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拆书家们,大家好。我是张小喆,很高兴第一次参加拆书帮现场拆书。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90后、双鱼座、女汉子,目前自己在经营辅导班。我是通过简书认识了拆书帮,完成30拆后,加入了拆书帮青岛筹备分舵。
1、“拆书”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论。这里的拆并不是把书拆散,而是一种内化和转化,强调把图书内的知识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拆书更加适应于成年人的学习。这里强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内化后的知识与学习者的经验相结合,规划具体的运用。这里分为个人学习拆书法组织学习拆书法。个人学习就是指便签法,让一个人读一本书达到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是指以为拆书家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2、“拆书帮”是一个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致力于培养拆书家,释放拆书家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已。
好好学习P28、29 从读书到发现知识临界
那么,读书时将新知识和哪些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会更有成效呢?
答案便是那些在生活中各个领城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也就是本书提到的临界知识。每一种临界知识,都是我们思考回题、认识
世界的重要工具。因比,这些临界知识可以频繁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场景里。
经常阅读我的公众号文章的读者会发现,我常常在不同的文章中讨论不同问题时会运用到复利、概率论、边际收益等概念与模型。这其实就是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和已有的模型进行联系,看看它们背后是不是有关联。这样一思考,常常会发现过去没看到的规律。
因此,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间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恶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之后,可能我并没有读完一本书,但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比读完10遍书的人都要深入。这种状态,
呈现出来便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别人眼里,你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低水平勤奋陷阱”里。
what:这个拆页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读书,提炼规律,逐步掌握临界知识。
why: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对于不同问题的讨论,我们可能用到的就是相同的概念和模型,只不过,这些概念和模型从表面上来看没有关联。而临界知识的出现恰好告诉我们,在思考问题时,需要深度探究问题的基本规律和模型。
how:
1、明确问题。明确问题的本质并收集相关资料,
2、借鉴他人。研究他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的的思路,不是仅仅参考方法。
3、链接已知。联系已有的知识,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4、拓展应用。把这个解决方案拓展到其他领域去应用。
A1
1、事件回顾:11月初想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就做了一次关于阅读能力的主题阅读,按照书单买了一堆书,想要总结方法,但是越来越乱。停下来思考我需要提高的是什么?想明白之后,就转向了关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2、分析事件:
首先,对于这次阅读能力的主题阅读上,我没有认清问题的本质就开始动手准备。自己想要积累知识快速输出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该去读书,而且是快速阅读,大量积累,但我没有意识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自己不会学习。
其次,在借鉴他人的时候,只注重了方法,没有意识去考虑理清作者的思路是。
再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之前学到内容都给忘记了,在上半年的时候学习过关于东尼博赞的一整套书完全没有运用这次的阅读当中。
最后,由于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从问题的本质上就出现了错误,没有办法具体应用。
A2
目标:构建自我管理的认知地图
行动:
1、明确问题。自我管理的本质是什么,自己管理好自己。那么谁来管理自己,大脑。现阶段问题变成首先要去认知大脑,知道大脑如何工作,才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如何工作
2、借鉴他人。在这个方面会有很多人可以去借鉴,不是盲目的借鉴,而是基于对大脑正确认知之后。
3、链接已知。在自我管理方面,自己已有的认知,断舍离、结果思维、woop、时间管理、精力管理,这些已知的本质是什么?可以回到第一步去思考,并链接到现在的学习当中。
4、拓展应用。思考问题的模型可应用到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而且链接这一步可以运用其他三步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