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活动开始之前我先进行一下分组,从左边开始2人一组,稍后我们的分享和讨论将以小组形式展开。
自我介绍:好,接下来我再次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晴天,我的三个标签分别为,一.从事市场策划工作;二.刚参加拆书帮全国年会回来;三.我是一枚吃货。
FAB图书介绍:
F(特征)介绍完了我自己,接下来我要介绍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图书《断舍离》,这本书的作者为山下英子老师,她从2000年起,就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全民断舍离热潮。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工具书,倡导的是一种生活理念,而非整理技巧。
A(优势)作者通过理论➕案例的分享教会我们如何断舍离,过上自在生活。截至目前此书已完成29次加印,中文简体版销售了150万册,也得到了张德芬等老师的倾情推荐。
B(利益点)不知在座的小伙伴有没有以下烦恼:经常买买买而停不下来?感觉家里塞满东西又不知如何整理?不断往手机里下载app,拍摄照片但很少去用?办公桌或抽屉堆放了很多文件、玩偶及办公用品,再大的办公桌也放不下?而这本书将帮我们重新梳理我们与物品的关系,摆脱对物欲的执念,找到当下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为人生提效,甚至是增加幸福感。
拆页逻辑联系:今天我要分享的两个片段,均选自《断舍离》这本书,一个是:舍弃多余的废物,讲的是舍。另一个是:捡便宜心理和折扣的陷阱,讲的是断。它们之间是并列、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加一起才能形成“离”的状态,使我们脱离执念,心情愉悦。
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里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舍的重点:不需要就放手。
1. 判断物品去留的思想核心要放在“现在”,摒弃“以后可能会用到”的想法。
2. 充满回忆性的东西,如果回忆内容充满负能量,就果断丢掉它。
3. 用不着、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就淘汰或者送人。
过期的千纸鹤
因为生病要住院做手术,弘树先生收到了同事送给他的千纸鹤。手术痊愈后至今,弘树先生一直把千纸鹤挂在家里的床边,上边已经积满了灰尘。据他本人讲,他每天晚上都会看着这些千纸鹤睡觉。他说,这些纸鹤上满载着回忆,所以舍不得扔。可尽管如此,没完没了地看着千纸鹤只会不断加深“生了病,病得很重”的印象,我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最好是对给自己折千纸鹤的同事以及对自己现在的健康状况表示感激之后,立刻把这些纸鹤处理掉。
在弘树先生家那么狭小的环境里,千纸鹤会不断释放出强烈的冲击感,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这实在是非常诡异。不过,人很容易因为习惯了某件事而感觉麻痹,这实在是很可怕。无论一开始有多美好的回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也会发生变化,就好比是再美味的食物,搁久了也会变味一样。
学习目标我们先学习一下片段一,“舍,舍弃多余的废物”。我希望在座的小伙伴通过此片段明白如何舍弃不需要的东西,和对自己无用的东西。
I讲解原文片段
大家应该看得差不多了吧,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个片段。断舍离它不是整理术,也不是收纳术,而是一门帮助我们斩断欲望脱离执念的修行哲学。
不这么做的坏处
(负面一般做法)如果我们不懂断舍离,不愿意舍弃对我们无用的东西,就会东西越来越多需要经常整理,但是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变乱。或者眼不见为净,不去整理了,买很多收纳箱,将物品装起来,或都塞进柜子里,抽屉里。
(这样做的坏处)但是由于东西太多了,有用的与无用的混在一起,找的时候就会很麻烦,找完东西现场很乱。我们就会焦虑,讨厌整理东西,找东西,找不到了再买个,严重时甚至是影响我们和家人的心情。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片段一给到的方法、建议:
(拆页行动建议)如何舍弃多余的东西
1.摒弃以后可能会用到的想法。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要留下的关键一点是我现在会不会用,比如:我老公上学时买的外接键盘在我家收纳箱放了7/8年一直没用过,他总是说当时买的挺贵,先留着吧,以后可能会用到,7.8年没用的东西,以后用的概率几乎接近零。对于这种物品我认为我可以放闲鱼卖掉或直接扔掉。
2.丢掉回忆性的带有负能量的东西。
(意议原文案例)
作者举了一个丢掉千纸鹤的例子,因为我们中国人不常用千纸鹤祝福别人所以不太好理解,我换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比如你和你前男友在一起时许下海誓山盟的誓言,写了很多情书,拍了很多照片,每次看见时总能勾起你的回忆,你认为那时的你很幸福,很快乐。虽然回忆很美好,但是也时刻提醒着你回不去了,你被甩了!你前男友再好也回不来了。对于这种东西请直接扔掉,烧掉吧,再好也是别人的男朋友了,和负能量说拜拜,你会遇到更好的。是不是想起了情深深雨蒙蒙的桥段。
3.淘汰用不着,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比如我经常犯一个错误,买衣服买小了,款式又喜欢,不退换了留着瘦了穿。于是好几年没穿,吊牌还带着呢。当时我足可以退掉或者后来送人的。
那么,通过以上三步,我们是不是知道了哪些是废物,及如何处理?
A1举例:
(失败案例)举个例子,在学习断舍离前,我也曾陷入过误区,认为家里乱是因为我不能及时整理、收拾,或不精通收纳造成的,我也买了整理箱,学习收纳术,但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后来接触了断舍离我才发现,不是我不会收拾,而是因为东西太多了,无用的东西占据了我家的半壁江山。
(失败案例改正)于是,上个月底我和老公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断舍离。把家里长期不用的键盘,鼠标,充电线,鼠标垫,过期的药品,衣服备用纽扣等全部收集起来扔掉了。
还有一些之前买了没穿过或两年以上没穿过的衣服,准备捐赠。整理完以后房间、衣柜多出来一半空间,变得更加宽敞了,而且神清气爽,心情愉悦了好多,不再因为收拾完没几天就乱、找东西费劲而烦恼。
异议预防
有的伙伴可能会认为“断舍离”,不就是把房间收拾的规规矩矩、一尘不染吗?断舍离其实并非是为了收拾干净房间,而是一种让我们变得快乐轻松的生活方式。而我今天的分享,更多的想给大家一点启发,多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比如我们的父母辈、祖父母辈。他们经历过物资短缺,他们担忧未来,不要轻易去让他们做断舍离,不然你很容易挨骂。
那么接下来我想请在座的小伙伴,回想一下你及身边人的住宅房间、生活方式等是否有以下情景?比如:家里囤积了很多零食,放到过期都没吃完,衣柜里挂了很多衣服,有些好几年没穿过的,书橱里摆了很多本书,有些还没打开过,有些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甚至还有商场的宣传页也放在那里等情况。
下面我们就以活动前分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 2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伙伴分享他想到的场景。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1:我是河北人,每年八月十五的时候,家里都会做月饼,我是那种不爱吃甜食的,每次八月十五回家,我妈都会给带五、六个月饼回来,而我又特别不爱吃,每次都放到过年都没吃,因为是我妈给我带的,我就特别不舍得扔,一直放在冰箱里。
回应反馈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通过分享我们会发现,我们都无意识的囤积了一些对我们无用的东西。
学习者2:我平时认为不是乱囤东西的人,在搬家时突然发现有好多书,尤其是给孩子买的一些书,孩子年龄已经不适合了,还在那放着。趁着这次搬家真的是要扔掉一半。
回应反馈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其实我也有囤积书的习惯,有些书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我根本不去看,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些不看的书送给其他伙伴。
给大家留个小作业,回家后和家人利用今天讲的方法尝试做一次无用物品舍弃。期间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可以相互之间讨论。
课下作业反馈:
一周后,有小伙伴微信告诉我,周日进行了断舍离,把好久不穿的衣服送到社区的衣物回收站了,希望能送给需要的人。
小结和过渡
好,刚才这个片段我们学习了舍,帮助我们舍弃不需要的东西,把“仓库”变成“住所”,那么断舍离还有一个字“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只有两者同时做到,才能达到离得状态。
捡便宜心理和折扣的陷阱
在这个消费社会里,劝人买东西的商家可是做了相当高明的研究的。为了让人失去理性地大买特买,他们可以说是研究透了里面的技巧。
就说让人产生占便宜的错觉吧,这里我要举个我母亲的例子。有一次,我在独居的母亲家的冰箱里发现了一管特大号的商务用蛋黄酱,这真让我吓了一大跳。那管蛋黄酱实在是太大了,怎么想都觉得我母亲根本吃不完,而且还过了保质期,颜色都变黄了。问她:“为什么要买这么大一管啊?”她只回了一句话: “因为便宜。”我猜也是这么一回事。这种大号蛋黄酱原本要500日元,结果打折只卖350日元,而母亲经常买的那种她自己能吃完的普通大小的蛋黄酱要卖300日元,这种300日元的蛋黄酱不打折,还是原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会觉得大号蛋黄酱“便宜了50日元”,买这个自己就捡了大便宜了,而根本不会比较300日元和350日元的差异。要是买300日元的普通款,可是一分钱的便宜都捞不到,这是显而易见的。可结果就是这种大号的根本就吃不完,白白损失了50日元。我们总是不知不觉中就一头扎进商家的陷阱,做出这种看着是占便宜其实是吃亏的傻事。
此外,我们在面对打折商品这件事上也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比如说,你想买件1万日元左右的衬衫,可在差不多价格衬衫旁边有一件原价10万日元左右的西装正在打五折,便宜了5万日元。可就算是便宜了5万日元,你也得花上5万日元。但这种时候,我们往往根本顾不了那么多,完全看不见自己要花多少钱,眼里全都是打的折扣了。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是会被折扣比例蒙蔽,看不清“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冲动之下买回家去,然后几乎就不怎么穿,一直搁在衣柜里白白占地方。这种事真的太常见了,当然了,到底买不买最后还是由自己做决定,所以自己也得至少负上一半的责任。
学习目标这个片段讲的是断,如何拒绝那些非必需品。我希望在座的小伙伴,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能够规避掉商家的一些折扣陷阱,将用不到的东西,不带回家,将平时用的东西计算好数量再买,避免超量。
讲解原文片段
在片段分享开始前我想再次解释一下断舍离的三个字的含义: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片段中给到了两个案例,作者原本是要买衬衫的,因为看到西装打折,买了西装却不穿的案例,和她母亲买蛋黄酱,想占便宜,多花50日元买了大包装,却吃不完浪费实际是多花钱吃亏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容易像文中的作者和他母亲一样,入了商家促销的坑。因为折扣或贪图便宜,买了多余的商品然后浪费,或者像作者一样入了折扣的陷阱买了不需要,不适合的商品。
我们处在一个物品过度泛滥的时代,我相信在座的伙伴或家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和文中的作者及他母亲一样,喜欢买买买,衣柜里明明塞满了衣服,可是一到换季,就会觉得自己没衣服穿。遇到超市大促激动的不行。比如:前两天,冬青就和我说他本来想从京东买一个20多元的东西,运费6元,他为了包邮,凑了100元,其中有80元的商品是不需要的。
今天早上同事就和我说,下班她要去欧尚超市转转,因为店庆很便宜,我问她有特别着急买的东西吗,她说没有。我想她很可能会出现看到什么都便宜,什么都想买的情况。于是买回来了很多功能重复的东西,甚至是无用的东西。
细化行动步骤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我通过阅读片段加工出的,“断绝不需要的东西”的四个步骤:
1.确定购买目的,买什么?为什么买?
遇到想买的商品问自己我为什么买?我真的需要它们吗?真的适合我吗?它能解决我什么需求?比如文章的作者本来要买1万左右的衬衫,却买回来了5万左右的西服,西服几乎不穿,就是因为目标不明确,没想好为什么买造成的。
2.确定好要买的东西后,计算使用量,了解使用方式。
再看文中的母亲,其实可以买300日元的普通装,却买了350元的大包装,吃不完不说,还占地方,多花了钱,这就是被便宜、折扣冲昏了头,没有计算好使用量。
还有一些东西是因为购买时没详细了解使用方法,买完使用时发现繁琐,效果不佳,然后被闲置了,比如榨汁机,酸奶机等小家电。
3.制定采购清单,并思考是否有替代品
(最好是app版,比如石墨文档,方便实时修改,保存)
我们可以在平时做一个已有物品清单,方便自己知道我有什么,有多少。当列出采购清单后,对照一下已有物品清单,看看有没有重复或可替代的物品。比如家里有2管牙膏,你要买的牙膏就要从采购清单里删掉;看到洗衣液促销,对照一下已有物品清单发现还有半桶洗衣液和一袋皂粉,就先别买了。
4.有买东西欲望时,先放一放,过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还想买。
先把想买的东西记录下来,不要当时下手。别有时间就逛淘宝,逛商场,被限时抢购,满减,买送等活动影响造成冲动消费。因为冲动消费、无目的逛街后你会发现买回来的大部分商品用不上,有些甚至是清仓款、临期产品,花了钱,还占地方。
(不这么做的坏处)
负面一般做法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懂断舍离,没有刻意的去断绝不需要的东西,我们买回来的的东西越来越多,柜子里放不下就开始买整理箱,或者乱塞一个地方,用不完的分给亲朋好友,下次遇到折扣继续买,然后再次恶性循环。
这样做的坏处还容易出现找一件东西要翻半天,甚至是找不到的情况。比如调味品过期了也没用完。冰箱里可能塞得食物也比较多,比较满。时间长了不新鲜,既浪费钱又看着心烦。
所以说,大家要庆幸能在双十一后,我们能坐下来一起探讨断舍离,思考筛选掉一些不需要的商品或功能重复的商品,避免以后再冲动的买买买。
(失败案例)举一个我的例子,在学习断舍离前我是一个超级喜欢买买买、逛街的人,出差、旅游必去当地的购物中心,衣服经常买同系列不同色,比如今天穿的这件上衣我还有同款的一件红色的,比如冬季睡衣我有7.8套,零食也是囤积一大整理箱,酸奶机,榨汁机,破壁机,面包机,豆浆机,空气炸锅等我都买过,有的真的只用过一次,一直在橱柜里放着。
(案例改正)由于学了断舍离,于是双十一采购前我做好了购买目标,我要买一些零食(比如坚果,酸奶等),护肤品等,制定了采购清单,但是和已有物品清单核对时,我发现有几样护肤品是可以删掉的。确定好要买的零食,我开始计算买的量,不再像以前一样被满减误导,买了大包装吃不完,后来决定买两个小包装。选购中途看到了一个款很好看的糖果,可以采购了当伴手礼,我决定先收藏,先犹豫几天再决定是否购买。于是,我发现我比去年双十一省下了三分之二的钱。后来,我也开始逐步得劝我爸妈不要囤积食物,日用品啦。老两口现在逛超市买菜只买两天吃完的量。还有,我昨天问师父,你双十一买什么了?师父说没有要买的东西。我就偷偷的乐了,难道师父被我的稿子影响,学会了断舍离。
异议预防,适用边界
有的伙伴可能会说,这些我都知道,既然知道,那么你做到了吗?做好了吗?我特别喜欢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演讲时对台下观众说的一句话,“我知道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学会并做到。 在这里我还是要提醒大家,请先自己做好,尽量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些人就是有钱喜欢买买买,有些人房子大放得下没用的物品呢,略微开个小玩笑,大家别介意。
分步催化1
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有没有被促销蒙蔽了双眼,买回来不需要的东西,或买多了的东西,我们在小组内进行一下分享,稍后我会请小伙伴,分享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学习者分享
斯琴: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线下的案例,是前几天的事,我们公司附近的新世界百货新开了一家店,我的一个小伙伴想买毛巾,然后就说去新世界逛逛,回来后就说:“新世界百货新开了一家店特别好,像无印良品那种,但是价格没有那么贵,收纳、毛巾、浴巾、眼影,这些东西都有,我觉得挺不错的”然后我看看那些东西确实做得挺精致的。然后她说:“你看我买了200元的东西,她给力我一个50元的券,下次消费200元,可以直接减50元,这券给你吧”,然后下班我就去转了一圈,然后就想200元,用50元的券,150元就可以,然后我就在那凑单,买之前没有想好买什么,买完后发现没有多少东西是急需或必需的东西。
反应与回馈
谢谢斯琴的分享,开来斯琴也是一位喜欢买买买的美女,应该没少买化妆品。
分步催化2
刚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在遇到促销时失去理智买买买的场景。那么在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场景应该如何应用。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这四步来理性的购买呢?给大家3分钟时间制定一个详细的行动步骤。稍后我会再次邀请一个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分享
斯琴:我以后在遇见类似刚才这样的买买买情景,比如下次出去玩路过免税店,不会再买一堆的化妆品。第一,我会买之前先确定购买目的,我来是干什么的;第二,如果我真的遇见了喜欢的东西,先判断一下家里的东西够不够用,如果够用先舍掉;第三制定一个购买清单,我认为这一步可以和第一步结合起来用,不是我清单的东西可以先不买,同时思考一下家里是不是有替代品;第四,突然遇到了特别喜欢的东西,先冷静一下,先不下手。其实我有一个习惯,在淘宝上看到喜欢的东西先不下单,放到购物车放几天再看,过几天不想要了就删,帮我省了不少钱。
反应与回馈
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
案例场景A3
刚才我们分享了我们自己想到的情景,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场景演练帮助理解,有请我的小伙伴帮我发一下剧本,在坐的小伙伴根据剧本要求进行演练。每两个人为一组,一起设计剧本并演练。稍后我会邀请一组小伙伴来到台前表演。
请每组小伙伴选择一个剧本进行剧情设计并演练。(请用片段二给到的步骤设计)
剧本1
双十一大促,小林想买羽绒服(一件7折,两件5折,还参与满减),于是她准备买2件羽绒服和1套保暖内衣(为了凑单),作为男朋友的杰克,应该如何劝说她理性消费呢?
剧本2
小林和父母逛超市遇到店庆,全场7折,附近居民都在大采购,小林的母亲也表现出了血拼的热情,于是拽着小林和小林父亲要开始抢购,5瓶酱油,3瓶醋,5袋盐,2箱矿泉水,2箱牛奶,3提卫生纸,2大桶洗衣液等,眼看着一个购物车放不下了,小林要如何劝说母亲少买商品呢?
学习者演练
强有力的结尾
通过今天两个片段的分享,我们知晓了什么是断舍离,知道了如何断,拒绝不需要的东西,如何舍,舍弃多余的废物。两者都做到,做好了,我们将会达到离得状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过上悠闲舒适、轻松自在的生活,预祝大家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