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2018年第64次线下活动晋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SCQA法” 学习目标: 如何进行打造一个吸引人的开场白

开场:

分组:

我把大家分为三组,靠近我这边的四人一组,志国为组长;中间五人一组,张宁为组长;剩下的人为一组,王焱姐为组长。

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一龙,大家可能不认识我,但一定听说过我的哥哥成龙,我比他小,所以叫一龙。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学生、自我探究和突破自我。学生是最单纯的,所以我来到拆书帮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为了加快自己学习的步伐以及认识更多的同频的小伙伴;关于第二个标签自我探究,我的性格是偏内向的,所以相较于去探索世界,我更喜欢探索自己,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未来自己该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等等。第三个标签是突破自我,在上大学之前,我有点画地为牢,总感觉自己这也不行,那也做不到,感觉别人都好厉害啊。后来慢慢地接触到了一些人和方法,发现有些事情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就比如来到这里参加晋级训练。所以第三个标签突破自我束缚。

拆书帮介绍: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包含4个要素:S是情景、C是冲突、Q是疑问、A是回答(解决方案),为便于记忆称为SCQA。情景就是一个大背景,冲突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后的问题,疑问是如何在这个背景下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的练习就是一个特别标准的序言结构,它的四个要素分别对应如表2-6所示。                                             从我行实行企业业务专营模式以来,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小企业客户资金自身平衡问题成了制约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我行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我部计划面向客户推介✕✕✕产品,实现业务联动、多方共赢。 

                                 表2-6  序言的基本要素                                                 S(情景) 从我行施行企业业务专营模式以来,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

C(冲突) 企业客户资金平衡问题成了制约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Q(疑问) 如何实现我行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A(回答) 我部计划面向客户推介XXX产品,实现业务联动、多方共赢                          S(情景)需要让对方产生共鸣,必须让对方听完以后产生一种“对对,你说的没错”的反应。只有情景被认同了故事才能够继续发展。C(冲突)是打破开场时给对方的安全感,确认面临的问题。Q(疑问)是从对方的角度会关心的问题。A(回答)是基于这个问题我给你的回答。这就是序言结构的构成。序言的主要作用是在没有出中心思想之前,用来提醒对方关心一个疑问,从而引发对方的兴趣,而这个疑问的回答就是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段子给了我们一个开场白的标准结构,它是在自己即将要表达中心思想之前,用来提醒对方关心一个问题,从而引发对方的好奇。这样就能顺利表达出自己的中心思想。

WHY: 在我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会感到比较陌生,没办法很快进入状态。如果这时候先给对方一个背景,帮助他/她进入状态。那他/她就会跟着你的思路走,然后告诉对方我们遇到了问题,引起对方的疑惑。再说出已经有的解决方案,这样这个方案就比较容易受到对方的肯定了。为了方便记忆,我把SCQA法则总结为了以下四步:                                                                           

 HOW:1、给背景:给出一个能让对方产生共鸣的背景

2、指冲突:指出目前事情面临的冲突

3、找问题:从对方的角度关心问题

4、给答案:基于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WHERE:这个方法主要适合用场景较多,但主要适用于一件事情的开始阶段。并且第一步给背景和第二步指冲突是这个方法里面的重点,因为给出了这两步其实第三步对方自然就会想到了,最后才能顺利给出自己的方案。

EXAMPLE:我在这里向各位伙伴推荐使用SCQA法则,我如果对这个法则夸夸其谈或者一味地劝说,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所以我就可以使用SCQA的逻辑结构,来组织我的语言,让你们对SCQA的运用有更深的理解。                                                                               【S】给背景:大家作为职场人士会经常面临着和同事啊或领导啊,交流汇报工作          【C】指冲突:但是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人在表达的能力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导致经常受到领导和同事的批评                                                             

【Q】找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                      【A】给答案:当然是有的,你不妨后面试试今天的SCQA法则,它能有效地让我们思考更清晰,表达更给力                                                                      

你们看,在这个例子里面,我就运用到了SCQA法则,汇报交流工作是背景,受到批评是冲突,找方法提升能力就是提出的问题,最后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可以使用SCQA提升表达能力。这样的运用比起我直接告诉你们说SCQA法则好啊,可以帮助你们提升表达能力会更加容易得到你们的认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开场白非常重要,我自己两年前对此有过一场带有深刻记忆的失败体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大部分人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应该都去参加过社团面试吧。我大一的时候参加的一场社团面试,当时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各位部长们,你们好,我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陈一龙,我也是四川人,来自于四川达州。很高兴有机会站在这里参加科技部的面试,我刚刚进入大学,什么都不懂,但是我对科技很感兴趣,也有为他人服务的精神,非常希望能加入科技部。谢谢!说到这里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自己当时也知道讲的非常平淡无奇,但没想到连第一轮面试都没过,从那之后我很长时间都没有勇气在许多人面前当面表达。

A2:

目标:前几天一位优秀学长回到母校做关于大学生创业话题的分享,其中讲到大学生是否应该去创业的时候,他反问我们在我们印象中,大学生有成功的吗?我发现是没有的。但这几天我又在思考,为什么大学生创业非要以成功与否为标准呢?所以想就这个话题在今天的分享之后,再在微信上和学长交流一下。我打算如下组织语言:

【S】给背景:前几天李学长回到母校做关于创业的分享,非常精彩,其中李学长讲的有关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的内容让人印象深刻

【C】中国大学生创业似乎的确没有成功的,国家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大学生创业的确艰难

【Q】但大学生创业应该以成功为目标吗?

【A】我觉得未必,如果把以成功为目标换成以成长为目标是否会更合适一些,创业非常磨砺人,大学生创业者成长的速度相较于其他大学生会快很多,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

现在来总结一下:本次给大家分享的是SCQA法则,归纳为了四个步骤,1、给背景。2、指冲突。3、找问题。4、给答案。这个方法的重点是S和C的部分,需要我们重点打造,只要我们把S和C打造好了,对方自然就会有疑问产生了,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达成我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