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1)分组(1min):我们沿用刚才的分组,6个人3组,每两人一组,一会儿在A1环节会有经验链接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会选择6个人中的其中一位伙伴进行经验展示
2)自我介绍+图书介绍:(1min)我叫刘可可,38岁,目前全职在家充电学习,今天要进行1-2的升级考核。我给大家带来的书依然是这本“沟通的艺术”,它是一本经典的沟通力方面的教科书,30多年前面世后已再版12次,它是沟通力课程不能忽略的一本书。为什么呢?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既有理论又有实用的例子与练习,尤其适用于新手,既能深入浅出用实例讲解理论,又能给出课后练习来督促大家进行练习,和拆书帮的知识内化行动非常相似。
R原文(2min):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片段来自于P114-P115页,一个叫“知觉检核”的小工具,它是一个能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想法的工具,简单易操作,但知名度不高,所以今天特别想把这个实用的小工具带给大家。那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阅读手上的拆页,读完后向我示意,再进入我们的下一个环节
I复述(1min):这个工具是不是小而精?
它只有三步:
1)讲客观行为 2)列两种诠释 3)请对方澄清 ,很多情况下我们常把自己的猜测当作唯一事实而引起人际困境。知觉检核就可以避免。
我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一个事:有天晚上吃完饭,她在客厅陪儿子玩,老公回到家看到婆婆一人呆在自己房间里,就给她来了一句“你跟我妈说什么了吗?”问得她一脸懵!“没说什么呀!”“那她怎么一个人呆房间里啊?”当时她就火了!“你妈愿意呆哪儿跟我有什么关系啊!那如果是我一个人呆房间里了你是不是也得去质问你妈怎么得罪我了呀?!”虽然后来老公道歉了,但因为这句话,她一晚上心情都不好。
如果她老公使用知觉检核的方式来确认原因:“就你俩在玩呀?(行为),奶奶怎么一人在房间里呀?(请求澄清),是发生了什么事了吗?(第一种诠释),还是奶奶累了想休息了啊?(第二种诠释)”是不是就不会让人不舒服?
A1:(5min)我们读过这个拆页,了解到怎样用知觉检核这个工具去请求澄清我们观察到的反常行为,那么大家想想自己有没有经历过类似情境,有没有相关经验,请大家每人想一个你在生活中经历过或见过的“了解别人反常行为时不那么顺畅”的实例,比如和孩子,和另一半,婆媳之间,上司和下属之间等,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时间为5分钟。分享完示意我。
好,我们请xx小伙伴跟我们分享下他的实例
A2(2min):那么针对自己的例子或其他的经验,请每人写出未来你打算怎么应用“知觉检核”这个工具来澄清别人的反常行为?请记住需要设定具体目标及具体行动,而不能是决心想法之类的(比如我以后一定要用这个方法去询问而是我怎么具体去询问),并且有截止日期(那天或那天前完成这个行动),还要有可以衡量或可以观察到的预期结果哦!(比如),时间2分钟。
那么我们请xx同学快速分享下他的A2便签
好,今天关于知觉检核这个工具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伙伴反馈1:
A1:我回家后发现我喝水杯子没找到,不高兴地问我妈:我杯子呢?你又给我收起来了吗?
A1+:我放桌上杯子没看到(行为)?我想问下是你收起来我的杯子吗?(第一种诠释),还是我自己又放其他地方我忘了?(第二种诠释),你知道我杯子为什么看不到了吗?(请求澄清)
伙伴反馈2:
A2:明天中午午饭时间,我会约我的好友沟通我们最近生疏的原因
伙伴反馈3:
A2:11.24-12.24(1个月)
用知觉检核的方法用到和老公的沟通中,1)描述行为:不做家务 2)诠释:是加班累了还是嫌麻烦? 3)澄清:能说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