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说话》 所属活动: 2018年第33次线下活动晋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说话啰嗦 学习目标: 能够通过仔细聆听、反问确认、回应反馈的三步法清晰表达观点

开场: 大家好,我叫海倩。今天将是我开启拆书路的首演,首先感谢大家从各自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聆听,希望我的段子拆解能让大家不虚此行。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要多亏龙师傅的悉心教导。
我是个定居成都的北方女孩,金融行业里的财务人,我的三个标签是#沙漏# #好奇# #体验# 时间就像沙漏,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好奇,感受这个世界的一切,在有限的时间里,人生体验最大化。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好好说话   马薇薇    P226-228

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说话啰嗦

误区:说话啰嗦是嘴的问题

    很多人都有被人吐槽说话太啰嗦的时候,平时聊天也就算了,如果在当众讲话时总是犯重复、啰嗦的毛病,听众可就不埋单了。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平时的自我练习,克服这个毛病呢?

其实,说话啰嗦大多不是什么表达问题,而是思考的问题。背诵一篇课文,谁都不会背诵得很啰嗦,更不会颠三倒四。而那些所谓说话啰嗦的人,让他深思熟虑去写一段话,基本上也不会像平时说出来那样没条理。可见,说话啰嗦本质上是因为没有条理,想得无清楚,而不是单纯的表达障碍。

 

小诀窍:“不知所问,所以啰嗦”---先问再答

    由于你没明白听众到底想知道什么,所以无法聚焦在真正重要的问题上。

比如说:领导问你:“你对这份企划案有什么看法?”你会不会把自己当时能想到的所有意见通通说一遍呢?有些人就会,因为觉得说的多,总能碰上对的吧。就好像以前考试回答主观题,老师也是教我们能想到的都写上,更容易得分。

但是你想想,如果真这么干,领导心里的感觉是什么?他才没耐心像阅卷老师那样只要有得分点就给分呢,毕竟时间宝贵,你绕来绕去说不到他想听的,他自然会觉得你啰嗦了一大堆,到底讲了些什么?

这个时候, 我们不妨通过反问的方式,帮助提问方聚焦他真正的疑问,挖掘他想听的方向之后再做回答。这就是我们说的“先问再答”。

继续上面那个企划案的例子:

你可以问一句:“您是指内容上的意见,还是操作层面上的意见?”或者“我对预算和流程都有点儿想法,您想先听那个?”很简单的一句问话,让对方帮我们聚焦,我们的答案肯定要比之前面面俱到什么都讲要精炼得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职场里的沟通无处不在,不论横向还是纵向,如何清晰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特定场景、有限时间内传递有效信息,最终为眼下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都是致关重要的。但每个人面对上下级沟通的时候,都难免出现想要面面俱到,啰嗦重复,找不到重点的情况。这个现象说起来,大家都觉得能够轻松避免,但从本质上说,说话啰嗦,还是思路不清导致的。能真正在行动中避免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小诀窍的。下面从如下三步循环往复做起,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帮自己并引导对话者,厘清思路,聚焦重点。

第一步:仔细聆听。

信息的接收是一切沟通的前提,有效信息、关键信息又是重中之重。仔细聆听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我们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只需要保持客观、中立,接收即可。

第二步:反问确认。

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初判,向对话者发问,以便确认初判的准确性,比如:您是想知道AB两方面相关的情况是吗?

第三步:回应反馈。

此时对话者一定会给出相应的回应,“不,我关心的是C方面的情况”抑或“是的,请告诉我A方面情况即可。”我们根据回应给出相应反馈即可,那些无关对话者关注的方面,忽略之,毋须面面俱到,避免啰嗦无重点。

 

如此循环往复使用上述的“三步法”,便能将沟通有针对性的推进下去,保证有效信息在对话者之间传递。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针对上述对拆段的重述理解,我分享一个自己因思路不清导致啰嗦无重点的例子。

    由于我从事的是财务分析类的工作,每个月都需要向公司领导通报经济运行分析情况,在正式汇报之前,一般都会召开一次沟通会,主要针对当月发生的新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会上,领导会从宏观层面提出指导意见,我会在执行层面提出相应反馈。在我刚接手这个工作任务之初,由于缺乏深入了解和实践经验,加之急于展现工作能力,在领导提出指导意见后,我信心满满,一个劲儿点头,没有对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加以反问确认,便匆匆回去准备材料,最后正式汇报的结果可想而知,力求面面俱到,却并没能将领导的关注重点有深度得呈现出来,反而在一些自认为重要,其实无关痛痒的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最后事倍功半。这是一次因没能清楚领会对话者意图导致低效率工作的失败教训。


A2基于这次教训,我认真做了复盘,决定将“三步法”在下一个月的汇报工作中践行起来。

    在正式汇报前的沟通会上,根据同事对当月出现的新情况这个客观事实的信息接收,我会做好记录,在不做任何主观判断的情况下全盘接收下来,是接收,不是接受哦。然后,在心里做出初判,哪些方面会是被关注的重点;接着,在公司领导给出宏观指导意见之后,与初判进行比对,查漏补缺之后,向上级领导确认我重点关注的方面是否妥当,最后再将得到双方确认的重点内容,会后充分准备,进行正式通报。这样,就能妥善解决上一次的低效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