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拆书家Potia。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第一个是宝安分场的组织长老;第二个是思维导图爱好者;第三个是培训管理,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FAB法介绍图书:F特征: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拆的主题是:如何用思维导图做决策。 我要带拆的书籍是:《思维导图》。这本书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大脑先生“和“记忆力之父”的东尼.博赞。
A优势:这本书被翻译成35种语言,风靡200多个国家,销量突破1000万册。跟作者的其他书籍比较,这本书是全新典藏版,收集了作者全新研发的一系列训练实例,也提供大量的使用练习和原创性思维导图,实用性非常强。
B利益:思维导图是21世纪全球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开发大脑潜力,提高工作效率。而利用思维导图来做决策,能够帮助我们更充分地展示对各因素的思考,让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更高效。
1.2 简单决策
有种类型的简单决策叫做二分决策。二分决策是理清顺序的第一个阶段。可以更广泛地把它划分为评估性决定,包括一些简单的选择:是/不是,更好/更差,效率更高/效率更低,效益更好/效益更差,贵些/便宜些。
要绘制能帮你进行二分决策的思维导图,你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1.在纸张中心绘制一张图像,代表决策内容。图12-1思维导图样例突出说明了选择新电脑的决策过程。
2.从中心位置延伸出主枝干,基本分类概念,反映主要决策过程。
3.从这些主枝干中自由延伸出去,创造出更小的分支,用文字或图像捕捉与决策相关的任何念头和情绪。记得运用色彩和层次帮助捕捉情绪-与普通的观点不一样。情绪在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再思维导图中将他们清晰地表达出来,可以激活你的直觉。
一旦所有相关的信息、想法和情感都汇集到思维导图上后,就要用下述五中方法来做一个二分法的选择。
方法一 过程中产生
在许多情况下,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一个解决办法。当大脑看到收集到的全部数据后,突然就冒出一个“啊哈,我想到了!”一下子就为这个决策过程画上了句号。
方法二 数字加减法
如果思维导图画完了,办法还没有想清楚,就应该使用数字加减法。所谓数字加减法,是指给思维导图各边的每个关键词都编一个号码。按重要程度从“1”一直编到“100”。一个词被编好号码后,把“分值”加起来,先把“行”那一边加起来,然后再把“不行”那一边加起来。得分最高的一边“获胜”。
片段中提到的二分决策,什么意思呢?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经常遇到一些双向的选择:选择A还是B,Yes 还是No。比方说,A或B的问题:深圳租房选择关内还是关外?先换工作还是先生娃?Yes 或No的问题:五一假期要不要出去玩,深圳房价有着各种不确定性,现在要不要买房等等。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怎么样去权衡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决策呢?有的人就是拍脑袋做决定的,有的人会通过列表把影响决策的因素列出来,再做决定。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更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思维导图法来做二分决策。
不这么做的坏处:有的人可能会问,前面的方式做决策也可以啊。确实是可以的,但如果不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后果是,第一,用拍脑袋的方式去做决定,没办法做出理性的决策;第二,用传统的列表方式来写优缺点,写着写着,你的脑袋很容易就打结了,写不出来或者写不完整,最后反而思路混乱,不容易去做决策。而思维导图通过模拟大脑的思维结构,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去激发思维,并且思维导图中的色彩和层次,能够清晰地呈现各因素中的关系,甚至是能够激活我们的直觉。具体怎么操作呢?
片段当中提供了几个步骤,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第一步,画中心主题,在纸中心画一个图像表示要决策的内容。画不出图也可以画一朵云里面加文字说明。
第二步,画主干,从中心主题往外延伸出影响决策的几个主干,这里可以用双曲线表示。
第三步,画枝干,从主干再往外延伸出去其他分支,针对每个因素描述两种不同选择产生的影响。以上步骤画完,当你看到所有的信息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后,也许你会突然发现,你已经可以做决定了。如果你发现还没想清楚,那么继续接下来的第四步。
第四步,使用数字加减法。枝干上面用来表示做不同选择时导致的影响的关键词旁边,根据重要性从1到100来打分,最后汇总分数。
给大家举个例子。上个月我在公司内部进行思维导图课程的试讲。试讲的要求是抽取其中一段来进行讲解,课前我很纠结,选择练习部分还是讲思维导图绘制那部分的内容呢?后来想想觉得如果讲这一段,要花很长时间,而且讲起来还会枯燥一些,于是我就决定选择其中一段练习来试讲。最后被一位评委批评说没看到这门课的价值,因为没学会怎么画图。让我感觉很受挫。
如果结合以上几个步骤,我可以画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来决策是否试讲绘制的部分。
给大家简单展示下我画的这张导图(展示已经画好并已提前裁剪好的导图),第一步画出中心主题,”是否试讲绘图部分“。第二步,画出主干,从时间分配/课堂活动/评委接受程度,三个方面来判断选择。第三步,继续画分支,说明以上三方面不同选择的影响;第四步,根据情况来打分并汇总分数。这样思路就清晰多了,就不会出现以上的问题了。
A1激活经验 (显像提问)
目标:能用更多的方式促进学习者激活经验
提问设计:在这里想问下大家,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有没试过这样的情况?你的工作或者生活上,面临这样的双向选择,选A 或B,YES 或NO呢?当时的你可能像我这样,搓着手踱着步,走来走去,想来想去,心里纠结得不行,最后你想就选A吧,貌似还凑合。但事情做完以后,却又发现结果不是你想要的,你有很后悔,早知道选B好了……请大家思考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失败的案例,给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下。
学习者分享:下面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最近做过的一个失败决策?时间有限,请在1-2分钟内完成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陈先生:我去年选择了自己出来创业,当时资金很紧张,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
拆书家:您当时要决策的问题是要不要创业,后来您选择了创业,现在是感到后悔了吗?
学习者:嗯,起码那个时期还不是最好的选择。
A1+(反思加工)
目标:能够用更多的方式促进学习者反思加工
提问设计:好的,谢谢小伙伴的分享。下面是规划应用的时候了。刚刚我们回想了最近做的很后悔的决定。如果让你回到过去,运用刚刚学到的四步法,你会怎么做呢?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画出你的思维导图。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前面的方法,第一步,画出决策的中心主题;第二步,画出影响决策的几个主干;第三步,画出反映你思考过程的分支;第四步,通过打分来做出最后决定。给2分钟的时间大家思考一下。
学习者分享:下面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你是如何应用这个四个步骤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李先生:我要分享的主题是做视力矫正手术还是保持现状戴眼镜。第一个主干是保持现状戴眼镜,这里有两个枝干,一个是镜片越来越厚(不喜欢),第二个是需要一年要换一次(麻烦);第二个主干内容是做视力矫正手术,枝干内容是两种手术方式选择。
拆书家:那么你当时的选择是什么呢?如果重新做决策你的选择会是?
学习者:我当时选择是矫正手术。如果重新决策我会选择保持现状戴眼镜,因为这样打出的分数更高,我其实还是更倾向于不做手术。
拆书总结
谢谢刚才这位小伙伴的分享。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思维导图二分决策的四步法,在面临双向选择的时候,可以更加高效地做决策。当然,以上方法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用,在面对有一些过于感性的问题上,比如一会拆完书要不要来个夜宵犒劳下自己之类的哈,偶尔任性一下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