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20181107用MVP方法论实现0到1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用MVP(最小化可行产品)方法论,实现从0到1 学习目标: 掌握MVP方法,,实现从0到1

开场:

大家好,我叫张松。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就是1)爱读书;2)从事IT行业3)热爱户外徒步。

今天我要分享的书是“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历害的人》中的一个片断,相信大家很多人都听过或看过这本书,其实里面是有很多小章节可以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为什么我会选这个片断呢?其实这个片断里面提到的一种MVP方法论,我是感触很深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当前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方法之一。“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它是指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

如果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实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

精益创业的价值在于,在这个动态演进的市场里,找到一种可操作的适应市场的方式

传统的产品生产流程,是在周密、系统的规划后,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最后构建出一个精致的成品。可是在市场环境下,存在太多的或隐或显的不确定因素,作为创业者,你如果如何成功的识别和观测这些因素,统合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制定出一个正确的计划呢?即便你的计划在此刻完美无缺,又怎能保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仍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呢?

而精益创业的思想,则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抛弃这种冗长呆板的计划;

2)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

3)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看完这个片断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不是感觉这是一个指导你创业的方法。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片断。

这个片断主要是提出一个理念:就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周边环境下,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即使我们计划再完美,最终的结果也并不一定是对方或目标用户所需要的。

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或者一件产品时,需要先用最少资源、确定方向无误;把可以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原型用最快的方法形成,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最后通过不断的快速迭代最终找到一种能够适应环境的结果。而文中提到的精益创业方法论中的 “最小化可行产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概念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那么具体要如何做到精益创业呢?

1、抛弃冗长呆板的计划;

比如:我要开发一个产品,计划把它做的功能强大;我计划设计一个完美的广告营销方案,一旦投向市场,就一鸣惊人;

首要先做的就是,放弃传统的“把一件事情计划的很完美”的思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2、反复试验(重点)和获取反馈(重点)的方法来探明环境;

一定不要等到最后再“隆重的”推出你的成果,因为太多你认为所谓的“很好的,有用的”功能或内容,其实根本很一般。我们在中间过程就要提前通过“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去证明它真的很好。

我们熟知的“小米粉丝论坛”就是这种模式。有一批核心用户都可提前试用小米手机和系统,并反馈意见,就是典型的案例;还有微信的发布模式等等这种方式。

3、通过迭代优化(重点)的方式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根据反馈的意见,优化我们的成果;再推出、再优化,用“迭代”的方式得到真正的最好结果。

 

(分享经验)

分享一个我在2016年底的失败案例。

因我们公司在组织徒步活动时,但缺少一个活动发布管理的应用,报名\签到的管理比较不便。我和同事就一起业余开发了一个活动管理APP。一开始计划把很多想到的功能都开发进去,比如报名、签到、朋友圈、照片管理、线路轨迹等等,然后认为推出后大家肯定都会用我们的功能。但辛苦做了大半年上线后,发现大家仅仅就是用活动报名功能,其它我们认为的功能并不是大家迫切需要的。造成了很多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其实一开始想当然的把软件功能做的太重了。应该按照MVP的模式,先做一个轻量的企业徒步活动管理功能,因为一开始的痛点就是“能够发布活动通知,并且实现报名签到功能”(抛弃长计划),先满足主要用户的使用;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比如需要排名统计等,(反复试验,获取反馈)按计划、分轻重缓急地把功能慢慢迭代上去(迭代优化)。待时机成熟后,还可以推向社会市场。

那有人会问,我不会去创业或开发软件,是不是这个MVP方法论不适用于我?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把这个理论抽象出来,比如在写一份年终总结报告、做一个PPT材料时,往往是从一个大体需求开始的,中间也经过修改、优化和反馈确认等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我们公司已经在准备2018年工作总结报告,预计12月中旬就会召开年会,我在准备的时候,就不要尝试一次把报告写完;可以先敲定大纲以及要报告的思路和重点项目;再和领导进行沟通是否合适;再进行修改、反馈、调整;最后定稿,这样通过迭代的方式就可以避免方向性错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根据以上的分享,想一下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做过一些花了很大精力,但最后发现偏离了方向的事,比如开发一个软件;做一个项目或写一篇报告或方案。但由于中间没有反馈和试验,最后发现不是对方想要的,完全理解错了对方的需求。

我们按照坐的位置分成三个小组,左边、右边和上面的小伙伴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先在组内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特别是一些偏离了方向的案例。然后,我们再请一位上台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好,时间到了。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

那就请邢茹来分一下:

邢茹:首先介绍一下背景,我是做财务的。现在正在做明年的预算规划,我们刚刚做了组织架构的调整,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新的架构反应明年预算的情况。

拆书家:当时是怎么做的?

邢如:大概当时有20多人,要做事业群的财务合并材料。有负责产品的,有做合并的,要10天内做一个最终的报告。在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有的同事按自己的想法,一次性给一个模板,让大家按他的要求去填。最后大家反馈都不一样,也不是老板想要的。但是没有时间去修改了。

拆书家:谢谢邢如。


拆书家:刚才邢茹用一个案例,把一个失败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了,听到了MVP方法论,对于这种事情,现在有了一个解决办法,可以用这个步骤来改进做事的方式,请大家用30秒的时间,来写一个该怎么做?做法是什么?什么时候完成?把刚才失败的案例来改进一下,按照刚才的小组,可以内部讨论一下,然后请写在纸上。记住要符合SMART原则。

这种方法无论写材料,还是谈话都可以使用。先有个方法,再不断的迭代。


好的,时间到了,下面我们请秦颖来分享一下,她如果运用了这种方法之后应该怎么做?

秦颖:之前在写2-3提示表的时候,脑子中一直要记得写,但是脑子又一直在拖拖拖,太追求完美,总觉得写的不好。如果用这种MVP方法,就要先在电脑前,先写一个版本,然后不断迭代优化,这样预备提示表就可以很快写完了。

拆书家:那下一次要过2-4吧?可以把这种方法用在这里,然后给师父进行反馈意,修改、完善,那大概计划什么时候来拆2-4呢?

秦颖:下周一吧。

拆书家:那希望秦颖后续把这种方法能够用在自己身上,一边练习MVP方法又一边拆书,真是学以致用。这种方法会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