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最新版)》 所属活动: 上饶筹备分舵第7次线下练级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 学习目标: 通过情境、时间、精力及重要性等四要素来选择某一时刻的具体行动

开场: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根据情境、时间、精力、以及事情的重要性四个标准,来确定某一时刻的具体行动,以提高时间管理效率。
这本《搞定1 无压工作的艺术》的作者是戴维.艾伦,他被誉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工作效率问题思想家。书中的横向管理工作流程的5个步骤和纵向管理项目的5个阶段,可以帮助人们轻松高效地完成工作。
这本书是亚马逊畅销榜前列的个人事务管理经典,是全球数千万人在学习使用的管理个人事务的最佳工具,它风靡全球十余年,是全球工作者都在学习使用的具体的时间管理系统。

你是否希望自己能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间内都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一切事务?是否希望把100%的精力投入到自己选择的工作中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是否希望能通过掌握一个难以置信的实用方法,轻松高效完成工作,让繁忙的你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如果是的话,那么这本书可以有效地帮助到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

在星期三下午3点22分时,你如何选择下一步行动呢?这个时候,你可以按顺序采用下面4个标准:情境、有多少时间、有多少精力和重要性。

前3个标准描述了你每次采取行动的制约因素,第四个标准则是评估行动的价值大小。

情景      每时每刻,你都会受限于自己的行动能力。只有很少一部分事情对地点没有特别要求(像拿一支钢笔和一张纸就可起草对一个项目的想法),但是,大多数事情都只能在特定的地点完成(在家或办公室),或者需要借助某些特定的工具(如一部电话、一部电脑),而这正是限制我们行动选择的首要因素。

有多少时间     你所能支配的时间长短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如果5分钟后你必须去开会,你现在就不可能去执行那些耗时更久的行动。

有多少精力     你有多少精力呢?某些事情需要你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富于创造力,而另一些只要求你具备充沛的体力。还有一些事情则对这两方面都没有特别要求。

重要性     当你考虑了情境、时间、精力这3个条件后,最后你就要判断哪个行动选项会给你最高的回报了。现在你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你坐在办公室里守着电脑和电话,你的精力指数为7.3,你应该做些什么呢?给客户回个电话,考虑一下新的提案,处理一下语音信箱里的留言和电子邮件,或者联系一下你的朋友,看一看他今天过得怎么样?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很有可能会在某个具体时刻,面对一长串的待办事项清单,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做哪件事,或者做了却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从而无法使自己进入最高办事效率状态。

那我们该如何高效地确定某一时刻的具体行动呢?从刚才的原文片段获知,可以根据下面四个标准来确定。

首先,情境,即根据你所处的地点及周围的环境来决定你该做什么。

然后,时间,根据现在所能支配的时间判断适合做哪件事。

接着,精力,根据你的精力指数来进行事项选择。

最后,事项的重要性,经过前面的3个标准的筛选,再根据事项的重要性的先后顺序,就可以确定具体行动了。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例子,某个早上9点到10点,孩子在上围棋课,我一人在家,有很多事情要做:1.洗衣服,打扫卫生;(在家,40分钟,精力指数2.0以上,需要做但不重要)2.每日共读100字以上的分享;(在家,40分钟以上,精力指数8.0以上,重要指数8.0)3.有一个非常好的微课要爬楼;(随时都可以,40分钟左右,精力指数6.0以上,需要但不重要)4.拆书预备表的修改;(随时,40分钟,精力指数8.0以上,重要指数10)5.超市购物(外出,1小时,精力指数4.0,重要指数4.0)

如果我不根据原文片段的“四标准法”来确定我下一步该做什么?那么我会挑选简单易操作的事情来做,比如,洗衣服,整理房间,再看看微信群聊,直到9:50匆匆忙忙去接孩子。接下来我又会在自己精疲力尽时,加上熊孩子的骚扰等等这样的时间来完成诸如100字分享等等事项,或者直接被其他接踵而来的事情而耽误以致于无法如约完成,因为有些事的确需要一整段且精力较好的时间来完成。

那么如果我能稍作思考,按照原文片段的“四标准法’来理清这些事项,确定下一步行动,那又会怎么样呢?请大家注意,这个时间,是早上9点到10点,是一个不会被熊孩子打扰的时刻,也是我精力最好的时候。

首先,情境(在家),没有熊孩子在身边,除去超市购物,其他事项都可以做。

其次,时间一个小时。我可以修改拆书预备表、100字分享或微课爬楼等。

接着,精力指数8.0。非常适合完成拆书预备表和共读分享。

最后,按事项重要性确定下一步行动。那么我应该做得应该是完成拆书预备表。

如此,完成了一天中的”大石头“,那么其他”小沙粒“也能顺势在其他碎片时间得以完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有没有在某个时间段过去后,你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其实我本应该可以做先做那件事的,其实我可以趁着那个时候来完成某件事的,其实……

或者你也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孩子上兴趣班,前后一个小时,你一人坐在教室外的长廊里,虽然外面艳阳高照,但里面有wifi,空调开放,非常舒服惬意,你的精力指数是8.2。然后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回家洗衣服,打扫卫生;打开有道云修改三天后要用的拆书预备表或者其他对时间、精力要求较高的事情;或者轻松片刻,参与手机群聊,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等等或者其他你会做的事情?

请小伙伴们试着在脑海中想一想,你一般情况下会怎么来打发这么一个时间段?而且这样的一个时间过后,会让你感觉到你本应该做某件事却没有做,或者本应该先做某件事却没有这样做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上次我陪孩子上游泳课,本是可以完成当天的拆书任务的,但后面却把时间话费在看手机微信,然后和其他孩子家长闲聊上。

学习者2:前些天我本是打算完成拆书预备表的,可一直把这件事往后推,希望可以在孩子睡下来之后再开始,但真正等到孩子睡下后,自己也筋疲力尽了,最后事情没有如约完成。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

那么,如果上帝再给我们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思考,理清待办事项,根据原文片段的‘四标准法’来确定下一步行动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如果实在避免不了的话,我可以简单寒暄几句,然后借故离开,找个清静的地方完成拆书练习,因为我觉得做好这件事比闲聊更重要。

学习者2:其实我可以在孩子看书或做其他事情时来完成我的拆书预备表,而不是做些无足轻重的事情,把重要的事情推到最后。因为时间太晚,精力不足的情况下去做预备表的效率太低。

结语:或许你有着你自己的做事方式方法,自己的打算,但如果你能练习使用今天的四标准法来确定你某一具体时刻的行动会让你变得更加非凡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