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运营之光 2.0》 所属活动: 高效工作+吸引注意力+流程化思维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流程化思维 学习目标: 学会通过流程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1分钟):
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练级场。我是米勒,咱们分舵的夺命催稿官。
【分组】现在我需要给大家分个组,从我的左手边开始,每两位小伙伴一组,现场x人,一共x组,大家都清楚了吗?找到小伙伴的朋友请示意我一下。           


那么现在正式进入我们的拆书环节。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叫《运营之光2.0》,副标题是: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

 

【FAB】

(F-特征:引发好奇)

这本书的作者是黄有璨,是互联网人在线学习社区——三节课——的联合创始人,拥有10年的互联网运营从业经验,先后在美国多家互联网公司担任COO职位,个人文章仅2016年的浏览量就达到2000万。

这本书也被誉为“互联网时代商业实战手册”。在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是一部令数十万互联网人深受打动的诚意之作,更重要的是,这是增补了足足7万字的2.0版本。

 

(A-优势:对比)

和其他的讲互联网运营的书籍不同,这本书,它既对“什么是运营”这样的概念认知类问题进行了解读,又带有大量实际的工作技巧、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同时,还包含了很多对于运营的思考、宏观分析和建议,可谓内容完整而全面。

同时书中加入了作者亲历的大量真实案例,让全书读起来深入浅出、耐人寻味。百度、阿里、腾讯、美团点评、京东滴滴内部都广泛传阅。

 

(B1-书的利益)

从内容上看,这本书能让小白学习到具体的工作方法,能让3~5年的从业者学习案例的分析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思路;同时,也不仅仅是运营,它同样适合创业者、互联网公司高管阅读,因为可以从中学习到运营体系搭建的思路,学习到不同类型产品的运营组合方式。

 

(B2-片段的利益)

特别是其中讲的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例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流程化思维”。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感觉或难以下手,或焦头烂额?为什么高手解决问题,虽然很多,但他们却能忙而不乱?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乱忙一通还没什么效果的情况,那么不仅这本书非常适合你,今天的拆书课更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学习目标】

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会使用流程化思维,在将来遇到有项目、有问题需要处理的时候,能够变成有条不紊,做起事来心里有数。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自书的108-109页,标题是“流程化思维”,现在我把原文拆页发给大家,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读完的小伙伴们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拆页原文:

一个优秀的运营和一个普通人之间会存在的一个核心差别,就是优秀的运营拿到一个问题后,会先回归到流程,先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再从流程中去寻找潜在解决方案。而对普通人来说,则更可能会直接拍脑袋给出解决方案。


举例:

曾经有人通过在行来约我,然后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黄老师,我们现在想做一 个面向HR的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给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带粉丝,这个事情我们线下 是不是活动现场签到时放个二维码就行了?


而我是这么回复她的:假如围绕着如何通过这个活动给微信公众号增加粉丝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先来 理一下这个活动从前到后的整个流程,我猜大体应该如图28所示:


这个流程,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在每一个环节,有哪些事情是要做和可做的,如图29所示:


简单来说在活动宣传这个环节上,我们要考虑的事情可能包括活动时间、地点、  嘉宾等的确认,活动宣传的推送渠道、时间和频次等,但如果基于拉粉来考虑,其实  这个环节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活动的文案传播度和转化率到底怎么样。所以,如果  是要做到极致,我们应该在这个地方着重去打磨出一篇传播度还不错的活动宣传文。


然后是第二个环节,关于报名,这个部分我们要考虑的东西是活动名额和报名机制。而围绕着拉新,可以关注的事情,可能就是报名机制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是把活动的参与机会变得更稀缺一点,然后转而让用户们先完成一些任务(最粗暴地来说,比如活动文案转发)才能获得活动参与资格


再是第三个环节,报完名后等待活动开始。在这个环节里,我们其实可以考虑跟  用户做一些互动的,我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是你在这个环节给每一个人都做一个  那种看起来逼格很高的电子邀请函,你觉得他们愿意转发到朋友圈去分享的几率是不再然后,又到了活动进行现场,这里除了活动的流程以外,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  虑设置一些可以促进传播的现场趣味互动小环节?比如说,你是不是放个特别酷或者  特别可爱的玩偶,然后所有人活动前可以跟这个玩偶一起拍照以特定句式发到朋友  圈,然后活动结束后,看谁获得的点赞留言最多,可以拿走一个大奖品。  


以上,依此类推。


当时,她听完我的反馈后,愣了好一会儿,说:原来一个活动,还可以有这么多  玩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拆页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不少小伙伴已经看完了,没有看完的话也没有关系,可以来听我的讲解。

 

【What】这个片段虽然看上去是个案例,但是却很明确的体现了什么是流程化思维。流程化思维是什么?就是我们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地来思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预防异议】

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跟我一样,觉得“按照流程一步步来走”,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我还不会吗?

 

其实还真不是,有时候我们说,为什么做事的时候手忙脚乱呢?因为我们想的太简单了。

从给这里例子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最开始学员提问的场景,有没有很熟悉?咱们拆书帮以前在讨论如何“涨粉”的时候,也是这样,“多发圈,多发群”。想不想案例里面说的“签到的时候放个二维码”?

所以说,流程化思维,很多人不会用,不是因为这个方法简单,而是不愿意在事前花时间来用、来思考。

 

【How】具体的做法是什么呢?三个步骤:

 

Ø  首先,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

Ø  然后,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

Ø  最后,在每一个环节上,想一想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创造什么样的体验或带来什么价值、引起什么反响,以有助于我们最终达成期望实现的结果。

就想我提到的,咱们拆书帮涨粉的问题,如果我们用“流程化思考”的方法,可以怎么改进呢?

 

首先,明确我们的目标和结果:我们需要吸引更多的小伙伴加入到拆书帮,目标是达到1000人,也就是两个微信群。

 

然后,梳理流程:在我们的每场拆书练级场中,我们有哪些流程?

拆书家备稿 - > 抢练级场的拆书位置 -> 发宣传稿 -> 参与者报名 -> 线下练级 -> 活动总结 -> 将现场活动情况汇报给组织长老 -> 上传拆书场的过级信息给教育长老

 

最后,既然我们要吸引更多的人,那么我们就考虑如何让这些参与的人都有收获,或学到东西,或感受愉悦,对吧,毕竟大家也是交了钱的。

我们可以一个个来梳理这些环节里面的关键动作。例如,在拆书家备稿的时候,我们都是有师父指导的,已保证内容基本合格,对学习者有益,但是,我们有没有办法监督拆书家备稿的质量呢?用更加省时省力的方式?比较不能一味增加师父的压力,消耗师父的时间对吧。

 

(适用边界)

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个方法其实有比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几乎所有是的事务类、项目类、活动类的事情,都可以用到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分步1-场景激活(3分钟):

想一想,你的公司里是不是有各种活动、会议和项目是可以用到“流程化思维”的?无论是公司安排的团建,还是拉近客户举例的交流、展示、接待……

 

把你想到情况在小组内分享,2分钟。


(小伙伴的分享)

xmt:想到了每次准备拆书稿的场景。


 

【A2】分步1-场景应用(3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从现在到年前的这一个多月中,再遇到这些活动、会议、项目、团建、交流等等事情,运用“流程化思维”,你可以如何把事情做的更好呢?同样现在小组内分享,2分钟。


(小伙伴的分享)

xmt:参加拆书练级,目标是年前过三级。

        把每次的活动按流程分成:拆书准备-和师父沟通-抢线下拆书位-线下练级场-如果没过,回到第一步重新来过;如果过了,马上上传实录并给教育长老发邮件。

        最后把每个环节的几个主要活动理清楚,具体到每个每个环节怎么做,例如抢位,可以设定闹钟等等。



(小结)

好啦,今天我们学习了“流程化思维”,学会了通过划分流程,来认真、仔细的做好一件具体的事情,不慌、不乱,有条不紊。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大家能熟练使用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