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影响力》 所属活动: 成都拆书帮蜀汉分舵 新晋拆书家拆家晋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 学习目标: 如何自救

开场: 各位亲爱的拆友们晚上好,感谢大家见证我的晋级之路,我是少惹,刘明红。
我的三个标签,宁静,勇气,智慧。来源于一段祈祷文:神啊,请赐我一颗宁静的心,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请赐给我足够的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事。并请赐给我智慧,能分辨以上两种事。智慧是我目前最高的追求,所以我加入了拆书帮。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心理学家推测,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很浅显,周围有其他可以帮忙的人,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说不定其他人会帮忙拨打电话,说不定其他所有人已经这么干了。第二个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更有意思,它建立在社会认同原理之上,并涉及到多元无知效应:

社会认同原理:碰到不确定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其他目击者的反应方式,得知事情到底够不够紧急。   很多时候,紧急情况乍看起来并不会显得十分紧急。

 “多元无知”状态:“每个人都得出判断:既然没人在乎,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

因此一般而言,在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当人们对眼前的事件持不确定状况时,会依赖其他目击者的反应作出反应,这就是社会认同原理。

而其他目击者也持同样的态度,寻找社会证据。在这种相互寻找过程中,出现“多元无知”状态。在陌生人和目击者较多的情况下更严重。

当我们陷入紧急事件中,应该按以下3个步骤来实现自救的目的:

  1. 去掉这个不确定性,表达紧急状况的存在。比如:大声呼救,

  2. 指定一个人向别人明确责任,比如:穿红色衣服这位请帮我。。。,带眼睛这位请帮我。。。。

创造积极的氛围,带动正向社会认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2005年夏天,7点左右,天还未黑,加班完后步行回家,在火车南站中国会所门口,遭遇两个彝族人抢劫,全程我被吓傻,没有发出一句求救声,只是本能拉住包,被歹徒拖行10米左右,最后也没能护住包。同在火车南站桥下有各色人等,卖烧烤的,卖水果的,下班的人,拉黑车的人。。。。。全程没有一个人帮我打110,更没有一个人帮我制止歹徒,他们看我的样子就像在一部电影一样,冷漠。

    这是一个惨痛的例子。后来我也在不停的总结,当然特别是结合到今天的知识,我希望以后我们在遇到类似的事件(但我实在不希望我们能遇到),换个说法,当别人遇见此类事情,教会别人这样来处理:

  1. 大声呼救“抢劫”(确定这是紧急事件)

  2. 找身边离我最近的一位“带眼镜这位老师,请你帮我打一下110”。(明确对方责任)

并大声喊:“拦住他,把包放下”(带动正向社会认同),大家也会加入拦截和呵斥歹徒的队伍,增加歹徒的恐慌,有可能就放下包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