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说话》 所属活动: 西安古城分舵第110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如何说服身边的长辈、领导 学习目标: 学习者在完成了本次学习后,能够运用原文片段中提到的说服技巧来

开场: 自我介绍:各位伙伴们,大家好,我叫方凯。大家可以叫我小方,现在我是一名准医生,在医院开始我的实习生涯,我的三个标签:准医生,志愿者,拆书小白。
书籍介绍:
【F特征】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书叫《好好说话》。这本书是由奇葩说创始人之一马东带着奇葩说的几位明星辩手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共同完成的,本书由樊登、李笑来作序,蔡康永、高晓松、罗振宇诚挚推荐。本书通过新鲜、有趣的说话技巧,达到修正读书三观、激发读者思维、传输使用技巧的目的,从而综合提升说话之道。
【A优势】本书相比同类型书籍的优势是,书中描写了很多生活中的沟通问题,提供了沟通的方法,并说明了注意事项,在每个问题的末尾还有沟通常用句型。让读者一读就知道怎么做,有较好的落地。这本书里教的东西,大学没有,人生却是必修的。
【B1宏观】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质,我们最能控制的其实就是说话这件小事。以说话为切入点,可以给自己的人生开启一个辽阔的新世界。
【B2微观】想搭讪一个漂亮的女生却不知道怎么开口?想讲一场精彩的演讲却没头绪?很想怼某个人不知道说辞?想说服朋友和你一起参加一个活动?这些你在本书中你都能找到方法,并且能够马上拿来使用。
分组:为更好的学习本片段,要对大家分个组,每两人一组,分组讨论本片段。闲话不多说,马上开始正文的阅读,请大家花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本章节,读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下我。
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完成了本次学习后,能够运用原文片段中提到的说服技巧来对身边的长辈、领导进行劝说,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片段 如何说通年纪大、地位高的人

不管是长辈还是领导,之所以听不进去我们的理由,主要是因为他们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们暂且先用公司领导和员工来举例。

比如,员工做具体工作,专注于技术问题的解决;领导负责全局统筹,专注于宏观态势的把握。看问题的层次不同,做决策的时候优先级就会不一样,即一个看重于把事做成,一个看重于别出乱子。这才是领导之所以比较保守的根本原因。

一般情况下,领导能够明白员工为什么这么想,员工却很难知道领导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试着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只知道掰扯自己的道理,就算领导驳不倒我们,我们的沟通也一定是无效的。这就需要把我们的道理用领导层次的视角转换一个说法,让他能听得进去。

比如,《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唐僧为什么死活听不进孙悟空的意见呢?表面上看,他是不相信孙悟空的专业水平,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想问题的方向不同。

孙悟空的角色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负责降妖除怪、保护师父,见妖怪就打很正常;可是唐僧是什么人?他是十世修行的金蝉子,轮回过那么多次了,安全问题真的不是他的第一考虑。唐僧当然知道孙悟空是专家,然而问题是,万一孙悟空错了呢?唐僧的十世修行就会付诸东流。被妖怪吃了不要紧,大不了再轮回一次;可是万一错杀无辜,取经这事就算彻底泡汤了。所以,唐僧的真实关切绝不是孙悟空站在自己那个层面就能理解的。

如果我们是孙悟空,又要打死白骨精,又要顾及师父的面子,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应该站在唐僧的高度来分析里面的利害关系。比如,孙悟空可以这样说:师父,我知道您是怕我万一看得不准就会滥杀无辜。可是您也要想想,万一我们被外表迷惑错放走了妖精,受苦的可是周围的老百姓啊。多少生灵涂炭可都要算在我们头上,到时候在佛祖面前如何交代啊!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员工,从领导真正关心的问题着手去提出自己的诉求。就算这时候唐僧还是犹豫,至少也不会念紧箍咒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说服。

当然,领导不一定像唐僧那么唠叨,他的考虑也不一定像唐僧那么高大上,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上下级想问题的角度不同。领导想问题跟我们的优先级是不一样的,我们得跳出自己的专业局限,才能找到他听得进去的理由。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和相关理论what

要解决什么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与年纪大、地位高的人沟通,在沟通的时候由于个人经验和成长经历不一样,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这些长辈在用他们的人生经历说教我们,作为年轻人应该听过长辈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他们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前因后果说明why

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我们在和这些长辈沟通的时候,如果选择一味地听从意见,会让自己丧失自主性。如果选择完全不听,双方可能会出现争吵,甚至会闹的很不愉快,这两者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时候你要尝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说服对方听从你的意见,达到双赢的局面。

不那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不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观点,只知道一味地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讲述自己的感受,这样会让沟通陷入僵局。甚至造成矛盾。

【行动步骤how

那么,如何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找到长辈关心的那个问题点,可以采用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分析长辈真正关心的问题点是什么,列出每一个问题点?

这时,我们往往会猜测长辈的想法,如果不是很确定,建议还是和长辈沟通核实一下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步,逐一针对长辈关心的问题点,把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换个说法。

【意译原书案例】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父母帮你安排工作这个场景大家都熟悉。一到毕业季,大学生就开始选择工作地点,这时候往往会接到父母的电话,会这样说:父母希望你能够回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在外漂泊。表面上看是关心孩子的工作,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想问题的方向不同。

作为子女,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工作,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可是父母想的是什么?有一些父母是希望孩子能够陪伴在身边,照顾自己,或者是不相信子女有能力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父母当然也知道孩子长大了,但还是会担心,万一孩子在外面吃苦了怎么办?孩子的工作不稳定,吃了上顿没下顿。亲戚邻居问起我的孩子工作是什么,我多没面子。

如果我们想要在外工作,又要顾及父母的感受,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应该站在父母的角度分析里面的厉害关系。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爸妈,我知道你们想我在老家找份安稳的工作,一方面是稳定,另一方面是好照顾你们,可是您也要想想我还年轻,可以在社会上 在拼搏几年,等我再大一点就没有这个精力了,你要让我去外面闯闯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大再退一步说如果我闯荡失败了,我再回来也来得及呀。

从父母真正关心的问题着手去提出自己的诉求,就算父母还是不满意,至少也不会每天都再说这件事情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说服。

刚才的案例中就用到了今天学的两个步骤,第一步就是先发现父母真正关心的问题点:一个是不放心一个是面子问题;第二步就是针对这两个问题点,把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换个说法:我有能力找对象和随便找更丢面子这两点。

适用边界

听完了案例,说说这种方法的适用情况,适用于愿意跟我们沟通的长辈。如果遇到比较强势的长辈领导,完全油盐不进的情况,可能就需要想想其他迂回变通战术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场景二:你和你妈住在一起,你忙于工作不经常在家吃饭,,但你妈每次在超市打折的时候就去买了一大堆你爱吃的东西放在家里,可是由于你不经常在家吃饭这些东西可能会浪费掉一大部分,你这个时候面对这个情况想去劝说你妈,该怎么说呢?我们分组讨论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子女用原文片段中提到的了解法则来对父母进行劝说,让父母听从你的话。一个扮演父母,听你的子女如何劝说,是否能够打动你。演练时间为3分钟。3分钟后我会选一位子女和一位父母来进行现场演讲,大家来听听他们是如何对话的。

学习者实录:

  

 子女:你买这么多东西我平常也不在家里也吃不完。

父母:我买这么多东西因为超市打折很便宜,而且我买回来放在冰箱里一下也坏不了,这样你回来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子女:你买回来的东西都是我特别爱吃的,我能理解你买这些是想让我每次回到家都能吃到,但是你每次打折的时候每次都买这么多,那下次打折的时候你可不可少买一点,保证食物在过期范围内的时候我都吃能吃完,这样也不至于你买的太多到食物过期的时候我也没吃完,就要被扔掉,食物就被浪费了。

 父母:你喜欢吃的东西我没买回来,这样会让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因为你就是我的全部,所以只要你想吃我就要让你吃到。我宁愿买很多东西放家里。让你随便吃,我不怕浪费。

子女:对于我们来说或许经济上可以支持你这样做,但是把食物丢掉本质上来说是对食物的不尊重,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在打折买的时候我还是希望每种东西少买一点,我每次回来都吃的完,下次再去买都可以。

结束语:

     小伙伴的分享很棒父母关心的两点,第一点:关心孩子,怕孩子在外面工作忙,没有时间吃饭,第二点:省钱,节约,不浪费,我们怎么劝说,妈妈你看,我们每次打折的时候你就去买很多我很爱吃的东西, 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感受到了你的浓浓的爱,你考虑下这么多东西我是吃不完的,可不可以每次少买一点点,然后我们在家里做一顿狠漂亮的菜,我们一起共度一个晚餐,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点。这是我给到的看法。再次感谢她们的分享。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TF2-3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