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晚拆书家潘同学。
我今天给大家带拆的书是《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成甲,他被逻辑思维评为“全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他在“得到”等平台有最火的音频节目《成甲说书》、《个人知识管理课》等,并且都排名同类节目第一!获得众多大咖、粉丝的追捧。
(F)本书教你如何从“知道知识”到“做到知识”,打造自己的学习力,学习“学习的方法”,将零碎的知识体系打造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
(A)本书在当当网获得了35000多条评论,好评率99.9%,获得罗振宇、万维钢、李笑来等众多大咖联袂推荐!。
(B1)本书通过对学习的方法、知识的重新整理,能帮你学习怎样学习,书中说的是有关知识的知识,让你真正理解“临界”概念的宝贵价值,让所学知识真正变成你的资产,让学习成为你财富积累的过程!。
(B2)今天的2个片段,从学习“黄金思维圈”概念入手,帮你理解到思考问题的不同深度、层次,在“系统思考”层面,学会如何看待某一具体事件背后的运作体系,帮你思考问题、工作安排更加周全。
今天给大家待拆的片段式本书的第四章节,请大家阅读,时间2分钟,阅读完请举手示意,谢谢!
片段一:黄金思维圈--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
我们公司在帮助员工成长的过程中,会传授很多思考工具和方法。但我不止一次听到同事们的反馈,对他们而言,印象最深、影响最大帮助最立竿见影的方法是—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的最基本应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在前文中也提到了这个观点,但是没有做深入的介绍。本章我就详细聊一聊这个简单而又重要的基本方法。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是从WHAT的角度出发,很少人能从HOW角度去思考问题。而站在WHY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就少之又少。
好的,看到大部分小伙伴都阅读完了,下面请继续回到我这里,对这个片段,我的理解是:
(where/when)在工作中,我们会接到领导、客户一些新的任务去做,当经过了自己百般努力完成后,却发现没有达到对方满意的效果,会有出力不讨好的感觉。那么,在我们做好事情本身之外,我们也不妨多思考一问题:多问自己一个“它是为什么呢?”
(what)看到片段中“What-How-Why”的思维层次,是不是发现事件都是由内在的“Why为什么”产生出“How方式”,最终表现出“What结果”。
(How)(互动)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
首先问一句:它为什么出现? Why
其次问一句:它是怎么出现的? How
最后,看到的结果是什么? What
这样理解,思路就清晰很多了~
①预防异议:有人会觉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都从“Why层面”去想,会不会把事情想复杂了?那样会很累的,事情原本是怎样就怎样好了。
当然,在关系到做决定的时候可以多思考一步,我举个简单例子,可以看出区别。例如,在超市中会发现有些导购,只会告诉你“商品有多好、还有促销优惠”,而有经验的导购会说“这款护发的更适合你,缓解头发枯燥,也方便打理”,后一种是不是更能引起你的注意呢?
这里就会发现导购1从WHAT层面,只说东西好,导购2从WHY层面,说为什么适合顾客,更吸引顾客购买。
④贴近实际例子:之前,我们公司有个外地客户,来深圳开会。当是安排我去做接机、入住酒店、用餐的事情。我查询了航班动态、预定好了滴滴快车、询问了酒店办理入住的情况,做好准备工作,自我感觉考虑到的挺周全。在等飞机的时候,和部门领导聊起来,他说“虽然客户是来参加其他会议,但也是公司领导,我们要定个专车才好,让客户更舒适一点。”后来得知这一客户也是我们很有潜力的合作伙伴,所以部门领导对接待也十分重视。当场就取消了之前的订单,重新选择了尊享型的专车。
这个经历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已完成了工作安排,是做到了What-How程度,当从Why层面看待这件事,就会更加深入、周全一些。
下面我们按坐在一起的4个人分为一组,方便接下来的小组交流。
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天开完会部门领导决定“第二天一早坐高铁去客户那边实地了解一下合作项目情况”,于是就让你定好一早的高铁票和他一同前往。当你们上车坐好才发现这是一排3人座,比较拥挤而且靠近过道比较吵,领导也没有和你交流太多。你就突然觉得“订票的事是不是没有做好?”
那么,现在你从Why层面再看事情时,又会怎么做?。
这里根据给出的情景,请大家先在小组交流一下,然后请1位分享,时间5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
以前在与客户开会的时候,客户会要求我们帮他分析大量数据的合理性,我们讨论、交流都是数据本身、数字上面的关系,没有将数据的意义发散出去。
今天通过从”Why层面”来思考,就会发现原来客户需要“从数据背后,找出合理性,帮助从专业性表达上,将客户的故事传递出来”,这与之前是不同的,前面都是”What-How层面”而已。
如果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先跟客户交流“他为什要分析是数据的真实需要”,才能从数据背后挖掘出客户需要的价值。
谢谢学习者A的分享,可以看到在他的经历中,现在用”Why层面”回头看”原来客户需要的是挖掘数据背后的用户价值。”那么,对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就很有帮助了。
衔接环节:
我们回顾一下,在片段一中我们知道了任何事情都是由内而外,遵循“WHY-HOW-WHAT”思维结构,那么,我们怎么将这一思维用到工作、生活中的事情上?
我们借助片段二“系统思考”的步骤来发挥出“黄金思维圈”的巨大魅力!让我们继续延伸下去~
下面请大家阅读片段二,时间2分钟,阅读完请举手示意,谢谢!
片段二: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
多数人只能看到事件本身,在what层面做出反应;少部分人能够总结出事件的规律、模式(how),从而预见未来;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探求到系统运作背后的结构—理解了系统运作的why,就有可能设计整个系统。
事实上,系统思考是一种与我们直觉思考不同的思考方式。它是整体地、动态地、连续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动态系统中以简驭繁的智慧。那我们如何能够具备这种能力?
就我个人经验,在训练系统思考能力时有几个关键步骤值得注意。
1.关注“关系”而非“事物”。我们在思考事情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以个体身份来思考和行动。但是,系统背后有超越个人的力量在影响着世界的运作。养成从分析关系和事物彼此间的影响入手,是培养系统思考习惯非常重要的一步。
2.分析系统结构,也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除了分析现状的关系外,从历史资料中找到系统行为和时间之间的变化趋势,也是帮助我们理解系统运作的重要线索。重要的是研究历史的“过程”,而不是历史的“快照”。比如,雾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有无数个假设的答案和方法,但是从历史的数据入手,研究雾霾和时间的关系,是个可能的尝试方向。
3.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我们的思考方式很容易被我们看到的微信文章、新闻报道无声无息地左右。如果你希望构建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区分观点(假设)和事实,要观察真实发生的状况,而不是听别人的解释。当你分析了事物间的关系,研究了历史的演变情况,往往会得出一些假设的结论。这时如果你能用这些结论做一些测试,观察系统的结果究竟如何,你对系统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深刻。
片段二I部分:
好的,看到大部分小伙伴都阅读完了,下面请继续回到我这里,对这个片段,我的理解是:
(WHAT)我们看到的事情,只是社会复杂系统中呈现出来的可见部分,而且事件与背后的系统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参考书中给出的案例,“魏则西事件”背景是:主人公魏则西患了血液疾病,在正规医院治疗无果后,通过百度搜到一些推荐的“不良的医院”,前去就诊无果后,病情被耽误导致病逝,事件才被曝光出来。我们结合片段二 中的信息点可以知道:
(③细化步骤(HOW)首先我们可以把文中1,细分为第一、第二 两步:
第一步、我们可以先找出“事件参与方”。如: A角色百度、B角色医院、C角色魏则西。
第二步、分别找出参与方彼此间联系。例如“魏则西通过百度来搜索”“百度推荐**医院”“医院给魏则西提供不合格治疗”“揭发百度竞价排名、不良医院危害”。)
第三步、继续在思考与分析事情时,参考“时间顺序角度”分析事情发展经过。例如:“魏则西事件”中,从用户发起搜索、得到广告推荐、到医院就诊治疗、医院赚取高额利润、继续投放广告,推动这一系列事情的发展。
第四步、结合前面1-2步骤分析,给出自己的看法,对事情、问题的发生作出预测,例如“魏则西通在百度搜到正规医院,他会前去治疗,就不会发生悲剧”或者“百度因为劣质广告而被用户所抛弃”。
②不那么做的坏处:如果没有按照文中步骤来做,是不是会发现有些评论、分析总少点依据,我们能想到哪些人:键盘侠、愤青是不是?!这些往往看到问题现象,却理不清它为什么发生,然而他们却产生出了很多“网络暴力”。
举反例:
前不久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大家都知道吧,现在虽然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但在一开始却是各种“传言四起”对吧?“什么女司机问题”“什么刹车问题”都出现了,那么结合今天的“系统思考”,就会发现出现了:缺少依据、断章取义,也没有找出事情重点的问题。
(结合片段方法:)
那么用“片段二”的方法,我们可以:
第一步、先找出“参与方”:公交车、乘客、司机、被撞的小车
第二步、找出它们关系:女乘客影响公交行驶、司机劝阻无果、其他乘客无动于衷、而小车只是被撞了
第三部、事情发展经过分析:女乘客错过站要下车、司机劝阻无果、影响公交行驶坠江、撞上对面小车。
第四步、给出自己的看法:女乘客过于激动、纠葛司机过站不停车、司机没有及时停车保障安全,乘客过于无动于衷,没能制止危险后果发生。
A3环节: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参考上面案例中的思考步骤,在我们开始一个新任务之前,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分析一番,下面请大家借我给出的场景,我们讨论该怎么做:
假如你是京东商城的品牌策划部门的一员,在双11购物狂欢节时期,公司正在紧罗密布的筹备着大干一场。考虑到“双11购物狂欢节”是由竞争对手“淘宝”一手做大,占有优势,并且前不久支付宝抽取“2018中国锦鲤”活动引起巨大反响!公司领导也要求我们效仿着搞一场“品牌营销”活动,在今天的部门会议上,请你参考今天“系统思考”方法的4步骤来分析一下:支付宝抽取“2018中国锦鲤”活动的成功背后是怎么运作的。并通过A/B角色对话的方式为大家表现出来。
小组里可以先讨论,将对话写下来,稍后我们请一组用角色扮演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对话!
学习者案例记录:
JD品牌策划会议上,开始分析“2018中国锦鲤”活动火爆的原因?
参会人员C:我们看到“支付宝抽取中国锦鲤的活动”怎么这么火,品牌形象都高大起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效仿举办一场活动?
参会人员B:这个可以效仿,微博都搞了活动,我们大京东不搞一场怎么行?
参会人员C:那你觉得我们可以参考他们哪些方式?
参会人员B:我们要先分析他这个活动参与角色(方)都有哪些?
活动发起方是支付宝,通过微博途径宣传,需要赞助方提供活动福利,支付宝微博用户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参会人员C:是的,在活动中微博也收到了巨大的转发量和用户量。
参会人员B:所以,因为这个活动有巨大的福利吸引和支付宝本身的品牌吸引,我判断会有很轰动的效果!不然的话,就没那么多用户参与了。
谢谢两位的精彩对话与分析!对话中就把“2018中国锦鲤”事件梳理了一遍,我们看到参会人员B:
第一步先找到参与方:支付宝、用户、微博、赞助商,
第二步也找到了他们彼此关系,
第三部把事件回顾了一遍,
第四步结合自己的认知,对这场活动的判断也是非常成功的。
这里可以看到,系统思考的4个步骤,对我们看待问题、工作安排都会有所帮助。
A2环节: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设想一下,今天文中“系统思考”的方法会运用到你以后的哪个场景中?
例如:
1.在公司年会中,作为活动筹备人员的你,怎么来落实、完成好公司领导安排的年会主题?
2.与其他部门协同做项目,在月底例会上要汇报项目情况,怎么才能呈现出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
3.在你生活中,发现有人会特别偏执于做某一类事情(音乐、活动等),之前对他不理解,当你用今天“系统思考”的方法去分析,会不会对他有了更深刻的新认识?
大家联想到自己以后会遇到哪种场景,结合片段的方法,你会怎么做?
先想一想然后写下来,然后我们请1位分享一下你的A2便签。时间10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D:
现在微商已经很火了,我用“系统思考”去想怎么去开始做微商,我会在未来一个月内,先分析:
1、涉及到那些参与方:我个人、产品、找合伙人、用户
2、合作伙伴一同经营可降低门槛,需要产品有好的用户体验,精准的客户群体
3、先了解到产品质量、经营模式,然后寻找合伙人,再找到精准的客户
4、我的判断:首先是公司产品质量是OK的,经营模式是能接受的、我个人要有一定程度运营思维,做好这些关键地方,就可以比较成功了。当然还是有风险,需要再考虑。
谢谢学习者D的分享,用今天“系统思考”方法分析了自己今后做微商这件事上。希望能帮你分析的清晰一点。
结束语:
我们今天结合“黄金思维圈”和“系统思考”的方法,帮助你理清事情、工作背后的逻辑关系,在工作中,能让你做到“独具慧眼”,梳理好工作上各方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帮你做到“见解独到”,帮助他人更加周全。
希望今天的这2个方法,带给你有所帮助!
我的代拆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