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在拆书之前呢,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张松,来自河南省信阳市。
如果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呢,第一个就是我从事的行业:IT。我发现拆书帮有非常多的小伙伴都是从事IT行业的,我记得有一次在福田的线下拆书,竟然一次来了八个都做做IT的,好不容易出来一个做自我介绍是做销售的,最后一问,她老公是做IT的。
第二个标签的热爱户外徒步,我参加过深圳百公里,走完了敦煌玄奘丝路百公里。我是比较喜欢自虐,因为我喜欢自虐完,那种再次回到人间的感觉。
第三个标签是读书、写作,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既然谈到读书,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看书时,发现觉得讲的很好的或很有用的片断,我们会怎么做?(提问)
是不是划下来或用笔记下来。(引导大家回答和思考)
然后呢?
对,所以就没有然后了。其实就这就是我们在看书学习的一个问题,看到了觉得很有道理,但做不到!
那这时候就要用到拆书了,先说一下什么是拆书。
其实我第一次听到“拆书”的时候,是在几年前了,当时赵周老师来我们公司上了两个小时的课。我的理解是就是把书拆了(开个玩笑);
其实听完课后才知道拆书就是指“RIA便签学习法”,那它们的核心思想就是:R(Reading)阅读从书本中选取的片段;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对原文知识进行重述和讲解;A(Appropriation)再与过去经验的联结,规划将来的应用。
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改变行为,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是拆书,那拆书帮又是什么呢?
其实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学习爱好者的非盈利社群,是由《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作者赵周老师创立,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在全国的29个省份,58座城市,分布了77个正式和筹备分舵。目前深圳的拆书帮分舵是智行分舵和智荟分舵,智行分舵的场地是龙岗和福田,智荟分舵的场地是宝安和南山,今天我们在现场的都是智行分舵的小伙伴。
“拆书”和“拆书帮”已注册商标,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属于“拆书帮”专有名词,任何人或商业机构不得非法盗用。
把“No”的回答变成“Yes”,有三个步骤。
步骤1:“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般来说,人都不容易不假思索地把脑中的想法直接说出来。然而,这样不仅常常事与愿违,而且很容易招致反感。请不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步骤1。
当然,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保证所有事都不直接说出来,但至少请记住,不要直接说出“这是很重要的请求!”之类的话。
例如:有人从老家寄来很多柑橘,家人甚至都吃腻了,而你不想让剩下的柑橘白白烂掉。
在这种时候,请不要直接说:“大家继续吃啊!”
步骤2:“揣摩对方的心理”
请揣摩对方的心理,并根据其平日表现,猜测对方会对你的请求作何想法。
直接说出请求,对方会作何反应?如果对方回答“Yes"的可能性很大,当然可以直接说......
如果对方回答“No”的可能性很大,就不能直接说了。请暂时忘记自己的请求,揣测对方的喜恶、性格等因素。把“No”变成“Yes"的答案就在其中。
请试着揣测吃腻了柑橘的家人的心理。
“不能光吃柑橘。”
这应该就是家人的想法。
此时,请再次忘记自己的请求,想想人家的喜恶。例如:“不想感冒。”
没人愿意生病。
到了容易感冒的季节,身边就会出现感冒患者,家人都很在意这一点。
步骤3:“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提出的请求,要让“对方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趋于一致。要想达到这一点,就要基于对方的心理来考虑措施。
关键在于,要创造符合对方利益的上下文关系。即使措辞有所改变,只要最终达到目的就行。
其实把No变成Yes的意思就是将“拒绝”变为“同意”!如何让对方更容易的同意你的观点。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一般都是想到什么就直接说出来,有时能够达到自己说话的目的;
但有的时候说的话,和别人产生了利益了冲突,这时就会导致对方的不满,而无法达到目的。
但是假如我们在说之前,先去揣摩一下对方的心理,再把说的话改变一下措辞,照顾到对方的心理,这样即达到自己的目的,也符合对方的利益,就完美解决了沟通的问题。(what)
具体的步骤如下:(how)
1、先不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2、揣摩对方的心理;
3、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因为双方在沟通中,只有利益达成一致,才能保持良好的对话环境。
如果把“说话”放在“揣摩对方利益”前,如不符合对方利益,就会马上对立起来,因为对方利益是无法改变的;
而把位置互换后,先揣摩利益后,就可以机动的调整说话的方式或上下文,使之与利益相匹配,就使双方的目的达成一致。(why)
该方法适用于能够判断出对方的利益所在,或初步了解对方的心理,且双方没有非常针对性的冲突;不适用于双方完全不了解或存在不可调解的利益关系(where)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在家中有时候和儿子沟通时,经常是强制式的要求:比如作业没有做完时,不能看电视;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吃饭时不能够只吃肉,少吃蔬菜等等。都是发现什么问题后,直接进行要求改正,而导致的后果就是逆反心理。虽然表面上没办法接受了,但孩子心中仍然存在不愿意的情况。
反思:通过今天拆解的这个“把No变成Yes的技巧”片断,觉得不应该先直接发出命令,而是应该先去感觉一下儿子的目的和需求,然后转换一个说话的方式,用一种他能够接受的语言或方法达到我的目的。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 在晚上对孩子看电视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时,先通过揣摩他的用意,再创造一个共同利益的对话,实现达到最终目的。
行动:
1、明天晚上在儿子急着吃完饭时,先不急着说让他慢点吃;
2、揣摩他是不是想快些吃饭,去开电视看动画片;
3、十分钟后,等我吃完饭,一起去看看动画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