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珍藏版)》 所属活动: 南宁老友分舵第76场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有效消除误会的方法 学习目标: 用四步法消除误会

开场: 大家好,我是一级拆书家阿米。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先分个组,两个人为一小组,方便大家交流讨论。(A)今天我带来了一本影响力非常大的书,这本书被《纽约时报》评选为全美畅销书,10年畅销300多万册,受到《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科维的强烈推荐!(F)这本书就是《关键对话》,书中搭配了很多案例的分析讲解,总结出一套非常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我们在遇到一些敏感棘手的谈话场合时,能够营造安全的氛围确保沟通顺利进行。(B1)如果你想提醒一个欠债很久的朋友还钱,或者向领导提意见、指出他的错误,又或者跟有代沟的父母讨论婚姻、养育孩子的相关话题……相信这本书会能给大家很多启发。(B2)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矛盾,有时候一件很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会造成误会,引起冲突。如果我们被别人误会了,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希望经过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被别人误会、即将引起争吵的情况时,可以运用学到方法来消除误会,平息对方的激烈情绪。看看这本书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参考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关键对话》P74-75

 

利用对比法消除误会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对共同目的来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以下两部分。

 

l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2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举例如下。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这样一来,你就能消除安全威胁,继续讨论视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了。

  “很不幸,就在我准备安排视察工作时,公司副总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当场解决,否则会给公司业务带来巨大影响。这样吧,我看明天能否让她过来视察你们的工作,她要来这里参加剪彩仪式,我看看到时候能否向她展示你们的工作成绩。”

  在对比法的两段式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对辛苦工作的员工来说,他们误以为你根本不关心他们的付出,懒得向他们通报情况,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此,你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中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明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记住,营造安全氛围永远是第一位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拆页里的这种误会?有时候,一句无心的话、一个无意识的举动都可能让对方误会,觉得我们冒犯了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当,或者场合不对,或者双方的经历不一样,产生的想法就不一样……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本书里介绍了一种消除误会的方法,配合案例也讲得比较清晰了,我把它总结成四个步骤:暂停争执、否定误解、肯定尊重、寻求补救。

第一步,“暂停争执”,不要揪着这个误会去反驳、争吵,不要指责对方的错误。

第二步,“否定误解”,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冒犯他们的错误想法。

第三步,“肯定尊重”,向对方表示你的认可和尊重。

第四步,“寻求补救”,清楚地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并能采取行动让对方尽可能相信你。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想想我们平时面对误会会有哪些想法?“既然你这么想,我也没有办法!”“我懒得跟你这种人解释!”如果你是这样的态度,拒绝和对方沟通,那可能会导致双方关系出现隔阂,越来越疏远。“你怎么可以把我想得这么坏!”“我怎么可能是那样的人,你想多了!”如果你这样和对方争辩,否认他的误解,最后有可能因为指责对方的错误引起更大的冲突。

(举例说明不这么做的坏处)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 我一个堂弟最近跟家里闹矛盾,原因是上个月他要报一个培训班,跟家里要钱的时候,我婶婶问了一句:“你的工资用在哪里了?”他就感觉自己不受信任,跟家里吵了一架。我婶婶是这么跟我抱怨的:“我这就随口问一句,想知道他工资都花在什么地方了,都还没有说他乱花钱什么的,这就跟我急了!他真的需要钱,我肯定会给他啊!怎么把父母想得怎么苛刻呢,真是气死我了!”显然,这是一个表达方式不当引起的误会,最后也没有好好解决,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了不愉快。

 

(转化成正向例子)如果当时我婶婶能在我堂弟误会她的意思后,能运用这四个步骤,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她如果当时没有因为被误会而生气争吵,能这么和我堂弟说:“我并没有不信任你,说你乱花钱。我知道你刚工作不久,虽然工资不高,但一直也工作挺努力的,也很少跟家里要钱。我这么问是想知道你工资是花在哪里了,突然跟家里要钱是遇到什么困难吗?可以和妈妈谈一下吗?”这样的话,我相信我堂弟就不会再继续因为误会吵架了。

 

(适用边界)每一次误会都要去解决吗?岂不是很累?当然没那个必要,比如网络上一些陌生人对你的误会;或者是一些恶意揣测的误会,这些我们都可以不理会。而你想继续和对方维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不希望因为误会而给双方带来不愉快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你也可以在沟通前,先设想可能发生什么样的误会,提前使用后面三个步骤,给对方打一剂预防针,避免误会发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过去有哪些因为被别人误会而引起矛盾的经历呢?比如:好心和同事提建议,他却误以为你小看他;朋友的糗事被别人知道了,他却怀疑是你说出去的;甚至有些时候,跟别人聊着聊着,就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突然翻脸了……大家可以用2分钟时间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别人误会了你,但你没有好好解决,导致双方起了冲突,或者相处得不太愉快。可以在便签上写下这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2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

 

学习者分享:去年我们办公室有个老同志,有一天我不知道他在忙什么,就问他:“你在忙什么?”他误以为我在指责他磨洋工,就很生气,说:“你凭什么这样来问我?”我就说:“我就是好奇,问一下。”结果他反而更生气了,最后沟通效果也不太好。


A1+那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补救的机会,让你回到那个时刻,你会怎么处理这个误会?试着运用刚才学到的四步法“暂停争执、否定误解、肯定尊重、寻求补救”,按这个步骤你是如何消除这个误会的。大家可以写在便签上,写完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5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自己的故事。


学习者分享:如果时光机倒转,我会这么跟他说:“我问`你在忙什么`并不是在指责你,相反,我觉得你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我是非常尊重你的。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对你的工作感到好奇,想看能不能给你提供帮助。”



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应用得很不错!那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消除误会的四步法:暂停争执、否定误解、肯定尊重、寻求补救。中国人说话会比较委婉,后两个步骤可能说不出口,但大家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得更自然一些,通过刻意练习去养成一个习惯,重要的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明白你的真实目的。希望大家能多提醒自己运用这四个步骤,减少误会,让沟通更加顺畅。大家可以继续在学习群里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那今天的拆书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