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见到大家非常开心!我是王瑞娟,奔跑在三级拆书家路上的一只“小蜗牛”。我今天过的级别是2-1。刚刚肖昀已经分好了组,那我们就沿用一下,方便等会大家一起讨论。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论点,从而让对方能够理解讲话的重点,完成无障碍沟通。
下面我来介绍以下这本书:
F 特征:
今天我拆解的这本书是《沟通力》,作者是罗杰·费希尔和斯科特·布朗。罗杰·费希尔是哈佛大学教授,“哈佛谈判项目”主任,同时供职于冲突管理咨询公司和剑桥冲突管理咨询集团,为众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谈判咨询服务。他提出的一系列原则、洞见和智慧使其《谈判力》成为全球畅销书。而这本书,他和斯科特·布朗进一步扩展了这些概念,提出了一个直接的解决方案,以建立关系,问题出现之始便加以应对。《沟通力》带领你一步步经历发起、谈判和维护持久的关系——无论是在商业和政府机构之中,还是在朋友和亲人之间。
A 优势:
这本书与其他书不同的是,它强调在建立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合作关系的关键在于“持完全积极的态度”。这意味着在与你交往时,我只做那些既对双方关系有利,又对我自己有利的事,而不在乎你是否也这么做。
B 利益:
这是一本有具体实践方法的沟通类书籍,我们在平常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方法。它指导我们如何更积极的看待事物,找到方法,从而解决问题。那么,在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表述清楚,只有清晰、明了的阐述出你的观点,才能更有利于解决沟通中的问题,避免出现理解偏差的状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今天我带拆的片段:表述清晰、明白。
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一下原文拆页,读完的小伙伴示意一下我,谢谢。
表述清晰、明白。如果我们的交流确实是双向的,对方自然要弄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我虽然不能强迫对方理解我,但我还是可以想些办法使对方更容易明白我的意思。
谈自己的看法。一般说来,我们应该采用第一人称语气说话,谈论自己所观察到的、自己的想法和担心发生的事情,避免以对方的口吻说话,揣测他们的动机或想法。比如“我觉得受到了忽视”这句话远比“你忽视了我”更有效、更具积极意味。
使用简洁词句,并适当停顿。无论这种可能性有多小,我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遭到对方的误解,我可能讲的词不达意,语言模棱两可,忽略了核心问题,使用了生僻词句等。话说的越长,产生误解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一处误解有可能影响我所表达的其他要点。若要减少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当避免发表长篇演说。将复杂问题分成小块加以解释,鼓励双方交换看法,并且稍作停顿,使得双方有时间消化刚才所讲的内容。如果我有几个重点要谈,我可以逐一提及,给对方以机会确认他已明白我的意思。
帮助对方成为积极听众。我们可以让对方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我们说过的话,以确认他们的理解无误。如果对方没有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可以给予更详细的解释,帮助对方了解我们说话的内容和背景。
大家都看完了,那么,接下来我讲解一下。
What:
语言能力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在与他人交往时,表达的清晰、明白尤为重要。同样是说话,同样要表达一样的意思,有的人会“妙语连珠”,而有的人却“词不达意”,没有重点,或者内容太难懂等,让听众感觉索然无味。
Where:
当交流是双向的,需要有回应的时候,比如聊天、谈心、人数不多的现场培训等,运用以下方法能更好的表达,使得我们的语言清晰、明白。
How:
原文片段中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1.以第一人称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阐述自己观察到的事情、自己的想法和担心,而不是猜测别人的看法。比如“我感觉我不被关心”,比“你不关心我”更有效。
2.语言简练、清晰并稍作停顿。当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或很复杂时,把它们分解开,待讲完一个之后,停顿一下,让大家互相交流、讨论,确保对方明白所讲内容。比如在你与同事说完工作需要注意事项之后,停一下,问问对方是否明白你所说的重点,然后再讲其他的。
3.鼓励对方成为积极的听众。必要时,让对方重述内容,看他有没有理解偏差。假如在跟伴侣讨论孩子的教养问题时,当你讲完你的观点之后,问问他是否认同,有没有更好的意见,让他参与到育儿这件事情中来。
不这样做的坏处:
在我们日常与人交往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就无法了解我们。比如,在需要你发言,或者是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你的语言毫无逻辑,没有重点,甚至前言不搭后语,或者是自己在那长篇大论……出现这些情况,除了不被领导认可之外,也会让听众感觉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无法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长久下去,大家也会疏远你。
举个例子来说,九月份的一天,厂家王工给我们四个人做现场培训讲编码器校正。待他讲完原理和步骤之后,我和同事交流。“我觉得这个编码器就是调节绳长的。”同事说:“不是的,是调整指示器的。”双方各执一词,内容是南辕北辙。于是我们将疑问抛给王工,他否定了我们的理解,又重新给我们讲了一遍,我们复述直到理解正确为止。
此次交流,王工在第一次讲解的时候由于内容晦涩难懂,也没有遵循原文片段中的方法,讲完之后,我们一知半解,却自认为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在交流过程中,发现我们的理解全都是错误的。而王工第二次讲的时候,把内容分解为原理和步骤。在讲完原理后我重述了信息,待正确无误后才开始讲步骤。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显像提问法:
接下来我们进入A1环节。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在给同事讲解工作注意事项时,没有重点,一会讲这个,一会又讲那个,他听的云里雾里,始终搞不明白你说的内容;或者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明明你在说他不好好吃饭的问题,但是他却以为你生气是因为他哭了,等等。那么,请回忆一下工作、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想要表达清楚,对方却抓不住重点或者兴趣缺缺的经历?通常你都是怎么处理的?
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一下,之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和我们分享以下他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肖昀:
前几天,在我和我老公沟通孩子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想要跟他说的太多了,但是说不几句,他就感觉我是在指责他,认为他哪哪都没有做好,最后导致不欢而散。我却一直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刚听了大家的分享,都有这样或那样由于表述不清晰导致的沟通障碍。那么请大家用一点时间回想你刚才在小组内分享的经历,你的那种表达方式,是否真正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如果能够回到过去,运用刚学习过的拆页中的方法,如何更好的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成员都参与一下,最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肖昀:
学习了今天的拆页之后,如果回到当时的情况,我可以这样做:
1、从我的角度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会说:“我感觉到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个问题上可能有一些分歧,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是缺少支持的,我感觉到有些无力。”
2、语言简练、清晰。选择今天要跟他聊的一个话题,比如对待孩子吃饭的问题,针对这个点跟他分主次来说。吃饭时间、坐姿、饭量等问题逐个跟他聊。
3、鼓励他称为积极听众。比如在聊完吃饭时间问题后,让他也说一说他的看法,看他有没有听明白我的意思,是否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这样我们的沟通会更加顺畅,也不会每次都以不欢而散收场。
好的,刚刚听了肖昀的分享。她能够用今天学习到的方法让老公参与到育儿这个事情中来,适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夫妻之间沟通起来更顺畅。非常的棒!
今天我带拆的片段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