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徐沈逸。很高兴有大家的陪伴和支持,希望我的拆书能让大家有所收获。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如何为交谈做好准备,相信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在下次和别人交谈前从自我、对方和情境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从而让沟通更顺畅。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拆的书。
F这本《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作者是迈克•贝克特尔,是个教育学博士,现任富兰克林科维公司的高级顾问。富兰克林科维就是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
作为沟通培训界的大师,他先后为世界500强企业进行过2500多场研讨会形式的讲座。
A这本书不仅是最受世界500强企业欢迎的沟通课,而且它的中文版一上市就受到了无数媒体和读者的喜爱。市面上有各种教我们沟通技巧的书,大部分适合外向型的人,内向型的读者看了这些书之后,在模仿和实践外向型人的沟通技巧时,会产生一种挫败感,最终只会收获沮丧。而本书的副标题是《写给内向者的沟通心理学》。
B作为内向型的人,你有没有羡慕过那些沟通达人,羡慕他们常常可以快速而且容易地进入交谈?这本书的实操性很强,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些人际沟通中所需要的“工具”。
作为外向型的人,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侃侃而谈时,听者的眼睛有时却呆滞无神?不管你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如果你想改善你的沟通能力,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启发。
那如何为交谈做准备呢?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一看
1、 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
会面前,准备一份“自我介绍”是必要的,注意介绍一定要简要,因为你一旦成为主要的关注点,继续探索的能力就会减弱。
也可以准备两份“电梯演讲”式的简短介绍,其中一份大概30秒,主要介绍自己的概况和工作;第二份内容大致相同,知识不含工作介绍。
2、 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方
提前准备一些开场白式的话题,想一下有哪些具体的问题适合问,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堆放会不会有尴尬感。不放将这些问题写下来,以便加深记忆。
想一想接下来你会遇到谁,你们会说些什么,将这些内容说下来。想一想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比如说,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日、观点及背景信息。
3、 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处的情境
在健康友好的谈话氛围中,双方的信息输入应该是平衡的,注意力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失衡。因此,将注意力集中于你们所处的情景,是最为安全的做法,就是将问题和评论集中于彼此都感兴趣的大环境和外部事件。
不妨每天花一些时间浏览报纸的头版头条,了解人们可能谈论的事件。
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交谈提前做好准备有这样三种方式:
1、 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比如我们拆书帮的活动会要求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
2、 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方,比如你要去见一位很久没有谋面的老朋友,可以提前看看她的朋友圈,知道她最近的生活。
3、 将注意力集中于情境,比如你去参加部门活动,如果说部门中大部分都是男性,可以事先搜集一些最近的新闻或球赛类话题,因为这些是他们平时喜欢聊的
我曾受邀参加过一个帆船比赛的活动,但是因为不知道去的都是什么人,所以没有事先准备。后来到了那里,发现大部分都是浙商,不知道和他们聊什么,也没有其他认识的人,在那个聚会上,我玩得不太开心。
如果我们不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交谈做准备,有可能会在和别人交谈时陷入沉默,造成尴尬的冷场。
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可以提前做充分准备,从而让沟通更顺畅。
【激活经验】请你注意听一下这些词汇:尴尬、无聊、窘迫、无言以对……有没有让你想到一个最近经历过的场景?最近一次感受到自己和别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是什么时候,是什么事情,是什么样的场景?请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曾经参加过一个讲座,跟主讲人要了微信之后,却不知道和他聊什么。只是打个招呼说“你好”,接着就没有下文了。
【催化作用/促进参与内容】
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可以穿越回去,重新回到刚才的场景,看看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为交谈做些什么准备?在小组内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1:我可以从两方面准备,一是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跟对方聊聊自己,关于我的自我介绍,让对方认识我;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方,我可以事先看一下他的朋友圈,知道他关注什么,了解他的大致爱好,就能找到共同话题了。
学习者案例分享2:我来到一个新的公司,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情境,比如快到饭点了,可以问问身边的同事“这里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吗?”