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尊敬的观察家、各位亲爱的小伙伴,晚上好!
我是今天晋级2-2的王焱。 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分别是“职业培训师”、“驴友”和“妈妈”。
现在我把大家分成两个组——这边的朋友是一组,那边的朋友是一组。 每组里面头发最长的那位伙伴担任组长,待会儿来组织一下分享。
今天我要拆的这本书叫做《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F】两位作者中的默娜.舒尔博士是美国的儿童发展学家。另一位作者特里萨.迪吉若尼莫参与创作了十几部养育方面的著作。 这本书自1984年首版以来畅销全美,并先后荣获了4项国家级大奖。
【A】这本书介绍了一种叫做“I Can Problem Solve(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教给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思考技巧为核心。 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在全美及世界各地让家长和孩子们获益匪浅。
【B1】家长通过引导孩子使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让孩子在遭遇与朋友、老师和家人的冲突时,自己思考该怎么做,自己寻求多种解决办法并进行评估,从而提升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B2】今天的拆页将聚焦于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如何引导他寻找多种解决办法,而不是拘泥于最先想到的一种,或者直接就放弃。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引导孩子或他人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提出问题、启发思考、记录想法、确认办法、询问他法和深入探究等6个步骤尽可能多地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这次要拆的原文片段来自于这本书的第5章,“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一下,谢谢!
寻找多种解决办法的过程
这一章中的活动,将帮助你的孩子明白,解决一个问题不止有一种办法。 他们尤其会受到鼓励,对每天遇到的人际问题尽可能多地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来,这会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思考过程:“不止有一种办法;我不一定非得要用我想到的第一种办法,或者这么快就放弃。”
最好是以一个假设的孩子和环境来开始这个过程,因为以这种方式提出的想法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威胁。 可以用玩偶、图画以及角色扮演。
寻找多种解决办法的一般过程如下:
1.家长提出问题或者让孩子提出问题;
2.告诉孩子,要想出很多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把想出的主意都写下来(即使你的孩子还不识字,他们也喜欢看着你把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4.问孩子第一个解决办法。 如果这个办法与问题相关,就重复一遍,并肯定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要提醒孩子,目标是想出很多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问孩子另一个解决办法,依此类推;
6.如果很快就想不出解决办法了,要继续深入探究,问孩子:“你说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你做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What】其实孩子同成年人一样,也会在每天的人际交往中遭遇问题和困扰。 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别的孩子抢了他的玩具而大哭,而一个16岁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落选班委而闷闷不乐。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可以怎么样帮助和支持到孩子呢? 那就是引导他们去开动脑筋,想办法,而且是想出不止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Why】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系。 一个遇到问题会积极想办法的孩子更不容易沮丧、更不容易发脾气、更少攻击性,并且也更关心他人,更愿意分享,更能够交到朋友。 也就是说,他会发展出更强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How】这段拆页就介绍了引导孩子寻找多种解决办法的具体的6个步骤,我把它们总结为——
第一步,提出问题;
第二步,启发思考;
第三步,记录想法;
第四步,确认办法;
第五步,询问他法;
第六步,深入探究。
举个例子,比如你家大宝想玩二宝的玩具,你可以这样来引导他想出多种解决办法——
告诉大宝:“假设姐姐想让弟弟同意玩他的玩具(第一步),我们就来想办法,要想出很多不同的办法来帮助姐姐实现她的愿望哦(第二步)。 你想出来的办法,我都会写下来”,然后孩子提办法,家长做记录(第三步)。 如果孩子提出的第一个办法是“姐姐可以让弟弟玩她的玩具”,家长就进行确认:“是的,这是一个解决办法。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解决办法”(第四步)。 “你还能想出其他的解决方法吗?”(第五步)。 如果孩子暂时说不出其他办法了,就继续引导她:“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弟弟同意姐姐玩他的玩具呢?”(第六步)最后经过引导,孩子一共想出了6种解决办法,她想出了什么办法,最终选择了哪一种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这个思考的过程。 而这个思考的过程对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异议处理】可能有家长还是会问:为什么解决办法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想呢? 家长直接给他们提建议不好吗? 是的,家长的确比孩子更有能力,但是,如果家长不断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那么孩子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没有机会得到培养和发展。 而实际上,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基于思考的技巧。 而思考的技巧正是通过不断重复解决问题的关键字词、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想出其他的解决办法并进行评估而形成的。 一旦掌握了这种思考的技巧,孩子就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自动自发地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适用边界】其实不仅是引导孩子,寻求多种解决办法的6个步骤可以运用于很多情境。 比如,引导孩子处理面临的困扰;辅导下属处理工作上的难题,或者,帮助朋友应对生活上的烦恼。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运用刚才学习到的内容的活动——
第一步,请你想象一下,在未来一周内你可能就会遇到的一个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场景,比如需要开导孩子、辅导下属、帮助闺蜜,或者是其他你可能遇到的,身边的某个人正在被某种人际冲突所困扰,需要你帮助的场景。 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请写在便签上。
【学习者案例记录1】
一位同事想要跟领导申请加薪/孩子经常把柜子占满,导致家长没有空间储存物品。
第二步,根据刚才你想象到的那个情境,再设想一下:现在那个陷入问题的人就在你面前,你正想开导开导TA。 突然,你想起来今天在拆书晋级的现场听到的“寻求多种解决方法”的内容。 那么按照这6个步骤——提出问题、启发思考、记录想法、确认办法、询问他法、深入探究——你可以怎么样引导TA找到多种解决办法呢? 请思考一下,然后在便签上写下你的具体做法。
有没有哪位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请——
【学习者案例记录2】
“我家有一个小男孩,可能会和同学发生打架的情况。 第一步我就会问他:‘我们怎么避免跟同学发生打架冲突这种情况呢?’ 第二步我就告诉他:‘我们可以有不止一个解决方法。’ 第三步他就说,我就做记录。 第四步确认每一个方法,和他对话。 第五步我就会问他:‘那我们还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呢?’ 第六步我就会问他:‘用这个解决方法,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前面都做得非常好,步骤非常清晰,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更正——就在第六个步骤上,你说你要问他怎么做、怎么说,那么按照这个拆页的提示,如果在这一步的时候孩子想不出来了,你就需要继续地引导一下:“那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避免跟同学发生矛盾呢?”
今天向大家介绍了引导孩子或其他人寻找多种解决办法、同时也是培养思考技巧的6个步骤——提出问题、启发思考、记录想法、确认办法、询问他法、深入探究。 希望对大家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助他人处理问题时有所帮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