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拆书活动。今天的拆书由我来给大家分享。
首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是任静,被习惯称呼大静儿,大字的意思,基本看体型。用三个标签描述自己就是,学生妈,讲师,塔罗师。
学生妈,我是二年级小学生的妈,我也就是那种最近网络盛行的,奋斗在作业陪伴一线的战士。当代环境所迫,学生压力大,学生家长压力也不小。我很接纳当下,我为有这样的战斗经验而自豪!
讲师,我是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和学校讲师,为了自我成长,为了修炼的更好,我也在为帮助更多家长和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而努力。我已经把我的课程分享给近千名的家长学员,同时也走进学校,企业进行过的上百场讲座。
塔罗师,这属于偏门加冷门,大部分人听说过但没见过活的塔罗师吧!这个身份我轻易不亮,因为不了解的人一般会拿塔罗师跟神婆之类相类比。但我学塔罗师,主要是帮助自己在心理学的理解和分析上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出真知嘛,我为我学习成长之路创造更多的可能。另外,帮助来访者答疑解惑的同时,我还能创收。我收费挺高的。哈哈。
进入正题之前,请允许我给大家对拆书和拆书帮做个介绍。
拆书
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读书方法,能帮助读书者学以致用,而不是泛泛的读书。拆书,拆解读书,把书中的内容片段用拆书法做解读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体验总结反思,并去对未来做出相应的改善计划和行动方案。这个方法就是赵周老师《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详细介绍的RIA便签法。拆书就是让书真的对读者有帮助,最大价值的发挥作用。读书,不仅仅是读,拆书才能让读过的书为我所用。在我看来,这是成人学习成长的最佳方式,没有之一。
拆书帮
可以说是学习者的加工厂,把爱学习想上进的小伙伴加工成会学习会读书的学习者。一个有系统资源整合的非盈利性组织,有规范的学习进阶流程,有明确的培训目标,有强大的知识体系,有坚定的信念,帮助学习者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团队,让每个人都能通过拆书法收获自己的 知识能量。
接下来,我给大家发了一张关于今天的拆页,阅读完毕请举手示意。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沟通的艺术》P.132
【R:阅读原文】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例子1:“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例子2:“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例子3:“你说你很喜欢我所做的,”(行为)“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好的,感谢大家的配合互动。接下来我用我自己的话对原文作一下解读。
沟通中产生误会很常见,往往是因为我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理解判断来下结论。这样的行为会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危机,陷入困境。
记得看过一个笑话,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
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起来:“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重新给他上了一个汤,他还是说:“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只好叫来经理。
经理毕恭毕敬地朝麦克点点头,说:“先生,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顾客欢迎,难道您……”
“我是说,调羹在哪里呢?”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应该很多吧,拿着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对方表达的意思,付出行动的结果,不仅浪费沟通时间,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来有效的建立良性连接,知觉检核的技巧就是很好的工具。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第二,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第三,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那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您说那个汤您没法喝。”(行为)
“你是说这个汤里材料有问题?”(第一种诠释)
“还是您不喜欢喝这个汤的味道”(第二种诠释)
“你能告诉我什么原因让您没法喝吗?”(请求澄清)
不难看出,用这样的方法,澄清误会,避免了不必要的烦恼。知觉检核是通过确认彼此理解的内容是否一致来作出合理反应的工具,能帮助我们在不带评判的稳定情绪下礼貌回应,同时维护了对方的面子来减少防卫,更好的互相了解,协力合作。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做知觉检核表达的时候,需要注意非语言行为的配合,也就是说需要我们行为和语言一样真诚平静不带情绪的表达。同样,这个方法也告诉我们,没必要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给别人传递一种你什么都知道的得意。在别人看来,感觉并不好,而且一般来说,你理解误会的可能性很大,得意变尴尬。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个人经历。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是个很爱说话的学生,没事儿喜欢跟同学聊天,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不仅浪费时间还耽误同学学习。所以也很自责。印象很深的是初四那年,春节期末考试,我成绩不是很理想,心里暗暗发誓,要改掉爱说话的毛病,认真准备中考。放假前,老师找我谈话,我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就很紧张,吓得要死。
老师见到我,没什么表情,平静的说:“任静啊,初四半学期过去了,我观察你很久了。”
我不等老师继续说,我就开始表态:“老师,我知道我很爱说话,耽误学习,这次成绩确实很说明问题,我已经决定改掉毛病,下学期绝对不会再这样了。我一定会好好准备中考,一定要考上一中。”
老师一愣,哈哈笑了半天。说,哦,你还知道你的问题啊。不过,我今天来不是跟你说这个事儿,我想说我观察你那么久,发现你写字很有特点,想让你帮我写个字帖,我拿去参赛,老师现在也有压力,各项技能比拼,我也没空练习。你看假期能写写吗?
我当时一脸尴尬,苦笑。连忙答应。
反思:这属于做贼心虚吗?自己没有了解清楚就妄下判断,导致误会他人意思,闹出笑话。我要是耐心等老师说完,然后跟老师确认她的意思,再做答复,会是多么完美而有愉快的谈话啊。现在想想都打脸!!
针对这个片段的学习,我对自己的生活做了一下规划应用。
时间:今晚
场景:因为这个周我比较忙,我先生要去开会,之前沟通的时候在我俩忙完下周末带孩子出游玩两天,但他一直迟迟没有确认行程,让我感觉到非常不爽,我总感觉他不想带我们出去玩,生气,一直对他爱答不理。
结果:询问他的真实意愿,确认出行安排。
行动:
“老公,我们对下周末出游还没有确认,你也没有说出你的安排”(行为)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别的重要安排”(第一种诠释)
“还是你也没想好去哪儿”(第二种诠释)
“你能跟我说一下,咱们讨论吗?”(请求澄清)
如果本次对话不能完成:如果情绪激动不能控制,我就用微信留言在家庭群里沟通,估计面子,都会礼貌回应。再不沟通,时间就来不及了,出游取消。假期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