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不吼不叫》 所属活动: 2018年第59次线下活动晋级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 学习目标: 当被孩子的问题行为激怒时,家长如何管理自我、调整情绪

开场:

尊敬的观察家、各位亲爱的朋友,晚上好! 

我是今天晋级1-2的王焱。 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分别是“职业培训师”、“驴友”和“妈妈”。解释一下——我曾经在世界500强企业专职从事过7年培训,现在是亲子教育领域的职业培训师;我的个人爱好不少,其中有一项比较特别的是玩户外,因为没人觉得我像一个驴友;我有一个快5岁的女儿,正是因为她的到来,我开始关注亲子教育并最终决定投身这一领域。

在拆书正式开始之前,我先把大家分成2个组——围着这一桌的朋友是一组,那边一桌的朋友是另一组。

今天我要拆的这本书叫做《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当孩子的问题行为激起了家长的怒火,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从而理智地处理问题呢? 这本书就为家长们提供了策略和技巧,以减少冲突、增进理解和合作。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之后,学习者将能够运用5个步骤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增进理解、避免冲突。

这本书的作者罗娜.雷纳是护士出身,后来从事亲子教育领域的咨询和培训工作,而且她自己养育了4个子女,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丰富的个人经验和职业经历的结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这次要拆的原文片段来自于这本书的第6章,“除了吼叫,我还能做什么?”

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一下,谢谢!


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

       下决心不再对孩子吼叫也许不难,但是当你被激怒,想要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没那么容易了当你感觉被孩子激怒时,可以尝试以下5个步骤:

1.自问(Ask

2.呼吸(Breath)

3.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4.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5.运用同理心(Empathize


自问

l我现在感觉如何?

l我升级的想法是什么?

l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

呼吸       

l在问自己这些问题时,开始觉察自己的呼吸。

l从腹部开始呼吸,有意识地做3-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 你可以在呼气和吸气的时候,数4个数。 呼吸的时候感知自己的身体,想象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氧气。 核心是要温和地觉察自己的呼吸。

l只要孩子没有面临紧急情况,你在做出回应前都要尽可能地给自己时间关注呼吸。

平静自我

l关注呼吸有助于调整你的情绪。

l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你升级的想法,就能让自己心情平静。

l目标是,等到自己平静下来再管教或者与孩子沟通。

确定孩子的需要

l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 你对他是否抱有合理的期待?

l需要的是一个结果? 一个拥抱? 需要你为他重新指出方向? 需要鼓励? 或者需要一个清晰的界限?

l他的行为向你传递了什么信息?

运用同理心

l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 倾听他想诉说什么。

l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l现在你就可以更好地确定孩子的需求。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段拆页为我们介绍了一个“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就是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家长被激怒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5个步骤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步骤如果用英文来表达,词首的字母刚好是A-B-C-D-E。

A是Ask,询问自己;B是Breath,觉察呼吸;C是Calm yourself,平静自我;D是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确定需要;E是Empathize,同理感受。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自己的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有天晚上散步回家后,我提醒孩子收拾玩具,准备洗漱上床,但先后提醒了3次,她都一直在写写画画,没有收拾。 要放在以往,我就会吼她了,但这次我尝试了运用“A-B-C-D-E法则”的5个步骤——

首先,我问自己,在那个当下,“我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是:一方面,我是担心,担心耽搁她上床睡觉,影响作息节奏;另一方面,我很有挫败感,因为我反复提醒,她都不响应。

我还有了“升级”的想法,那就是以后我要在出门之前就先让她把东西收拾了,免得她回来以后又被玩具什么的吸引,拖延着不洗漱——A环节:询问自己。

不过我很快就抛开了这些,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我走到沙发前坐下,做了几次腹式呼吸——B环节:关注呼吸。

接下来我想到:“她迟迟不肯收拾,一定是被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我得了解一下。” 我感觉自己的情绪温度已经降下来了,关注点也转移到了探究原因上面——C环节,平静自我。

我走到她身边,发现她正在用我给她新买的蜡笔给一本画册涂色。 我说:“哦,原来宝宝是在涂颜色啊”。 孩子“嗯”了一声,然后说:“我马上就涂完了,涂完了我就去洗漱了”。 我明白了,原来她是想赶在睡觉前把涂色完成,而且因为蜡笔是新买的,她正在兴头上——D环节,确定需要。

我说:“哦,宝宝在用新买的蜡笔涂颜色呢,想赶着把这幅画完成,然后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去睡觉了,是吗?” ——E环节,同理感受。

然后怎么样呢? 孩子的表情放松了下来,一边说“嗯”,一边迅速涂完最后几笔,然后骄傲地把那幅画举起来说,“你看!” 接下来,她就很配合地收拾好东西跟我去洗漱了。

以前我时不时会因为赖床、吃饭磨蹭、不收拾玩具等问题冲孩子发火,结果往往是我大吼大叫,孩子大哭大闹。 但尝试运用“A-B-C-D-E法则”,我不吼不叫,孩子不哭不闹,我们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各位是否有相关的经历。 已经为人父母的请举手——请问在你们带养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问题行为激怒了你,通常是怎么处理的呢? 在座还有一些还没有孩子的朋友,也可以设想一下,当身边有人因为某种行为激怒了你的时候——比如男女朋友、老公老婆——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可以在头脑里回忆一下这样的经历,它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引起的呢?

各位可以先回忆一下,然后与同组的伙伴分享一下你的经历,每人1-2分钟,总共不超过5分钟,时间到了我会用铃声提示。

学习者案例1:

有一天我去检查卫生,走到一个班上的时候看到厕所里面特别脏,其实那个阿姨当时还在辛苦地打扫卫生,我当时没有在意这个,就指着她说:‘你的卫生怎么没有做好?’ 她很不服气地瞪着我,然后我们俩就一直相互瞪着,瞪了半天,我知道她也生气了,我也就没有继续往下说,但是我也确实很生气的。 我觉得作为管理者,你的工作没做好,我让你重新做,那你就必须得尊重我。”

 

今天我同大家分享了当我们被别人的问题行为激怒的时候,可以运用“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来管理情绪——

A,Ask,询问自己;

B,Breath,关注呼吸;

C,Calm yourself,平静自我;

D,Decide what others need,确定需要;

E,Empathize,同理感受。

接下来各位可以设想一下,无论孩子还是其他人,当出现某种你不能接受的行为,而你忍无可忍,就要发飙的时候,运用“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你可以怎么做? 请把场景、对象和具体的步骤都写下来。 写好的朋友请把便签交给我。

学习者案例2:

在家想赖床,但妈妈不停地催我起床,我觉得很烦。

A.询问自己:那一刻我的感受是心烦;

B.关注呼吸:我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面;

C.平静自我:我会去想妈妈一直催我起床,必然有她的理由;

D.确定需要:我发现她催我起床的原因是她希望我吃上热的早餐,放凉了对胃不好;

E.同理感受:作为一个母亲,这是她对我的关心。

然后,我就选择起床吃饭,然后再睡回笼觉都行。”


希望这个“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不仅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管理情绪、避免冲突,同时也帮助大家与身边的其他人建立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