了,妈妈也爱你”。然后,亲亲她。


     观察孩子听到这些语言之后的反应,以检测方式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