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采用(行为)移情聆听,按照移情聆听的四个步骤(澄清),来理解他人,与他人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界定)。
打招呼:我叫王志晶,我的三个标签是:正面管教讲师,拆书帮的二级拆书家,终身学习者。
分组:刚才已经分过组,我就不再分组了。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你是否有过好友心情很差,于是找你倾诉,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比如:闺蜜和男友分手了,找你倾诉,你又是安慰,又是劝解,你觉得你是为闺蜜好,但发现毫无效果,闺蜜依旧哭诉不止,觉得你不理解她,或者你已为人父母,你的孩子心情不好,找你诉说,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你听完后很是着急,又是替孩子出主意,又是安抚孩子,但孩子的情绪依旧没有好转,觉得你不懂他。
提问:面对这样的场景你是如何处理的?效果又如何?或者你依旧懵逼中?
影响:上述场景处理好了,你的闺蜜可能视你为知己,甚至是人生导师,而你的孩子也会和你建立良好亲密的联结,孩子会感到被理解,被信任,也很爱你,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可如果处理不好呢?闺蜜也许觉得你不贴心,你不理解她,而孩子也许也会认为你不懂他,有什么事情和你说与不说都是一样,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疏离。
解决:我们有效的倾听他人,当他人感到被理解被支持之后,我们再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别人才能真正的了解并理解我们。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移情聆听,告诉我们该如何有效聆听他人,然后再争取对方的理解,即:先知彼,后解己。
【A1请大家自测】
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5个测试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分表示很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6分表示非常符合)
1、我在听别人说话时,不会打断对方说话。
1 2 3 4 5 6
2、我是致力于交流,而不是赞同对方。
1 2 3 4 5 6
3、我在聆听别人说话时,关注的是对方的感受、担忧和顾虑。
1 2 3 4 5 6
4、我在聆听别人说话时,不会急于给对方意见或急于表达自己。
1 2 3 4 5 6
5、我会向对方反馈我听到的,和对方所表达的是否一致。
1 2 3 4 5 6
测试题的目的,是想让大家对自己的移情聆听的能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请大家把刚才的5项得分相加,然后每个人把自己的总分说出来。
25—30分表示你非常善于移情聆听。
15— 24分表示你的移情聆听的能力一般,需要加强;
0—14分表示你需要学习移情聆听。
请大家阅读原文片段: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真正理解对方应居首位,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移情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看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 empathy)不是同情( sympathy)。后者是一种认同,一种判断形式,有时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但是人们经常依赖于别人的同情。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要做到移情聆听,仅仅是记住、回应以及理解对方的话是不够的。据沟通专家估计,现实生活中的沟通只有10%靠语言,还有30%靠声音,剩下的60%靠身体语言传达。移情聆听不仅要用耳朵,更重要的是用眼睛和心,你会听到别人的情绪、含意和行为。你应该左右脑并用,去感知,去察觉,去体会。
移情聆听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帮助你获得准确的信息,你不用把自己的经历套用到别人身上,猜想别人的想法、感受、动机和解释,而是可以透过别人的大脑和内心来获悉真相,聆听帮助你理解他人,并同他们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
简短互动,精确控场】
1:看完这个片段后,大家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是因为缺少了什么?
学习者回答:移情聆听。
拆书家反馈:谢谢翠玲的回答
2:移情聆听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者回答:是以理解为目的。
拆书家反馈:谢谢。
【why】
我们在倾听别人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理解了对方,所以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安抚对方,或是还没有完全理解对方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甚至自以为是的根据自己的动机和行为,分析对方的动机和行为,因次我们常常会困惑于:我明明是为你好,但你为什么就不领情呢?
【what】
移情聆听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的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和情绪,移情聆听不是赞同对方,也不是同情对方,移情聆听的关键点是以理解为目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在聆听的时候,向对方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体会对方的感受,情绪和需要,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后,再说出我们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how】
具体做法是:
1.反馈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在对方说完后,向对方反馈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可以问对方:”你的意思是……是吗?”比如:“你的意思是你对这个项目的实施还有其他想法?”
2.反馈对方的感受、担忧和顾虑。
可以问对方:“你感到……是吗?“或者问对方:”你担心……是吗?“比如:“你是不是感到很沮丧?”或是“你担心资金问题,是吗?“
3.反馈对方的需要。
可以问对方:“你需要……是吗?”或是“你希望…..是吗?”比如:“你需要休息是吗?”或是“你希望加快工程进度吗?”
4.在对方感到真正的被理解之后,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对方感到被理解的时候,对方就会和我们说的越来越多,身体会开始放松,语速会放慢,通过观察对方的话语和肢体语言,我们就可以实时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举例:
前段时间我带我女儿去北京玩,我女儿以前从没去过北京,所以当时我女儿特别高兴,但是到北京之后,我女儿和我说:“北京一点都不好玩,都没有大海。“
1.反馈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我听完后,问我女儿:”你是不是以为北京也有大海,你可以在海边玩。“我女儿说:”是呀,我就喜欢大海,喜欢在海边扔小石子“
2.反馈我女儿的感受。
接着我问我女儿:”北京没有大海,宝贝是不是很失望。“我女儿说:”是呀,我觉得在北京太没意思。“
3. 反馈我女儿的需要。
我问我女儿:“那你现在是不是特别希望玩一些有意思,有趣的东西是吗?“我女儿说:”是的。“
4.在对方感到真正的被理解之后,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这个时候我已经可以给我女儿提出建议了,于是我问我女儿说:“要不妈妈陪你做个小游戏,我们一起玩冰冻人好吗?”我女儿听完后非常高兴,情绪马上转好,和我玩起了游戏。
适用边界:
当我们只是纯粹的想要了解对方的感受,想法,担忧和顾虑,而不带有一丝虚伪或狡诈时可用移情聆听。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移情聆听太难了。”是呀,确实难,所以才需要我们学习。当我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别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对方的情绪和想法时,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促成好的人际关系。
【A3促动参与】
马上就要到双十一了,你的朋友是“剁手党”,看到东西打折就要买,现在他又在淘宝购物车里加了很多东西,准备双十一的时候买,你该如何用移情聆听来让你的朋友理性消费呢?我们现在小组里讨论,一会儿我会请一个小组的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分享:
婵婵:最近双十一真的是把我给累坏了,每天都会给自己任务,把一到两样东西放到购物车里,我总是关注淘金币,摇钱树…….,把我都累坏了。
翠玲:你的意思是双十一你要大干一场?(指买东西)(反馈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婵婵:必须的。
翠玲:你购物车里加那么多东西你感觉咋样?
婵婵:我挺有成就感的。我的购物车已经有113样东西了,我有时候也会担心现在这些东西都能用上吗?是不是有点冲动消费呀?
翠玲:你感觉有点担心用不上,花那么多钱也有压力是吗?(反馈对方的感受)
婵婵:是呀,以前给我儿子买了那么多东西,都没用上。
翠玲:之所以买这么多东西,你是希望又便宜又好,还能够节省是吗?(反馈对方的需要)
婵婵:对呀,想节省,生怕漏掉点什么,将来买贵了。
翠玲:那你觉得你购物车里的东西都能用到吗?
婵婵:现在想是能用上,将来能不能用上我也不知道。
翠玲:那你觉得买完一样东西,好长时间都没有用上,这是一种浪费还是一种节省呀?
婵婵:你这么一说,反而是一种浪费呢。
翠玲:那你希望还是减少浪费,能用到的就是节省,用不到的还是要删掉呀。(当对方感到被理解之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婵婵: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对,那我接下来还是要把我的购物车重新梳理一下。
翠玲:好,我支持你。
拆书家反馈:非常感谢二位的分享,移情聆听的四个步骤:反馈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反馈对方感受,担忧,顾虑,反馈对方的需要,当对方感到被理解之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四个步骤全用到了,非常棒的分享。
【A2布置作业——拉人陪练】
虽然今天我们学习了移情聆听,但以后我们在聆听别人时,我们可能还会出现打断对方说话,急于表达自己观点想法或是急于安慰对方,没有关注到对方感受和需要的情况,不妨邀请你最信任和亲密的人,一同回忆你们上一次的分歧,如果用移情聆听的方式你们应该怎么做。下周日之前把作业反馈给我。
结束语:这就是我今天带给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
学习者案例:
上周我给我儿子报了音乐课外班,但上课那天,我儿子说什么也不肯进教室,他说他害怕,我说上课有什么好害怕的,但我儿子还是不进去,于是我就在教室外面给我儿子一顿训,最后我儿子也没进去上课,哭着和我回家了。今天学完移情聆听,我回家就和我儿子用了,我们对话的内容如下:
我:宝宝,你还记得上周去上音乐课,你不肯进教室的事情吗?
儿子:我记得,我不想去上音乐课。
我:你是不是不喜欢音乐课?(反馈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儿子:不是。我喜欢。
我:那你怎么不进去?
儿子:我害怕。
我:是不是你一个人进教室上课,看不到妈妈,让你感到很害怕(我儿子还不到四岁)?(反馈孩子的感受)
儿子:嗯,我想让妈妈陪我上课。
我:你需要妈妈在你上课的时候,坐在你身边陪你是吗?(反馈孩子的需要)
儿子:嗯。
我:那下周上课的时候,妈妈问问老师能不能家长陪着上,如果能的话,妈妈就陪你,如果不能的话,那暂时先不去上音乐课,等你准备好一个人上的时候,我们再去上,好吗?(当孩子感到被理解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儿子: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