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简单的逻辑学》 所属活动: 昆明筹备分舵第18次线下过级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防范滥用专家意思,作出符合逻辑的判断 学习目标: 应用验明正身,论证检视的步骤,正确面对专家意见,避免盲从

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龙卷风,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拆书训练!


为了便于拆书活动的开展,我先把小伙伴们分一下组:我左手边的为第一组,右手边的为第二组。待会讨论发言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今天拆页的主题是:防范滥用专家意见,作出符合逻辑的判断,选自《简单的逻辑学》P137-138。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各位能够正确面对专家意见,有明确的自我判断,避免盲从专家。 


 【图书介绍】下面给大家介绍下《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 

【F】《简单的逻辑学》是美国著名的逻辑学教授麦克伦尼推出的著作,它是一本现实应用指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逻辑学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技巧。 


【A】相比于其他类逻辑书来说,它短小简洁,没有长篇巨论;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讲解,无需太多专业知识,可读性强。其内容浅显易懂,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解释逻辑中的基本原理、观点、产生谬误的原因、谬误的形式等基础的逻辑问题。 


【B】我们有时候在向别人介绍事情的时候,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对方却还一头雾水?我们在与对方辩论的时候,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相互人身攻击,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遇到众说纷纭、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专家时,我们到底该相信哪种意见?


 这本书将从日常经常遇到的情况出发,告诉你如何从逻辑思辨方面来看待这些情况,从而提升自身的逻辑性,更好地认识世界、表达自己。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下原文拆页。

【阅读原书拆页】


专家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权威。在论证中,去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但是在向专家请教时,一定要保持警惕。我们来看以下论证:

 

史密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琼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约翰教授说项目A很好。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项目A。

 

让我们假设这三个教授都是项目A相关领域内真正的专家,即他们的资质和项目是相关的。可是我们更深入地来想一下,没有任何一个教授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会认为项目A是好的。教授们没有论证。这个项目会接受仅仅是因为他们这么说。

 

但是,应该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专家的话占据主导地位。上例中的论证远远不能让人信服,因为除了专家的话之外,它什么都没有提供给我们。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专家的话,那么本质上就是:“不要问任何问题,按照我们的话去做。”

 

专家的主要意见,要结合他秉持这种意见的理由,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到的才不仅仅是他的意见。

 

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专家。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无须强调,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域内作出的主张,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显而易见的观点仍要被提及,是因为很多时候它会被忽略。一个仅仅因为音乐成就而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就经济或是全球变暖问题所提的观点没有权威力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讲解引导】

好,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解析下。

 

【what】大家经常会在电视、报纸上看到权威专家(甚至是伪专家)为某个项目和某个活动站台、摇旗呐喊,而一部分人就会因为专家的意见而采取行动,最终发现结果与专家所说有差距,甚至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why】通常专家是某个领域内的高手、引领者、权威,其意见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进行论证、判断对错,作用很大,因此权威专家一出现,大家就出现依赖症和盲从症,放缓甚至停止了思考,从潜意识里认为专家的话是对的是权威,理所当然地将专家的论证结果当做可以信服的结果,直接使用,甚至盲目信从跟风,丧失自己的判断能力。

 

怎样判断专家的意见是否正确,防范“砖家”呢?

 

【how】我们可以从验明正身、论证检视两个方面进行判断,具体为:

 

一是验明正身。

 

判断是否是真的专家,首先谨防“砖家”。判断其是否是空有名头,是否是假专家,判断其是否学有所成,精于、专于哪个领域。

 

其次判断是否跨界。判断其发表意见、帮助我们的事情是否在其本身研究和精于的范围和领域内,在自身领域内,则可增加其信度强,跨界了则要小心谨慎。

 

二是论证检视。

 

判断意见是否合理。不但要充分考虑专家主要的意见是否合理,还要考虑支持其主要意见的理由是否充分合理。

 

判断论证是否严密。这是判断专家意见是否能使用、可信服的关键。

关注论证的本身,而非专家的身份光环,判断检验专家的意见得出是否经过严密的推论和和验证,有没有逻辑的错误和论证错误。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们判断专家或第三方给出意见和建议的情况,同样也适用你被他人请去提意见和谈观点的场景;即听取专家意见和谨防自己成为“砖家”的场合都使用。

 

【预防可能的异议】

 

1. 那大家是不是觉得:只要验明正身、检视论证后,就能相信专家的意见啦?

 

其实不然,虽然专家知识和经验比较丰富,也有经得起推敲的论证经过,但其也可能夸大或忽略了某些你关注的点,因此其意见并不一定适用你面临的情况,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

 

2. 也许大家觉得在刚才的拆页中有没有明确的步骤和方法,这种做法合适吗?

 

其实,大家对此各有各的理解也是正常的。这本书强调的是逻辑论证,这也是我们判断事情的核心和基础,因此我们盯住检视论证这个环节,就能明确专家的意见是否可靠,实用性还是很强的。

 

【案例意译】 


今年7月中旬,侄女中考后填报高中志愿面临着在本地县城高中上重点班、到市里面重点高中上英才班(比重点班稍低一个层次)、到所在地省会城市中等高中上普通班的选择,我们多方咨询高中老师、教育部门人员、经常填报志愿的熟悉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非常热心,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建议侄女在老家县城上高中,因为离家近、能进入本地重点班;有的建议侄女到市级高中,虽然上不了重点班但整体教学水平会好一些;有的建议侄女到所在地的省会城市上,虽然上不了重点班,但平台好、整体水平更高,发展潜力大。

 

我们一筹莫展,感觉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也都没有办法让我们信服。

 

临近填报志愿最后一天,我们分别详细查询了侄女所在地、市级、省级意向性高中三年来的高考一本率、升学率,评估了县、市、省三个层级高中的整体水平,结合侄女的分数和其意见,最终从学习教育资源、提升潜力、个人意愿三方面确定其到所在的省会城市读高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用了拆页中所说的办法,对专家或第三方意见进行了评估。

 

首先评估了第三方或专家的身份。

我们征求意见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专家,主要是经验丰富者,没有绝对让人信服的权威,其意见存有片面性。

 

其次是也是最主要的,充分分析了第三方意见和结论有没有严密论证。

其意见虽然有理由、有结论,但多为感性和经验性意见,没有充分的论证过程,自然也无法让我们彻底信服。

 

最后,我们通过分析比对高考数据、教学整体水平,结合侄女分数和其本人意见,论证后确定了学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听取他人意见模棱两可到自我论证清晰决定的转变,也实现了依赖他人意见到依靠自己论证的转变。

 

【不按折页做的后果】

如果没有用验明正身、论证检视的方法来判断专家的意见,我们就没有办法对专家所说的的3种意见进行明确的分析和判断,也没有办法最终确定我们的意见,造成选择困难和困惑。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们刚刚学习了可以用验明正身、论证检视的方法来判断专家或第三方的意见。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设想一下,在下面的场景中应用今天所学,该如何去做?

 

【演练场景介绍】

1.请大家注意听一下我们要演练的场景:

这个场景有两个角色,分别为老人角色A)和子女(角色B


这个场景的背景为:


老人(角色A)参加一个讲座,讲座上,某公司推销了一种“延年益寿口服液”;现场请服用此口服液的一些老人现身说法,这些70、80岁的老人看起来仿佛才60多岁,神采奕奕,个个说口服液效果棒。老人(角色A)半信半疑。


随后,又有几个权威专家介绍“延年益寿口服液”的功效。一个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会长,说口服液是全国有名大公司生产,质量可靠,获得国际金奖,疗效好,老年保健协会推荐产品,值得购买。一个是中华生命科学院的教授,说经过分析口服液内含舒筋活络有益成分,根据中医“筋长一寸 寿延十年”的理论,有助于延年益寿,值得长期服用;一名老演员给大家介绍了其由怀疑到相信,再到离不开的过程,说口服液是纯中药制剂,无毒无害,效果特别好,值得信赖!老人(角色A)经过这些专家一说,觉得这个口服液一定效果好。

 

座谈会上发了试用装,还跟公司总部申请了特别的5折优惠,时间一到就恢复原价,希望大家踊跃购买老人(角色A)当天没有带够钱,没有买成,回来跟子女(角色B)商量,准备购买。


演练场景是:

子女(角色B)应用验明正身、论证检视的方法来判断专家意见,通过对话,使老人(角色A最终作出符合逻辑的判断,放弃购买。

 

2.请各组在小组内讨论这个场景,并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设计子女(角色B)与老人(角色A)沟通的场景,把对话要点写在便签上。

讨论结束后,每组指定人来扮演角色,一会儿到前面来进行现场演练。

大家场景讨论的时间为3分钟。现在开始。


 (场景设计讨论)


这个场景我们能很好地应用今天拆页上所讲的验明正身、论证检视的方法和步骤,大家可以先写下对话,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确定要扮演的角色,就可以进行演练啦。演练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拆页上的知识。


(适时提示时间)


3. 好,大家讨论完了,下面就请小伙伴来现场扮演老人、子女角色,把设计的场景演练出来。

好我们请一组小伙伴来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前请小伙伴先介绍自己和所扮演的角色。


【现场演练】


学习者案例记录(角色扮演情况记录):


小园:我扮演老人即角色A;

范姐:我扮演子女即角色B;

 

角色A:闺女,我今天参加了一个线下讲座,这个讲座可厉害了,在咱们的那个准五星酒店开的,看着就很高端。

角色B:娘,看来这个公司很有钱的样子。

角色A:是啊,还给了口服液的试用装。现场还有不少专家啦,有个会长,还有什么学院的教授,明星,可厉害了。


角色B:娘,我先看一下您说的几个专家是谁啊?

角色A:恩,资料上都有,你好好看看。

角色B:哦,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中华生命科学院的教授,老演员,我先查查资料。

角色A:这些专家厉害吧?

角色B:娘,他们买的是保健品吧?

角色A:闺女,对的!

角色B:娘,保健品可不能治病的,卖得再贵,也只是起到保健作用的吧?

角色A:对啊,我这么忘了这一茬啦!


角色B:娘,这个会长确实是领导,可他也不是学医的啊,对保健看病可没有什么研究和特长。你看,这最后一个是个演员,著名的演员。娘,演员是干什么的?

角色A:演员可不就是演戏的吗?

角色B:娘,演戏能不拿钱吗?演员演的都是真的吗?

角色A:对,他要拿钱,演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角色B:可不!我看这些人到底是不是专家还不好说,保健品也不可能治病,估计也没有什么延年益寿的效果。

角色A:哦,闺女,我明白啦!差点就相信他们演的了!

 

角色A、角色B:演练结束,谢谢大家!

 

小结和结束语


感谢小伙伴的精彩演绎

可以看到,刚才的角色扮演中,闺女从演员是演戏的入手,揭露了专家的伪身份,实现了验明正身;

随后用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神奇功效来进行论证检视,彻底推翻了“专家”所说和证明,实现了最终一击,让老人彻底明白“专家”意见不可采用。

表演和应用非常出色,掌声感谢!

 

今天我们通过角色的扮演,基本掌握了应用验明正身、论证检视的方法来判断专家或第三方的意见的方法,希望各位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好这个办法,正确判断专家意见,谨防被专家意见引偏,也防止自己在给他人提供意见的时候成为“砖家”

 

祝大家学习开心,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