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七堂思维成长课(精英群体的行为习惯)(精)》 所属活动: 《七堂思维成长课》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七堂思维成长课》TF2-4 学习目标: 完整的阐释片段内容,顺利通过2-4

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石家庄梧桐分舵的拆书家Mona。非常的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分这本享《七堂思维成长课》。
【图书介绍】
【F】今天我分享的内容片段来自《七堂思维成长课》,它的作者是来自英国的卡洛琳.韦布。卡洛琳在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工作,大家都知道在麦肯锡,女顾问不易,干到女合伙人更是难上之难。而卡洛琳完全是灭绝师太类型的存在,她在麦肯锡供职12年,是全球1%的女性资深合伙人。在本书中,她深度剖析了她所接触到的精英人群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面对负面情绪,以及如何结交和管理人脉的,并教给我们打造属于自己的高质量生活的方法。
【A】因为作者有过非常全面的麦肯锡训练的经历,而且她也在麦肯锡训练了无数的新人,所以她积累了大量精英人群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并且她深入研究了行为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科学,研读了600多篇的论文和专注,所有的精华凝结在此书当中。
【B】在书里,作者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讲解,每一部分提到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对实际工作的帮助性很大,尤其是对于职场人士非常适用,实用。
【学习目标】希望大家学习完这个片段之后呢,可以帮助你在每天或者是每件事情开始之前,使用为大脑建立过滤机制的方法,让每天或者是每件事情发展的更加如你所愿。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

分组: 畔月姐跟志博一组,丽欣姐姐跟小曼姐是一组。        

接下来就请大家花两分钟的时间读一下 原文,看完的请示意我。

【R】

我们无法掌控一切,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调整工作时间的感受,更用心地设置感知过滤机制。这时候每天坚持设定意图就很有用了,养成这个习惯能让我们留意自己每天的优先事项、关注的事和情绪。

我的办法如下,花一小段时间从三个角度来考虑(这三个角度的英文单词都以字母A开头,方便记忆) :

目标(Aim):想想今天活动中最重要的事项、要见的人,以及要做的工作。要办成这些事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你的真实目标。

态度( Attitude):下个工作日要来了,花时间留意并且正视那些支配你思维或情绪的你所关心的事。这些你所关心的事能帮你达成真实目标吗?如果不能,你能暂时把它们放在一边吗?

关注( Attention):从你实际的优先事项出发,你想把精力集中在哪儿?想清楚你想更多看到什么,然后确保自己按计划寻找。

我共事过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最好是在一天开 始前就弄清楚这些问题,可以是在早上或者前一天晚上。但因为这个日常习惯占用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两分钟, 你从一个任务飞奔到下一一个任务之前再找时间设定意图也不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

WHAT:这个片段讲解的是在开始做一件事情,或者在一天开始的时候,人类建立好大脑的过滤机制的办法。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大脑的过滤机制。大脑对于外部复杂的世界只能分配很有限的注意力,在一件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大脑就会优先处理它自认为重要的事情,同时把不太重要的事情过滤掉。比如当你集中精力看短信的时候,大脑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分配注意力去理解你同事说的话,当同事提高的声音通过耳朵最终到达你的大脑里时,你会突然惊醒,反问道“啊,你刚才说话了?”

WHY也正是因为这种过滤机制,于是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事情,而忽略掉那些在大脑中没有任何意识的事务。所以如果可以在每天或者每件事情开始之前,就在自己的大脑中植入优先事项,植入那些你更倾向于发生的事情,大脑就会在真实的世界里仔细的寻找这些你植入的景象,帮助发现生活或者是工作中潜在的可能性。

【细化步骤】

HOW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呢?

首先,建立一个提醒自己,大脑是存在这种过滤机制的提示。虽然你理解了什么是过滤机制,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并不会总能想起这件事情,它是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做的,比如,你想要在拥有美好的一天,那么你可以把每天叫醒自己的闹铃名字改为: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或者你想要提醒自己对每件事情都很乐观,那你也可以把它做成图片,作为你的手机背景,用以来提示你。

第二,在一天开始之前或者是你进行一项重要的活动之前,想一想你的目标是什么。是要完成什么事,见什么人,或者是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这就是你要达成的目标。比如今天你要去辅导新来的小A,了解新产品知识,此时领导说让你去做上个项目的汇报,然后你就去做汇报了。你可能就会忘记你要去辅导小A 。如果你你早上对于你今天的目标进行了预想,你就可能在汇报的时候想起小A也参加了这个项目,然后又想起“哦,今天我还有个任务是去辅导小A的新产品知识”

第三,感受一下你在做那件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件事情呢?关于态度这一点,你一定要预先想好。因为你这时植入的感觉是导火索,它会引领你在过程中寻找于此相同的感觉。比如你觉得辅导会进展的很顺利,你的状态很好,小A对某些地方不太懂,但是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两个人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做了讨论和确认,小A很认真。那大脑就会寻找顺利的蛛丝马迹,而如果你非常的疲惫,并没有对这个辅导的感受进行预想,过程中,如果遇到小A不懂的地方,她很纠结,或许,你就会感到很麻烦,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她居然不懂,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感受到不愉快,烦躁。

第四,从你期待发生的事情出发,把注意力集中在期待发生的事情上。正如哲学家所说的那样,你只会看到你想看到的。如果大脑能够从你的预先设置的积极态度中获取到信息那样,你的关注点就会在于更加积极的地方,比如你在辅导小A的时候,小A对同一个问题很纠结,如果你的关注点是积极的,你可能会认为她很认真,做事仔细,是值得培养的人。但是如果你没有预想过,你的关注点或许就会变成了你的心情,你感到不安,疲惫,这样就会很糟糕。此时请去留意事件中更加值得你去关注的点,而这个点正好与你的态度相应证。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在我们的大脑中过一遍“目标-态度-关注点”这三个优先事项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至关重要要的,因为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会很快忘记自己的目标,从而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是开心的积极的事情还好,一旦你产生了消极的想法,大脑的过滤机制就会把关注点放到消极的事情上面,从而你就面临这“看什么都不顺眼”的状态。所以如果你可以建立一个积极的过滤记住,就会避免“因为心情不好,整个世界都黑暗了”的状态。

【可能出现的异议处理】

或许有的伙伴会说,这真的管用么?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前预想一遍“目标-态度-关注点”,事情就会按照好的方向发展么?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事情不是因为人类设定的“目标-态度-关注点”这三个优先事项而改变,而是人类的行为改变的,因为大脑因为预先设定的情形,注意到与优先事项更类似的信息,我们的行为就是受这些信息所左右的。比如我跟你正在沟通关于团队出游的事情,我的优先事项,关注点,和情绪都会形成我对我的过滤机制产生影响,如果我设置的优先事项都是为了顺利完成这个沟通,我在沟通的时候,大脑就会更加善于发现与完成沟通有关的信息,于是沟通也会进展的更加顺利。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激活经验1】

现在请大家跟我回忆一下你的工作或者是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你被安排了你要去做某件事情,你一听就觉得:天呐,怎么会给我安排这件事情呢?这件事情怎么能做好呢?然后你去做这件事情,果然就按照你预想的那样子发展的,真的是糟糕透了。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呢?

【学习者分享】

丽欣姐姐分享:有一次我老板让我跟他汇报工作,我当时没有准备,所以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很懵,心理觉得压力很大,怕自己表现的不太好,结果那次汇报真的就很尴尬。

【A2引导】

恩,看来大家真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那件事情也给各位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现在思考一下,现在你已经学会了建立大脑的过滤机制的方法,先给自己一个提示,让自己意识到你要建立一个过滤机制,接下来,分别对三个优先事项:目标,态度和关注点进行一下设置,分别植入信息,你设想一下,在近期的未来是不是还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呢?那么到时候你要怎么提示自己给大脑建立过滤机制的,如何植入信息,那这个事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一会儿找伙伴在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

丽欣姐姐:类似的事情:下周我再去做一个产品汇报,那在那之前,我想应该会把那天的闹铃改为:“ 成功的产品汇报”来提示自己,我的汇报会很顺利,很成功。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完美的呈现我的产品PPT,我的态度会是非常平和的,感到自信的,能够看到台下大家赞许的目光,我感到很满足,我会把我的关注点放在产品的细节上,而且我会关注到台下人们给我的鼓励。我觉得这样的话, 我的状态真的很不一样了,一定会很顺利。

【过渡】恩,非常感谢丽欣姐姐的分享。这就是在自己的大脑里建立了过滤机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会调动自己一切的能力促使事情发展的更加顺利。

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可以促使这个过程更加顺利呢?刚才丽欣姐姐说: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完美的呈现产品PPT,那在设立目标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有需要注意的点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

不可思议的是,加强积极意图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居然是稍微思考一下消极面。我指的是诚实的思考哪些因素可能阻碍你实现目标,然后你就能直面这些障碍。这个技巧被称为“心理对照”,顾名思义,就是将理想结果与烦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对比。

这让人联想到商业书籍《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的“斯托克代尔悖论”。这个悖论的名称取自美国海军中将詹姆斯斯托克代尔采用双面应对策略,它作为越南战俘熬过了八年艰难的岁月幸存下来,其间他身边的人,大多在绝望中走向灭亡,是德国戴尔认为不止悲观主义者,缺乏忍耐艰难处境的心理力量,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也缺乏,因为他们要面对积极的信念落空后连绵不断的失望情绪,斯托克代尔这么说:“无论面对的是何种现实,你绝对不能把你终将获胜的信念——这点你绝对不能丢”

如今心理学家已经确认,这种现实的理想主义,只是确保我们将意图转变成行动的入场券,感谢上天,我们不用面对丈夫为存活下去,必须面临的那些恶劣挑战,但每天我们也会面对各种障碍,比如不成熟的技术手段,同时最后一分钟意想不到的请求等等。研究发现,人们如果在细心思考其想要的结果的同时,也仔细思索面临的障碍,并且做两手准备,那么他们达成目标的概率就会大增。研究发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是如此,不论是职场事业,学业成绩还是恋爱关系。

为了每天在制定计划时通过心理对照获益,你可以问自己:

Ø  在你成功达成今天目标的路上,什么最可能成为障碍?

  Ø为防止出现障碍你的“如果…..那么”临时计划是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在学习完这个片段之后,在你每次设立目标的时候,你都能预想到实现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把问题写下来,并用“如果…..那么….”寻找到解决方法。

【I讲解】

What

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是“心理对照”,以及如何应用心理对照产生积极的效果。那什么是“心理对照”呢?就是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想到积极的方面,也要思考消极的方面,思考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更快一步的解决这个问题。

Why

当我们想要建立好一个过滤机制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只想好的方面,因为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不会有魔法发生,促使现实情况完全按照我们的意图来,那么在我们设立目标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消极的地方,这样可以预防突发事件,提前对于突然情况的反应时间,不会让自己措手不及。

【细化步骤】HOW:

第一,仔细思考你的目标,把它写下来。当你的目标很重要的时候,请把你的目标写下来,这对于你正视这个目标很有帮助。

第二,思考一下,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会有什么障碍。为了完成目标,我们需要非常细致的理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什么,并且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去做,所以如果你思考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存在,将会在什么时候发生,那么我们就能提前反应,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

第三:思考一下,如果出现这些障碍,你会有什么方法解决。

第四,用“如果…..那么……”的方法,做出计划,以对应障碍。关于“如果…那么…”的规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X情况发生了,那么我就会采取Y行动”。这一步骤其实是在给我们想象的未来和采取行动的现实之间搭了一座桥,让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控事情的走向。比如我跟小H在沟通团队出游的事情,我的目标是让小H同意现在的出游方案,关于具体的出游地点,很多同事建议选择宁波,我知道小H可能会不同意,因为经费不够,那么我会思考: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小H对出游地点有异议,那么我就会拿出旅行社给的报价,告诉小H,其实现在这个季节去宁波比去近的地方也多花不了多少钱,或者说,如果在沟通过程中,小H对出游地点有意义,那么我会提议用投票的方式解决,让同行的同事们选择去哪里。这都是“如果…..那么….”的应用。

举出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我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因为我爱人老家离市里很近,我们经常回去,每次回去呢,我婆婆就会给我们准备很多东西,比如一些青菜啊,水果啊,有时候还给我们带干粮,不管是我们喜欢吃的,还是不喜欢吃的,结果是每次带过来很多,但是我们吃不了,很多都坏了,扔了,我觉得很可惜。所以,最近几次回去,我都给自己定好目标,就是:不带那么多东西回来。我跟我爱人也很严肃的说了这个问题,我们说好了,如果我婆婆说要给我们带吃的,那么,我爱人首先表示拒绝,如果我婆婆开始准备了东西了,那么我爱人就在旁边看着都是准备的什么东西, 如果其中有我们不爱吃的,那么我爱人就要说,这么个东西我们都不爱吃,直接拿出去,如果拿出去之后还是有很多东西,那么我就看着把多余的,我们可能吃不了的分量捡出去。现在看来这个方法,还是很好用的,就是我们真的预防到了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现在在带东西回来,基本不会扔掉了。

【强调不这样做的坏处】

那我们一定要这么做么?仔细想想,如果我们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能料想一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可能就会出现的其他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完成目标,而不是因为措手不及而放弃目标。举个例子,小书下班之后给爱人打电话,告诉他自己可能要晚一点回去,并且希望爱人能早点回去做饭。结果对方对她晚回家的事情没意见,但是对做饭这件事情却很反对,直接就说我不想回去做饭,因为小书没有料想到对方会拒绝,所以悻悻的挂了电话,但是如果她在之前猜测到对方可能会有其他的想法,那么她就能提前准备好手说词,对方拒绝的几率就会很小了。

【可能出现的异议处理】

可能有伙伴会问,“如果…那么…”的情况经常发生,这个根本算不上什么方法,最直接的,我们常说“如果他不同意,那么我们不做了”,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那么….”是为前面的目标而服务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目标达成。而现实中大家常说的“如果….那么….”已经换了目标。我们举个例子,今天中午你的目标是想吃一碗油泼面,如果按照本片段的“如果…那么…”方法来说,就是如果A饭馆没有油泼面,那么我就去B饭馆吃。而不是如果没有油泼面,那么我就吃炒米饭。我们会发现,目标已经变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小组讨论】

学习了“心里对照”以及“心里对照”的应用,我们来做一个案例研讨。你的朋友红红,有一个特别爱为她操心的母亲,两个人总是在红红的生活问题上发生意见的相左。红红特别想跟母亲好好的,较为顺利的,不发生冲突的谈一次,告诉母亲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计划,让她不要太操心,现在请你利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讨论一下,红红的目标是什么,可能出现的困难是什么,红红应该如何应用“如果….那么…..”这个方法呢?  请帮助一下红红。

【小组讨论后的分享】

志博:红红的目标:自己做主自己的生活。阻碍是妈妈把太多的关注点太集中在自己的身上。给红红的方法:如果妈妈总是想左右自己的生活,那么红红就给妈妈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把妈妈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如果妈妈没有爱好,那么红红就跟妈妈好好的谈一次,告诉妈妈自己已经成人,没有自己的生活。如果妈妈还是很执意干涉自己生活,那么她就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用行动告诉妈妈自己的生活原则。如果妈妈仍然干涉,那么红红可能会跟搬出家里,自己单独居住,在固定的时间回家看望妈妈。

【A2的催化应用】

好,感谢大家给红红的建议。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自己在未来的一周或者是一个月之内,会不会发生类似于下面的事情:比如你要跟老板申请给自己的小组购置电脑,在过程中老板可能因为费用紧张拒绝你,那么你会把自己小组在这个项目上的收益给老板看看, 说明自己可以先垫付然后用后期项目收益补给自己,或者你的朋友希望你陪她过周末,而你的考试临近,不能陪伴,如果她私自决定来找你,那么你会带她一起去图书馆,两个人一起在图书馆度过周末,类似于这两种情形,就是你可能会在未来有个事情要去做,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障碍,需要你去用到“如果….那么…”这个方法?大家有这样的事情么?

【学习者参与】

小曼姐:有,我最近要去筹办年会,这其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到这个方法

【结束语】

恩。是的,其实这个方法真的是非常的实用,经常可以被用到,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到你。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了在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或者一件事情之前,通过对三个优先事项“目标-态度-关注点”进行思考,要给自己的大脑建立一个过滤机制,从而使我们更顺利获得想要的结果,第二个片段则是通过对“心里对照”的学习,促使我们在有积极心态的同时,要去预想困难是什么,再用“如果….那么….”来克服,这样面对困哪,我们会更有准备,从而更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目标。相信如果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一定能帮助我们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